第四百三十五章 红衣大炮
兵部还是延续了之前的思路,郑峰和郑立两人所训练的士兵,全部为攻城精锐,主要训练攻城。
贾恢道:“微臣此来,就是为了禀报此事,已经全部制造好了,恭请陛下前往检阅。”
好在有二十万精锐水军在长江上挡着,又有雪域人大力支持,杨明岳才稍稍为的安心。
郑峰在消灭傲云天那一战中,立功不少,部队都打完了,这一次分兵,兵部直接给了八万精锐。
明国,在蔡文卓得带领下。大量制造文王仙酿,向全国推销,生意很好;蔡文卓很重视农业,正在准备开发大草原;在王旭扩军的同时,蔡文卓也扩充了兵力,由之前的三十余万。扩充到了八十万!
“这一次制造的‘红衣大炮’,长两米,宽一米,重五百斤,射程四百米,不但能适用于守城战,还可以适用于野战,威力甚大,比之前的秘密武器还要强。”
帝都。
郑峰和郑立两人是一起加入西都的,如今一个八万人,一个只能有五万人,这似乎有点不公平,不过按照战功来,就是这样的。
王旭现在身穿新制的龙袍,颇有威严,至于颜色,还是采用了中国古代的,用的是黄色,现在帝都城内,只有羽林军和王旭,才能用黄颜色,其他的,没有这资格,就连绵升的顺天府兵马,士兵们也只是脖子上系了一条黄颜色的围巾,以区别和其他兵马的不同。
北郡之主,小明王今年三岁,正式登基称帝,号称明帝,立国号为“明”,大明国。
贾恢手里拿着一个盒子,他那道案桌上将其打开,激动道:“硝石的制造方法已经被科技院给研究出来了,现在正在大量制造!”
贾恢道:“其实特别简单,取干燥的土块,击碎后,置容器内,加水浸泡调匀,经多次过滤,取滤液澄清,置蒸发锅内加热蒸去水分,取出冷却,即析出硝石结晶。置阴凉干燥处存放即可。”
朝廷一到东郡,位于东郡东面的海域人便立刻投降依附了,帮助朝廷募守长江。现在的东郡只水军就多大二十万,真如铁通一般,不过陆军却是没有多少了;杨明岳也仿效胡国高权,裁剪人员,由之前的一百多万,裁剪到了六十万,而这六十万中,有二十万都是水军!
秦双,八万步兵,驻军敖兵城。
贾恢道:“陛下,您现在应该自称为朕了,不可以再以‘我’称呼自己。”
直到现在。天下暂时进入了平缓状态,没有了战事。
“贾大人,什么事把你高兴成这样?”王旭一边批阅奏折,一边说道。
“这有什么区别么?”
东郡的地盘其实还是很大的,不过水域居多,不适合发展农业,故此,要养活这六十万精锐士兵,着实不易。
“科技院也是经过数百次的研究才实验成功的。”
王旭点了点头:“好,有了这制造硝石的办法,那我们就不用再怕胡国了,我们一定要大量制造。”
闻言,王旭豁然起身,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张猛,羽林军增添到两万,驻军地点帝都。
……
贾恢道:“这当然有区别了,这是只有天子才能用的称呼,如此也可表现我圣朝之威严,这些礼数可是不能废的。”
胡国,在高权带领下,大量制造秘密武器,重视商业开发纸业,不过由于胡国的粮食短缺,蔡文卓剪裁了很多士兵,只留下了六十万精锐。分驻三郡。
好了,兵力分配完了,根据统计。王旭如今的正规兵力,达到了106万,至于县兵,则有十二万一千,王旭治下一共116县,除了兰关驻军五千以外。其他县每县一千。
郑峰,八万步兵,驻军敖兵城。
郑立,五万步兵,驻军敖兵城。
帝都,以长江为屏障,募守东郡。
王旭瘪了瘪嘴:“好吧,以后就说朕。”
……
福康安,五万重甲骑,驻军敖兵城,(福康安着五万人,兵部准许在那三十万精锐中挑选最精锐士兵,30选5),对此,把所有人都羡慕的不行,五万骑兵本来就让人受不了了,而且还是重甲,还要选精锐中的精锐。
“那你快说说,这硝石是如何制造的?”
四月份,北郡也发生了大事。
“我就说嘛,堂堂科技院、文渊阁,一大批的一品大学士,如果连南都的药店老板都不如,那怎么可能。”
贾恢面带喜色而来:“陛下,好消息啊。”
待到王旭一说完,贾恢脸上浮现出兴奋的神色,如果真能一统天下,那他们都是开国功臣,从此之后,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御书房。
王旭看着盒子里的硝石,哈哈大笑。
王旭道:“好,检阅就不必了,让科技院赶紧制造一百门红衣大炮出来,三月后,我们在野外进行阅兵,也向其他国展现一下我们的实力!”
“哦对了,我……朕画的红衣大炮科技院制造好了吗?”
狗蛋,三万步兵,驻军帝都。
顺天府,增添到五万,(帝都太大,远非西都可比,增添兵力是必须的!)而顺天府的人选,经过兵部以及王旭、还有叶雄的推荐,这一次直接给了绵升,就有绵升担任。
“朕相信,展现完我们的实力之后,十年内都不敢有国家向我们开战,而我们,可以借此好好的休养生息,等有了足够的力量,即发兵,一统天下!”
这让之前的李智、乾仓都有点难以接受,不过若是仔细一想,人家福康安这段时间立的功劳也不少,而且武艺不俗,两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能得到这样的奖赏,很正常。
想想六年前,他只是小小景辽县的师爷,而如今,却成为了圣朝的军机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真是时过境迁,让人不禁感叹。
廖云,八万步兵,驻军敖兵城,(廖云守兰关有功,而且又是老人,得到八万大军分配,没有人不服。)
仍然以北郡王城为都,改年号为,开明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