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全家齐穿越:福宝锦鲤吃瓜忙 > 第334章 匠心独运

第334章 匠心独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行,我们都听村长的。”

    大部分村民响应道,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愿意为村子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张老二紧接着宣布了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无需刻意挑选什么良辰吉日,对我们而言,今天就是最好的时刻。大家可以开始搬家,晚上大家一同聚餐,庆祝乔迁之喜,后勤组的乡亲们还需再辛苦一次。之后,我们将剩余的物资进行合理分配,明天上午我们就开始测量土地,为今后的生活做更充分的准备。”

    正当众人准备欢呼之时,张老二又幽默地补充了一句:“哦,对了,那些猪啊、鸡鸭什么的,可不能私自分割,它们属于村集体的财产,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处理。”

    村民们闻言,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他们明白,村长这番话虽带玩笑意味,却也体现出了他的责任感和权威,让大家从心底里感受到他是大家真正的领头人。

    此时,人群中又有人打趣问道:“那村长,兔子和羊能不能分给我们啊,你刚刚可没提这茬儿。”

    张老二闻言,嘴角挂着一丝狡黠的笑意,只简单回了一个词:“想得美!”

    虽然每户人家的房子面积相仿,布局也相差无几,但在规划时已细心考虑到一些家庭人口众多、不愿分家的情况,故而在院子里特意留足了扩建空间,便于日后搭建更多的生活区域。

    随着搬家的进程,张家也开始忙碌起来,一件件家具在新居中找到了它们的位置。

    幸好,张家预订的家具早已提前送抵,刘木匠的店铺里因为堆积了太多为张家定制的家具,几乎无处安放其他订单,只好先让别的家庭先订购床铺,张家的其他家具则逐步补全。

    张家的新住址定在了第十五号和相邻的第十六号,处于整个新村中央的黄金地段,张老二用心良苦,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了邻里间的相互照应,又能确保一旦有任何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反应。

    此外,张老二还特意为每户人家定制了精致的门牌,委托手艺高超的雕工在木牌上雕刻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图案,既美观又富有文化气息,下方则用规整的字体标注着门牌号码,确保即便是玩耍归来的孩童也能一眼认出自己的家。

    从第一排至第六排,门牌上的图案依次绽放,分别以梅、兰、荷、菊、牡丹和芍药作为设计元素,雅致中透露出秩序之美,为新村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

    张家占据了象征着和谐与团圆的第十五号,而第十六号暂时闲置,以备不时之需。

    早在选房之时,张老二就展现了他的前瞻性和周到,特意吩咐工匠多修建了两间房,以适应他们这个四口之家的需要,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独立的空间。

    踏入自己的小天地,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新奇与欢喜。

    这些房屋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四面墙垣环绕,中央的天井敞亮,阳光如金液般倾泻而下,温暖而明亮。

    推开院门,宽敞的堂屋映入眼帘,东厢的两间卧室归于张家长子夫妇,而西厢则是张老二夫妇的居所,充满温馨与宁静。

    天井东侧精心安排了三间居室,中间还特别设立了一间书房,以供家中男儿学习成长;西侧的两间房间,则是为张家两位小姐准备的,尽管小幼娘的房间暂时空荡,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预留的温情与期待。

    在另一个角落,精心规划出一片空间,用以构建厨房、饭厅及一个宽敞的储物间,各类设施一应俱全,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厨房内,石砌灶台稳重而实用,炊烟袅袅中弥漫着家的温馨;饭厅布置得简洁大方,木质长桌配以圆润的凳子,围坐其间,仿佛能听见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而储物间内,各式器皿与粮食错落有致,透露出主人的细心与持家有方。

    至于厕所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

    它巧妙地分布在南、东、西三个角落,比起邻居家的布局,更显便捷与私密。

    内部装配的抽水马桶,彻底摆脱了传统如厕的繁琐,这项革新得益于徐莉云的巧思与张老二从现代记忆中的灵感汲取,加以改进,使之更适合当下的生活。

    外间的洗漱区明亮而清爽,一面宽大的镜子稳挂墙面,每日清晨,镜面映照出家人的匆忙与期待,生活的点滴在这一刻凝聚。

    为实现这个创新的厕所改造计划,张老二与村里的几位巧匠,连续多个昼夜辛勤劳作,汗水与智慧交织在这片土地上。

    工程圆满完成后,张老二大方地告知周围的邻居,如果愿意拥有同样便捷的设施,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进行安装,此举在小村中引起一阵热议。

    曾经的张家村,屋舍稀疏,广袤的土地上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如今,一排排新建的住宅紧凑而有序地耸立,村貌焕然一新,显得格外通透与生机勃勃。

    在分配田地之后,张家又购入了额外的二十亩土地,用于进一步发展,其余未能被村民认购的土地,则被张老二慷慨地归还集体,拒绝以盈利为目的继续销售,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和村民的深情厚谊。

    正当人们准备散去,各归各家之时,远处人影绰绰,场面似曾相识。

    几个月前,干旱时期洪沟村的村民们也是这样成群结队地出现,此番情景不禁让人猜疑,难道又是他们?

    张老二对洪沟村民的面貌并不熟悉,于是转向村中德高望重的郭老寻求确认,郭老沉吟片刻,点头表示确是洪沟村的人。

    两人皆心存疑惑,揣测着他们的来意。

    人群议论纷纷,有的担忧是否会发生冲突,有的则表现得无所畏惧。

    话题不经意间转向了力量的展示,热血与豪迈在言语间碰撞。

    “直接去看看不就清楚了吗?走吧。”

    一句提议,众人瞬间达成共识。

    张老二挺身而出,第一个踏上通往桥头的小径,心中默默盘算,来年必须修建一座坚固的石桥,以免人群往来频繁时,脆弱的木桥摇摇欲坠,埋下安全隐患。

    不消片刻,两群人已在桥头汇聚。

    记忆中,洪沟村遵循郭老的建议,排查出几个异常人物并送交官府,从而避免了疫情的肆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