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杀妻骗保
宋队看了一会奚梦影交代的材料,不由得长叹一声,把记事本递给李冰道:“李冰,你的推测果然都没有错。我知道你也想了解奚梦影到底是怎么开始这场阴谋的,你好好看看吧,太可怕了!”
以前笑脸相迎,主动要给沈凯贷款的银行也变了脸色,而沈凯那些朋友,也因为看到前景不明,谁也不敢再拆借巨额资金给沈凯,生怕打了水漂。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沈凯见到了前来他公司咨询房子的奚梦影。
两人一拍即合,在商量好具体的方案后,商定从此不再相见,只是各自买了一只用别人名字购买的手机互相联络,沈凯承诺,计划实施成功后,奚梦影不得再与他相见,并且包括电话在内的任何联系都不允许有,免得引起别人的怀疑,而他自然会安排手下人把这一套房子送给奚梦影。
李冰惊讶地发现,沈凯果然是这场杀妻案的主谋,奚梦影既是他的共谋者,也是实施杀害萧可依的实际行动人。
而那个摘下自己头颅的动作,这对一个演员来说,并不是难事。那个头颅,不过是化妆师精心准备好的石膏头像罢了。
奚梦影作为一个知名心理医生,自然对心理学各方面颇有研究,连犯罪心理学也都有涉猎。
心急如焚的沈凯,一次无意中看到了新闻中有人杀妻骗保的报道,忽然眼睛一亮。
沈凯到底有什么计划呢?表面风光的沈凯,因为这几年开办的建筑公司飞速发展,虽然摊子越铺越大,可需要支撑的财力却略显吃力。
一切就绪后,四个人悄悄藏匿了起来,只等奚梦影下班回家。
李冰得意的叙述,让奚可依悔青了肠子。可这时自己的供词,已经捏在了刑警队长手中,她再也无回天之力了。
得知了这一切后,绝望中的奚梦影彻底被击倒了,一下子昏迷了过去。
果然,奚梦影和往常一样,很准时地回到了自己新家中。待到天色渐黑,奚梦影躺在沙发上无聊地看着电视剧时,机会已经悄悄来临。
一下子崩溃了的奚梦影,立即丧失了原本的警觉,不再怀疑在黑暗中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个可怕的女鬼就是萧可依。
特效师趁机打开奚梦影早已关闭了的空调,把温度打到最低,风力也开到了最强档。迷|药药性过了后的奚梦影慢慢苏醒了过来,她哪知道自己家中早已潜伏了四个人,并设计好了一套几乎完美的道具。
他见到奚梦影学识渊博,思维缜密,一个罪恶的念头立即涌了出来。
再由县话剧团的灯光特效师配合,四个人在110联动开锁匠的配合下,利用奚梦影白天上班的机会,悄悄进入了奚梦影的家中,预先熟悉了场面,并做好了精心的准备。
宋队立即联系了县话剧团,从众多女演员中挑选了身材和萧可依差不多的人。他和李冰秘密地和那女演员进行了深层次的谈话,并让县话剧团的化妆师,对照着萧可依的照片,利用石膏模特的头颅,精心地化妆出了一个几欲乱真的萧可依的头颅。
原来,李冰在掌握了奚梦影家宅子中出现诡异震动和怪异脚步声的真实原因是因为工地上的机器引起的共振现象后,心中一下子有了主意。
一直梦想能拥有自己一套房子的奚梦影如何不动心?尤其是在这一套她做梦都不敢想象的高档小区中的高档复式楼。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煎熬后,沈凯终于邪念战胜了自己的良心,跨出了杀妻骗保这可怕、丑恶的一步。
在沈凯的办公室中,沈凯才惊奇地发现,原来眼前这位潜在的顾客,竟然是本地赫赫有名的心理医生奚梦影。
李冰急不可耐地接过记本事,认真看了许久,心中原来积压的疑团一扫而光。
幸亏他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料想心理医生不一定会这么轻易上当,这才用了那种可改任意假号码的软件发送。果然,奚梦影怀疑是不是有人恶作剧而回拨号码时,她哪打得通这个假号码呢?
他以言语试探奚梦影,只要奚梦影给他办成一件大事,那么他就以一套高档复式房相赠。
李冰找到了宋队,把自己的想法一说,立即得到了宋队的支持。两个人商量了好久,终于制订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计划。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沈凯听到奚梦影绘声绘色地向自己讲解犯罪心理学及典型刑事案例,一下子就动了心念。
红外摄像机隐蔽地工作着,记录着奚梦影家中发生的一切,以便取证。而早已经过舞台灯光特效师布置好的道具,迷|药慢慢发挥了作用,正在看电视的奚梦影,不由得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两人相谈甚欢,奚梦影见房产公司的老总如此专注地听自己说话,抱着将来购房时或许因为今天的谈话日后能优惠很多的心态,奚梦影滔滔不绝地向沈凯展示着自己渊博的知识。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沈凯深爱萧可依,这倒完全没假。而且沈凯和奚梦影合谋杀害萧可依,也并不是因为两人有了奸|情,而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正好碰上房贷政策改变,房产热一下子降了下来,这对于正有好几个工地同时在开工的沈凯来说,无异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李冰躲在暗处,用笔记本电脑上的电话号码更换器,伪装了一个陌生号码,冒充萧可依的鬼魂开始向奚梦影发送短信。
他要利用人与生俱来的害怕鬼魂的心态,来唬出奚梦影阴谋杀害萧可依的完整过程。
而那个女演员的演技也真称得上是一流,在李冰和宋队对她描述了萧可依的大量信息后,她竟然把萧可依的鬼魂扮演得让已经失去判断力的奚梦影彻底蒙住了。
当然,那也只是他偶尔一闪而过的荒唐想法。他爱萧可依,为自己突然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愧疚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对沈凯越来越不妙,巨大的压力让他几乎崩溃。绝望中的他,一下子又想到了那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