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南征河内(1)
况且,李效那一边则是截然相反,他们在馆陶还有壶关两次出兵都是全军覆没。与此同时,他们还丢掉了南阳,甚至连武关都落入了李昭的手中。这一年的李效,真可谓诸事不遂,整整一年,打了这么多仗,他忽然未尝胜绩。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更为可恶的是,这些损耗的兵马都是他麾下战斗力很强的。而且,为了这些战斗,李效已经把官库里所有的钱粮都拿出来了,好在如今秋收已近,否则,他真的要沦落到向人借银子度日的份上了。
鼎兴十年夏五月,东南小朝廷又有旨意传到。太原郡公赵平为朝廷平定了冀州孔恒、幽州丁绍、王信等几股叛乱势力,功勋卓著,着封为赵王,幽并总督,新州牧、冀州牧,假节钺,赐剑履上朝,赞败不名。其父赵业在此战之中也卓有功勋,封为魏王,其祖赵麟教子有方,又是朝廷的功勋之臣,也是功劳卓著,封为燕王。至此,赵家祖孙三代尽皆生前封王,荣宠可谓空前,以后说不定也不会再有了。
所以,不论是从军力还是从钱粮的角度上来说,都是征伐的好时机。
再者,如今武关在李子布手中,伪秦军对他们攻击甚猛,若是武关被下的话,李子布对为秦军的牵制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我们岂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我能进兵是必然。但若是进兵济南,对于李效来说,不啻隔靴搔痒,根本无关大碍。就算是放弃青州,也不会伤筋动骨。他们对于我军的行动自然可以毫不理会。但若是我军进兵河内的话,他就不得不重视了。这样,也算是为武关的汉中兵钳制住了一定的兵力,间接声援了他们。
八月中旬,由四万步兵和三万骑兵组成的南征部队在太原启程。这次的南征是由赵平亲自挂帅的,以陈武、冯硕等一干年轻将领为佐将。途径壶关的时候,那两万五千鲜卑骑兵已经侯在那里了。大部队一到,他们便加入了大军之中。这样一来,南征的总兵力就达到了九万五千人,号称十五万,浩浩荡荡地穿过太行山,很快就攻下了第一座城池——葵城。随即,大军毫不滞留,径往沁阳进发。
况且,说到头来,并州军中多铁骑,这次又多出了鲜卑人组成的两万五千纯铁骑之后,骑兵的比重更是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并州军平地作战是绝对无敌的,但攻城却是他们的短处,而并州军中,善于攻城的步兵还是太少。
但是,赵平一番话却让大家很信服地放弃了进攻青州的路线。
赵平说道:“诸位,攻取哪里对我军最为有利,诸位知道,孤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年初的时候,我们和李子布曾经定下盟约,相约我军攻打河内,他们攻取南阳,互相对对方减轻压力。如今,李子布果然已经攻下了南阳,甚至还夺取了武关。而我军虽然也用兵了,却是夺取了冀州,并没有如约主动进取河内。这样算起来,我们还在对方已经履约的情况下,还没有践约,这本就有些不甚光明正大了。若是此时我们有了机会还不践约的话,传扬出去,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
群臣之中虽然还有那最为讲究实干,对于信义不甚在乎的还是不怎么同样赵平的说法,但也不好公然反对了,因为此时再反对,就等于将赵平推入了不义之境,也将自己陷于同样的境地。而秦青听得赵平的说法之后也是立即改口表示支持。这样一来,进兵河内的事情就定了下来。
赵平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取河内,威胁长安。而以秦青为代表的军方则首次对赵平的决定提出了质疑。要知道,河内乃是李效的腹心之地,李效的东都洛阳就在河南,河内若下,洛阳则必危急。对于这样的地方,李效岂能不布重兵防守?
秦青他们建议攻取济南。然后蚕食整个青州。当年的青州刺史方章是一个颇为爱民的好官,却在济南城破之时选择了自杀。这以后,青州的百姓虽然不得不服从李效的统治同时却在心里暗暗恨着李效。巴不得李效早日兵败。而且,上次在馆陶,卢肖兵败被杀之后,李效在青州一代的防御力量已经大为减弱。趁着这时候攻取青州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所谓“趁他病,要他命”,结合这些现实,并州的所有的兵将都觉得这仗一定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只是在打哪里的问题上,大家起了分歧。
与此同时,赵平手下的文武大臣纷纷封侯。
对于这一点,事实上大家都是一致的。要出征,而且是要立即出征。因为前不久大军征伐冀州,其实是没有花费太大的心力的。最后的胜利虽然看似有些惊险,终究还是没有损耗多少的兵马钱粮。而如今,又到了秋熟之季,今年各郡县的赋税大多都已经收上来了,结果相当喜人,比起预期的高处不少。
有信乃立,无信何以行天下?有所谓‘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往矣!’我们只有抓住了正道才能最终获胜,若是一心只想着利害得失,而不去考虑大义,则何以立信,何以服人?
这样分析起来,要攻下河内,实在困难很大。
其实,尽管如今的赵平的声威已经是如日中天,对于这次南征,太原的文武大臣争议还是很大的。争议的焦点倒不是应该不应该出征。
赵平立即上表向自己的小舅子皇帝表示感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尽忠汉室,为国除贼的决心。至于赵平决心要除去的是哪一个贼,自然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果然,这年八月,赵平毅然丢下两位两个月后就要生产的妻子和长公主刘清这位怀孕三个月的妻子,誓师南征河内。
因此,进去河内乃是一件一举两得之事,我们岂能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