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魏征炮轰洛尘
“好!”
此诗一出,一众人连声叫好,人群中一道年轻的人影面露崇敬之色,只是眼中闪过一丝黯然,嘴角带着一丝苦笑!
“我曾自诩天下文魁,素来对今上秉承半信半疑态度,但是谁曾料想,竟然殿下竟然如此大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此方为君王之气魄啊!”
一首律诗将夏君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么长时间以来,大夏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直接,甚至朝中数次下发招贤令,开辟招贤馆!
而当今圣上又是开办学府,可以说是为了人才费尽手段!
听到一个个称赞声,洛尘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轻声道:“诸位,朕今日就在此向诸位承诺,只要你有才能,德行不损,朕自会重用,我大夏素来唯才是举!”
“多谢陛下隆恩!”
一个个长安学府的学子恨不得现在就为洛尘效死!
宁玄尘招呼一众学子一一退下,许久之后,轻声道:“陛下,这次要为您举荐一位青年才俊,半个月前跃龙门,连闯七关游刃有余,却又主动放弃!”
洛尘顿时面色一怔,笑吟吟的道:“主动放弃?”
“正是!”
“哦?”洛尘的眼中露出一丝好奇之色,笑着道:“不知此人现在何处?”
“倒是一个妙人!”
“正在学堂之中,老夫准备收其为徒!”
宁玄尘话说了一半,荀安秋就笑吟吟的道:“不过,老宁没想到,竟然被人家小子拒绝了!”
听到荀安秋的打趣,宁玄尘忍不住脸色一黑,低声道:“莫要多说!”
“哈哈哈!”
众人一笑置之,洛尘也是隐隐猜出了此人是谁,没过多久,就看到一道人影走了过来!
此人年不过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但是相貌却是十分俊朗,面容清秀,白衣胜雪,眉目如画,腰间佩玉,一双眸子直直的落在洛尘的身上,似乎对他充满了好奇!
洛尘顿时面色一怔,这个人他方才似乎是在人群之中见过的,难不成他便是……
“江南周氏,周瑜参见陛下!”
周瑜恭恭敬敬的对着周瑜行了一礼,眼中尽是崇敬之色,看着面前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的青年,一阵自叹弗如!
同样是弱冠之年,陛下已经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登基为帝,声名显赫,再看自己,如今却是一事无成,文不成武不就!
洛尘笑吟吟的看着周瑜,淡淡的道:“周瑜,字公瑾,出身于江南周家,父为周异!”
周瑜顿时面露惊诧之色,有些诧异的说道:“陛下识得我?”
洛尘笑吟吟的点了点头,轻声道:“朕不但识得你,朕曾经还亲自登门拜访,可惜,你已经开始游离四方,无缘得见,不过,今日再此相见倒是缘法!”
周瑜顿时面色一怔,宁玄尘几人也是露出一丝惊诧之色,看向周瑜的目光也是多出一丝好奇!
洛尘笑吟吟的道:“好!汝等几位皆是科举出身,如今虽然尚未通过殿试,但是却是举人身份,今日朕要亲自为您们来一场考核,若是通过,朕会将你们带入朝中,先人一步!”
“若是不能通过朕的考核,直接取消举人身份,不知你们可愿提前参加考核?”
洛尘的话音一落,几人的目光之中皆是精光闪烁,微怔第一个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草民愿意!”
洛尘微微颔首,笑吟吟的看向房杜二人:“你们呢?”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互对视一眼,微微颔首:“草民也愿意!”
周瑜心中暗喜,没想到今日竟然遇到如此机遇!
“草民愿意!”
要知道,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莫大的机遇啊!
若是在此能被陛下录用,就相当于陛下亲自举荐入朝,其中意义自然不同!
况且,今日与三个月之后,皆是由陛下亲自考核,并无任何差别,为何非要拖上三个月呢?
洛尘笑吟吟的看向魏征,轻声道:“玄成,朕要你说一说当今朝中的风气如何,君臣执政水平如何?”
魏征面色一怔,没想到今上竟然当着他的面,问他这般问题,略加思索,轻声道:“朝中风气尚可,执政水平草民不知,未曾接触,不敢妄言!”
听到魏征的回答,洛尘的眸子之中写满了惊讶,这人镜倒是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刚嘛!
“只是……臣以为,陛下有些好高骛远,登基之初便大兴土木,有些为时过早!”
魏征直言不讳的道!
宁玄尘和荀安秋顿时面色一凝,连忙低声道:“玄成,不可胡言!”
洛尘笑吟吟的道:“此话从何说起?”
魏征稍作沉吟,轻声道:“陛下建造三院一馆,此乃前所未有之壮举,从此一点,足以看出陛下的魄力和前瞻性!”
“但是,陛下曾言,半年之内,在全国各个郡县,建成三院一馆,是否有些好高骛远,言过其实?”
魏征的嗓门很大,甚至若是不注意听得话,很容易将其当做训斥,一旁的宁玄尘面色怅然,相处多日便知道玄成此人性情耿直,不知他上了朝堂之上可能善终?
洛尘淡笑道:“玄成不信朕在半年之内在全国各地建成三院一馆?”
魏征直言道:“自然是不信的!”
洛尘顿时哈哈大笑,轻声道:“玄成可曾见过朕何时大放厥词,或者说有言而无信之举?”
魏征眉头微皱,许久之后,摇了摇头“并无!”
“如此便是了,如今你说这些同样是空口白舌,毫无意义,不如我们等半年之后再做决断?”
魏征微微颔首,再次道:“陛下,草民曾听闻,明妃娘娘出身于江南陆家,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洛尘顿时面色一凝,“正是!”
“若是草民所知不错的话,明妃娘娘应该是商贾出身?”
“不错!”
洛尘面色平静,魏征却是目光锐利:“草民还听闻,陛下纳妃之时,并未行三聘六礼?”
“是!”
“不知陛下此举,是否有些逾越礼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