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锁喉
“下官的皇上本来就不要脸,他连弟媳都能纳了充贵妃,还能把这种不要脸的事专门下诏全天下宣扬,他还会有什么害怕的吗?”只要能把邓老虎送走,蒋国柱已经是口不择言了:“下官的皇上和邓提督不同,皇上他说话和放屁一样,自己都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只要邓梯度回夔东,皇上肯定不会下江南的,下官敢用性命担保!”
一个月以来,这些有关邓名的战报不停地送到御前,顺治白天南进的同时,晚上就会亲自对着地图对照送来战报,并及时作出批复,指示前线将领该如何进行尾追堵截。一开始御营的随行军官还躲躲闪闪地建议皇帝不要过多干涉一线军官的临敌处置,以免捆住了他们的手脚导致围堵不利,但事实胜于雄辩,顺治的所有指示都被证明是恰到好处,几乎每一次都能准确地料中邓名的下一步计划,让官兵能够及时地赶在他的前途截住去路。
“蒋巡抚?”确认了对方身份后,邓名也不禁大为惊讶,对方代理两江总督衙门事务,是一方封疆,按理说不会冒险亲自来见自己,而且还是专程从南京赶来安庆。
※※※
一时间,皇帝也被这个疯狂至极的念头惊呆了,但很快他就平复情绪,开始为这个主意寻找理由:“不错,邓贼在江西、江南两省交界闪转腾挪一个多月了,始终无法逃脱官兵堵截,被困在越来越小的牢笼里。现在他可能知道朕已经快到扬州了,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要孤注一掷了。”
“提督好记性。”那个军官答道,再过几天,就是两年前谭诣叛变,重庆之战转胜为败的日子了,没到那天,幸运者都会给掩护他们突围的水营千总以及他的兄弟们上一炷香。
自己的手下执行命令不稀奇,但敌人也会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跳舞,那就只有用天才来解释了,顺治想起自己看过的史书,上面把宋朝皇帝遥控前线军队骂得狗血喷头:“可见朕才是真正的天子,真正的天命所归。”正是因为看过这样的评价,所以一开始遥控军队的时候顺治还有些不安,但现在他早就把所有的不安都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邓名在太平府虚晃一枪,然后突然消失不见了,已经两天不见踪影了。”周培公在最新的奏报上,诚惶诚恐地向皇帝谢罪,说他又一次面临把邓名跟丢了的危险,乞求最圣明的天子立刻给予战术指导。
来人确实是蒋国柱本人,从扬州返回后得知邓名呆在安庆又不走了,这他感到天都要塌了。蒋国柱已经和林起龙他们商量好要合伙劝说顺治打消亲征的念头,但前提肯定是邓名要首先离开,现在邓名不走那他们又该如何向朝廷保证江南平安呢?
至于顺治本人那当然是更得意了,一开始他遥控前线部队的时候还只是因为忍不住,但现在已经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工作了。“难怪洪承畴、吴三桂他们都会把朕崇拜得五体投地。”现在每次做出预测后,顺治就急切地等待着前线将领的报告,每次看到自己又一次挫败了邓名的图谋时,顺治都感到遍体舒坦。尤其是最近一个月来,随着距离前线越来越近,将领们惊叹皇上又一次大展神威的奏章也以更频繁地送到御前,这对顺治来说无疑是莫大的享受。
千万名士兵,随着“向左转”、“向右转”的命令而面向北方,迈开脚步踏上征途。
营外一批人赶来了大批的牛羊,为首的军官持有盖着两江总督大印的文书,青年将领给他写回执的时候还赞了一声:“今天的牲畜真不少。”
等官兵们饱餐之后,青年将领披挂齐整,在侍卫的簇拥下走向营门,路上他还对身边的一位军官说道:“明天,就是遇到周兄整整两年了。”
突然,青年将领有一种似曾相识感,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场日本电视剧,其中的一员战将也是在夜色中,领着一群顶盔带甲的将士,奔向福祸难测的未来,去向强敌刺出封喉一剑。
顺治在臣属的土地上扎营,周围方圆百里都是河道官兵和两江部队的眼线,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御前;苏克萨哈和遏必隆的一万五千兵马也在日夜兼程地赶来,看起来三天之内、甚至不用等到扬州就可以与御营回合——漕运总督不厌其烦地一再询问过他们的人数、军马数量以及行程,以便准备更多的食物和草料。
周围的将士们虽然有些紧张,但在每一个心中,兴奋之情都远远大于紧张之情,很多人甚至有一种感觉,认为今夜就会是漫长战争的终结,最终的胜利将随着明天的朝阳一同升起。但青年将领知道,对于一个带甲百万,臣民亿万的国家来说,不存在封喉一剑,即使对方只是一个封建国家,也不会因为一场失利而倒地不起。
“我的天啊。”看着川军再次杨帆启程,蒋国柱用力地擦去了额头上的汗水:“皇上说邓提督在,他就要亲征江南,让我们拦住邓提督;邓提督说我们拦不住皇上,他就要亲征江南。这俩,都是爷!”
期间,御前卫士进来轻手轻脚地换了几次灯油和蜡烛,然后悄悄地离开,一开始还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企图给皇帝当老师,但见到皇帝创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后,现在已经再不会有人来打扰冥想中的皇帝。
完成了这个工作后,顺治就下令传膳,自从顺治大发雷霆后,邓名被堵住,江南的官员也不再反对他亲征了。顺治离开山东后,一度反对顺治亲征的林起龙殷勤备至,每天都要派人来皇帝的起止,御前每天抵达就会有扎好的营寨等待,食物也都准备妥当,数量更是精确到了一人一马,不但人,就连马的草料都是已经分好,按照事先问去的马匹数量送来的。
走进中军帐,使者把皇帝的指示取出来,毕恭毕敬地交给一个居中的年轻人,青年将领把信函撕开,认真地看起里面的指示来,良久后又把它塞回了信封中,还给了梁化凤的心腹。和以往不同的是,年轻将领并没有草拟一个给皇帝的回复,让使者一起给他的主人带回去,而是告诉对方:“回去告诉梁提督和周布政使,这次不需要回文了。”
“他是想,但一定亲征不了,这点下官可以拍着胸脯向邓提督保证。”蒋国柱亲自来安庆,孤身进入明军军营见邓名,就是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先把邓老虎劝走,然后再继续去泉福老虎回京师老实呆着。
“唉,下官的这个皇上啊。”蒋国柱苦笑着伸出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脑子不大灵光的,可我们做臣子的,不尽心尽力地伺候着,又有什么办法呢?”
拿着顺治下达的指示,梁化凤的心腹使者沿着运河一路向南,很快就来到一座庞大的军营前,营门前竖着一面写着“周”字的大旗。
“先在安庆停一段时间吧,确认消息,如果清帝没有来,我们就继续走,如果他果然来南边了,我们就折返崇明。”邓名下达了命令,如果顺治不放弃亲征,那战略就又回到了原先的轨道上,挫败顺治会有巨大的政治意义这个大家都明白,此外邓名还有一个理由:“除了振奋天下的人心外,我们也不能忘记舟山是我军的盟友,张尚书、马提督是我们的同志。所谓盟友,就是在遇到敌人攻击时,可以指望从盟友那里得到支援和帮助,所以我们若是在四川也就算了,既然近在眼前,支援崇明就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诸位,这道理和我们需要保护成都向我们纳税、服役的同秀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军队不愿意尽保护国民、支援盟友的义务,我们就不会有国民和盟友。”
“这些奴才,就是要打,不然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东西。”林起龙这种挖空心思逢迎的态度让顺治极为满意,而且林起龙的恭敬也确实大大减轻了御营的负担,不但不用自己扎帐篷,分食物,甚至连整理马料的工夫都省了。
青年将领无声地挥了一下手,给出了出发的命令,但却没有一个军官或是士兵做出响应,他们依旧静静地望着统帅,好像仍在期待着什么。
一次又一次的先见之明,让那些对皇帝圣明的御前军官都彻底闭嘴了,实际上他们对此也感到异常惊讶和不可思议,有的时候顺治的判断还算中规中矩,但有的时候明显不符合军事常识(当然他们不敢当面指出,每逢这个时候就会叨叨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但每一次皇帝灵光一闪的判断是正确的。顺治中规中矩地做出判断时,邓名也会中规中矩地行动,而顺治突发奇想的时候,邓名也会剑走偏锋,企图险中求胜。
看过顺治的圣旨后,邓名更加不放心了:“看这意思,皇帝好像和我有什么私仇似的,多半还是会追吧,而且这种圣旨都下了,他如何能一声不吭地回北京去?他难道不要颜面了吗?”
缺乏第一手资料让邓名也感到棘手,从他的角度看,林起龙、蒋国柱没有必要欺骗自己,在阻止顺治亲征这个问题上明军和东南清军意见一致,都不希望皇帝前来导致局面失控。不过若是消息为真的话,邓名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观,肯定要和张煌言并肩作战。
“安庆——”皇帝抚摸着地图,感到自己的心脏越跳越快,一个大胆的念头正开始成型,其不可思议的程度及时是皇帝都感到疯狂:“难道邓贼是想弃舟逃走,最终目的地是福建,要穿过闽北的崇山峻岭,然后窜入闽南去厦门吗?”
“出发。”青年将领拔出长马剑,把它笔直地指向前方:“敌在高邮湖!”
因为没有拿到圣旨的副本,所以邓名的手下对传言也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不久前周培公一伙儿还拿着第二封圣旨的副本,向明军信誓旦旦地保证顺治不会坚持亲征,居然才过了没多久,江南官场就开始流传顺治亲征已基本成定局的说法。
“不要怀疑。”顺治对自己说道,无论自己的想法看上去多么的匪夷所思,但既然这个念头出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那它就一定会和之前的那些一样变成现实:“因为这是天命,是苍天让朕有这个念头的,邓贼想干什么苍天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苍天就会让朕预见到。”
……
“回去替我多谢巡抚大人。”青年将领笑着把回执递给了押送军官。
清顺治十七年、明永历十四年十二月初一,高邮湖附近。
环绕着营地,禁军部署好内外多层的警戒圈,满八旗在内、蒙八旗在外,五千兵马把皇帝紧紧地保护在中央,连河道官兵和两江部队都不许靠近——这似乎没有军事上的必要,但皇帝的威严需要。
“就是说皇帝还是要亲征吗?”
明天就要离开九江,进入湖北境内了,就在邓名离开江西的前夜,又有卫兵报告九江来了使者,来使者不稀奇,稀奇的是使者还拖家带口。邓名的卫士认得使团中的一个人,那就是曾经被俘的江西布政使董卫国,让卫士们感到更稀奇的是,有一个与董卫国通行的清军使者,看上去似乎地位很高,连董布政使对他都显得十分恭敬。
“巡抚大人交代过,今天无论如何要让将士们吃肉吃饱了。”
“卑职明白,卑职告退。”使者弓着身,缓缓从营帐里退了出去。
寒风中,青年将领默默地翻身上马,周围成千上万的士兵举着火把,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的统帅,每一个士兵身上都穿着暖和的棉衣,不少人还带着刚发下来没有多久的、从湖广运来的帽子和手套。
虽然有一肚子的不满,但既然江宁巡抚都来拜访自己,邓名也客气地请对方坐下、用茶,然后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顺治动态问题:“你们的皇帝到底还要不要亲征?”
赎买九江、瓷器统购统销、和蒋国柱合谋欺骗皇上,先是报捷然后一起竭力劝阻皇上亲征,放跑邓名不说还给他提供粮秣,张朝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活路了。江西巡抚先指了那个男孩片刻,然后又指了指带来的妇人和她怀中的幼|女,才一张嘴就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下官只有这么一点骨血了,求提督把她们母子三人带去西南,不求他们还记得祖宗,只要能隐姓埋名活下去就好,就好啊。”
“拜见邓提督。”旁人都离开后,使者立刻吐露了身份:“下官蒋国柱参见。”
如果是在亲征初期,这样无能的表现会让顺治大为光火,但现在他却完全没有把周培公的失职放在心上,事实证明周培公还是太嫩,军事才能完全无法与顺治相比。仔细地把周培公的请罪奏章读了一遍,顺治抚摸着大幅的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拼命想回顾一些从影视中见过的豪言壮语,但青年将领此时也是心情激动,竟然怎么都想不到合适的。
当然,蒋国柱也知道空口白牙说服不了邓名,他今天还带来了张长庚、张朝他们的书信以及他们奏章的副本:“邓提督请看,江西巡抚的奏章早就送过去了,湖广总督的奏章四天前也到了江北,现在估计也送到皇上手边了,他们都是不赞同皇上亲征的,我们这么多督抚一起反对,皇上又怎么会一意孤行呐。再说湖广总督是邓提督的老朋友了吧?邓梯度信不过下官,还信不过张总督嘛。再说还有江西的张大人、董大人,下官听说他们搞了什么统购统销,和邓提督一向也是合作愉快,这事他们也义不容辞啊。提督尽管一万个放心,只要您回夔东去,这拦住皇上的事就包在我们身上了。”
蒋国柱好说歹说,总算是把邓名又劝说上了路,不过邓名有话在先,若是蒋国柱他们拦不住顺治,那莫怪他还要返回江南。
出了旅行以外,江南的战局也不断向着有利于清军的方向发展,这让顺治更是满意。向下游逃窜的邓名在九江遭到张朝、董卫国的全力阻击,随后周沛公也从北岸赶到,在赣军和湘军的夹击之下,邓名再次遭到惨败,不得不放弃了从九江逃入湖北的打算,掉头再次流窜入江南境内。而在皇帝的严令下,两江官吏和湘军也不敢怠慢,紧紧尾随追击邓名的川贼,让他始终找不到摆脱的机会。
离开京师已经两个多月了,一开始顺治走得很急,但渐渐的也就不那么匆忙了,寒冬让御营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慢,但好在皇帝并没有为此而发火。离开紫禁城越久,顺治的心情就变得越来越好,这一场旅行甚至帮他消去了大半因为董鄂妃逝世而带来的忧伤。
九江来的那个神秘使者用黑布蒙着脸,左手拽着一个半大的男孩,右手还拖着一个哭得梨花带雨的年轻妇人,女人怀里还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董卫国跌跌撞撞地跟在这个蒙面人后面,手里也揪着一个妇人,这个妇人怀里同样抱着幼儿,和前面那个一样泪水横流。
“朕渡过长江后,挥挥手就能灭了邓贼,然后就再江宁过个年吧。”顺治想到这个新年会和以往大不相同,再不是京师那种年复一年的古板模样,心中也充满了期待:“皇太后不许人送汉女入宫,呵呵,朕这次可以尽情地看看江南美女了。”
“下官张朝,叩见提督大人。”使者一把扯下了脸上的黑布,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下官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提督大人看在南昌一贯恭顺的份上,答应了下官吧。”
“我军已经同漕运总督、江宁巡抚达成协议,会尽快离开两江,沿途不做停留地返回夔东。”以前穆谭也是一个兵不厌诈的信奉者,但跟随邓名不断亲身感受到遵守诺言的好处后,穆谭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看重名誉:“如果我们逗留不前,恐怕会对提督的名声有害。”
“或许周培公给我们带来的副本是假的。”任堂很关心舟山军的安危,立刻怀疑到了周培公的身上,认为可能是他想调虎离山,然后集中兵力打击张煌言、马逢知:“周培公和蒋国柱他们合伙骗了我们。”
“不会吧,这么做对他们害大于利啊,他们不可能希望鞑子皇帝到南边来的。”穆谭觉得这个看法有些难以置信,即使没有川军的协助,舟山军也是有战舰的,不是蒋国柱能够轻易撼动的,若是出于协助顺治亲征的目的,那两江官员就不怕东窗事发吗?
使者跟着卫兵走入营中,满营都是穿着湖广绿营军服的清军士兵,帐篷中得士兵前额都油光发亮,头发全都剃得干干净净,好像每天都要整理,完全不像一般的绿营那样邋遢。
顺治急忙把苍天的启示写进给周培公、梁化凤和其他前线将领的指示中,认真地封号漆封,让御前侍卫交给等待在御营中的使者,然他火速带回前线下达给前线将领们。
来人一见到邓名就要求排除外人,只能留下绝对可靠的心腹,比如穆谭穆少校这种的。来人岁数不小,好像是个书生幕僚之流,看上去不是什么勇悍之徒,邓名满足了对方的要求,让大部分卫士都退下。
不过,青年将领感觉自己确实应该说点什么,他知道周围的将士们也都等待着他说点什么,在这个又特殊意义的夜晚。
营地里的厨子们,用辣椒烹饪着晚餐。
在安庆停留了几天后,邓名就得知又有江宁使者来求见,这几天流言变得越来越逼真,已经让邓名对东南官场很恼火,得知使者抵达后马上就唤入帐篷中。
川军在安庆又一次停下了脚步,虽然消息不畅,不过邓名还是听说了关于第三封圣旨的一些传言。停止前进后,邓名又一次召集了三个少校和全部上尉的军官全体会,讨论应该如何应对。
“原来是张巡抚。”有蒋国柱在前,邓名对张朝来见自己表现得也没有那么惊讶了,他连忙上前将江西巡抚搀起来,接着又把闷头跪在张朝背后的董卫国也扶起来,眼前的场面让邓名感到有些茫然,脱口问道:“张巡抚,董布政使,你们这是干什么?是要托孤吗?”
“这要是场赌局,我绝对会说这是有人在出千。”御前八旗军官私下议论此事时,也掩饰不住对皇帝的钦佩,压几点就开几点,这战术水平恐怕就是他们的太祖、太宗皇帝都望尘莫及,不过这些御前军官很清楚皇帝并没有额外的情报来源,确实是仅靠直觉就取得了这样了不起的成就,恐怕唯一的解释就是天命所归了。
蒋国柱这次带来了第三封圣旨的副本,除了给他的那一份外还有给林起龙的,以向邓名显示他们胸襟坦荡,对邓名也是知无不言。就在今天下午,看到蒋国柱他们的报捷文书后,顺治刚刚在盛怒之下发出了邓名逃到哪里,他就追击到哪里的宣言,不过此时蒋国柱依旧不知道。
“没有‘嘿——嘿——吼’的配音,气氛还是不完全一样。”青年将领感到这次角色扮演稍微有一点欠缺。
离开安庆,进入江西省境内,董卫国派来的心腹也热情地给明军带路,把预先准备好的大米、谷物大包小包地往明军船上搬,唯恐邓名不肯快走;现在江西和江南一个思路,就是盼着邓名的离去让顺治失去亲征的理由,然后大伙儿一拥而上,哭着喊着把顺治的大腿抱住,说什么也不能让他到南方来,董卫国现在最恨的就是东风太小,恨不得鼓起腮帮子去给明军的船帆吹口气,好让邓名的船能再走得快点。
邓名随口一猜还真没猜错,张朝就是来托孤的,顺治的追击宣言到了南昌后,张朝二话不说,带上这个贴身伺候他的小妾就直奔九江。董卫国和张朝一样,家人都留在老家,随行的也是小妾,听张朝说完最新的圣旨后,董卫国也把小妾和幼子都扯来了明军水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