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宋元明清词诗词解释 > 第50章 《暮江吟》

第50章 《暮江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3

    2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4

    3

    可怜:可爱。 5

    4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6

    5

    真珠:即珍珠。 7

    6

    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这是一

    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

    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

    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

    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

    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

    道。

    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

    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

    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

    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延长

    江作此诗。

    写作特色

    诗歌句解写作特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

    斜照江面,江面上形成了一半青绿一半红的景

    观。“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

    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地

    方,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青

    绿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

    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

    化的景象,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

    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

    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才呈现出

    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

    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

    用“真珠”进行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

    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天幕上悬

    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通过对“露”“月”等形象

    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达了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

    诗的前两句写夕阳映照下的江面,夕阳的余晖

    在江面上铺散开来,江水被照得一半通红一半

    碧绿。“铺”字用得十分形象,“残阳”从地平线照

    射出来,就如同铺在江面上,表现出夕阳的柔

    和与平缓。诗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的夜晚:如

    粒粒珍珠的露珠,似弯弓的月亮,从视觉上营

    造出宁静的意境,用巧妙的比喻展现出月夜之

    美。诗人描写了一幅和谐的暮色江景,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写

    景生动绚丽,抒情自然真挚。

    收起

    感情主旨

    《暮江吟》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

    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表达了对傍晚江畔秋色的喜爱之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