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西岭:西岭雪山。
2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
泊:停泊。
4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大家还在搜
《绝句》全部
杜甫《绝句》诗意全解
《绝句》(其一)
绝句诗配画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绝句其一和其二
绝句的意思解释
绝句古诗杜甫的意思
原
音
译
读
背
玩
悯
农
(
其
一
)
唐 ·李绅
chun
春
zhong
种
yi
一
li
粒
su
粟
,
qiu
秋
shou
收
wàn
万
kē
颗
zi
子
。
si
四
hǎi
海
wu
无
xián
闲
tián
田
,
nong
农
fu
夫
you
犹
è
饿
si
死
。
复制全文
复制译文
译文
赏析
背景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37章《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写作特色
诗歌句解写作特色: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
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了丰收的景象。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
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
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
农》诗2首,内有&34;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4;&34;&39;谁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4;的名句,被誉为&34;悯农诗
人&34;。
第38章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撤落无数的星星。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2
簇:拥起。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
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茫
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
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
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
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
景,刻画细腻,生动形象。
这首五言绝句是查慎行在船上过夜时,看见黑
夜中的渔灯和倒影,有所感触,写下了这首
诗,因为是在舟上写的夜景,所以题目叫做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
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
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
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
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
起,显得形象鲜明。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
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
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
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
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
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
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
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
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
只带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