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章 学习开始
文叔晚上归来,直至用过晚饭后,也未与玉芳过多交谈。次日清晨,用过早餐,文书将玉芳领到二楼的一间书房。
一踏入书房,文书便郑重地开口道:
“玉芳,你可知道家有八不收?”
玉芳有些好奇道,
“爹爹,你说。”
“第一,不信大道,好奇,图虚名者不收;
第二,心不孝,不敬亲尊师者,叛辱家国者不收;
第三,心不正,只求神通,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不收;
第四,心不纯,好求名利,蛊惑众生,以术恣欲者不收;
第五,心不善。不怜穷苦,行恶为非者不收;
第六,心不定,轻浮狂妄,不待传承持窃道法者不收;
第七,心不坚,不耐苦,虚耗光阴者不收;
第八,心不固,学道不专,三心二意者不收。
这些你可要牢记于心,时时审视自身。警醒于心。”
玉芳恭敬的道:
“孩儿铭记于心。”
文叔看着玉芳 ,点点又道:
“我休息学习是在大邑鹤鸣山。以后有机会再带你前往。
鹤鸣山,是东汉顺帝时,张陵携弟子修道之地,为五斗米道,又称呼为鬼派。
五斗米派,最为擅长的是炼丹,画符,勘舆风水等,后融合有全真道派,兼具修炼自身。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的知识浩瀚无垠,囊括很多知识。我也就略知一二,还需得你以后慢慢领悟。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今后,你要认真学习。”
“好的,爹爹。”
“现在炼丹这些是很少了,演变为,为人诊断、制药、看病,亦为道医。我上次看你对山间草药很是熟悉,我们就从实践慢慢学起。”
说完,文叔拿出两本书来,继续道:
“这两本书,统称《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
《素问》主要探讨人体的结构、功能和病理,提出了“四诊法”和“阴阳五行”的理论;
《灵枢》则强调调节和保护人体的方法,包括饮食、运动和针灸等。
这个你每日上午看一些,不懂便是问我,下午我再带你去找三表叔,他对于炼药很是在行,你以后每日下午便去他那里学习。”
玉芳接过两本都有些发黄的书籍,然后磨了墨,拿了个空白的本子在一旁,规规矩矩看了起来。
看到玉芳,态度还是认真,文叔也没有打扰他,便是出了书房。
不一会儿 ,文叔再次进屋,搬进来了一尊跟,跟他一人高和大小的大小的铜仁来。浑身标注全力奇经八脉。
“玉芳这个是复刻的‘天圣针灸铜仁像’ ,它是北宋天圣年间,由王惟一主持铸造的我国针灸铜人,你先把上面的人体穴位牢记于心”。
玉芳细细打量着这个铜人, 它以青年裸体为造型,长短大小与真人相同,体内还装配五脏六腑,想来是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
玉芳好奇的用手摸了摸,一个肝脏掉到地上,把玉芳吓了一跳。以为是弄坏了,赶忙拾起,手足无措的还原着,可越是着急越是放不好。
文叔接了过来,轻轻一卡,便是放回了原位
“没事,它的四肢及内脏均可拼拆。其体表上刻有354个穴位,你先慢慢牢记,这里还有一张《铜人腧穴针灸图》我也挂在这个墙壁上,它也标明穴位名称,你可以对照学习。”
玉芳想起曾经文玉躺床上,就是这针灸救回了他的命,玉芳心里便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也便可以跟张大夫一样,治病救人。
那次她心底便是对针灸有了强烈的兴趣,只是没有想到原来爹爹也会。这真是太好了。
玉芳眼里目光坚定,用力的点了点头,
“好的,爹爹,我一定牢牢记,好好学。”
当下,正好之前文叔给她的书,玉芳有些看不懂的地方,便请教文叔,文叔耐心的给玉芳讲解起来。玉芳认真的听着,并用笔记了下。
看到玉芳如此认真,文叔也很是欣慰。他在玉芳身上看到了从前努力学习的自己。
自己以前也是这样,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不怕任何的困难。犹如驾船开始航行的旅行者,只是随着日复一日的颠簸航行,穿越一个个风浪后,终不见希望的彼岸,慢慢的就失去了斗志。变得随遇而安,混沌度日。
世道总是如此,争斗不断,人民总是过得很苦。都说乱世开太平,现在已经是够乱了,妖魔鬼怪均显。百姓们民不聊生,三清道祖睁一睁眼吧。但愿老百姓的太平日子不远了吧。
文叔心里思绪万千。为玉芳解答完毕,看到玉芳埋头学习,便是迈步走出了房门。
对于玉芳来说,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系统,认真的学习。现在也不管学道如何学医了的心中疑问,认真学习了起来。
一开始她还很是吃力。她一个个穴位的记,铜人上找到位置,墙壁挂图上对照位置,然后又在《素问》和《灵枢》找说法,渊源,作用。
看到不是致命的穴位,她还会在自己身上扎扎。实实在在的把每一个穴位记准,记熟。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每一个穴位,她都记得牢牢的,准准的。
玉芳学习的忘记了时间,在娘叫她吃饭的时候她才知道,一早上的时间瞬息之间便是到了中午。
中饭的美味还在唇齿间留香,文叔便领着玉芳沿着竹林,踏上了前往文家沟的路途。
一路上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着面庞,仿佛在诉说着这一路的期待与欣喜。
玉芳原本以为就在文家沟里不远,结果却是竹林小径里七拐八拐,走好久。以前她也就是在沟里两侧小路上走过,不过是有时候需要洗洗衣服才是到屋后沟里来。
这次跟着文叔才是知道,文家沟,除了尽头的大祠堂,和沟两边掩映的房屋,小径还延伸着无数的小径,无数的房屋掩藏在竹林,山林深处。自己以前不过是管中窥豹罢了。
终于,他们来到了三表叔的家。刚一进门,一股浓郁的药香便扑鼻而来,那独特的香气瞬间将他们包围,仿佛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召唤。
这药香的味源头,正是三表叔家晾晒的一簸箕一簸箕的药材,和一排排药罐里正炼着的药方。
那簸箕中的药材,有的色泽鲜艳,有的形状独特,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和浓郁的香气。
而那一排排药罐,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里面翻滚着的是精心调配的药材,正酝酿着治病救人的良方。
三叔伯家主要外经营的中草药和医馆的生意。据说,他曾经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只为寻找那最纯正、最优质的中草药。现在,外面生意几乎全是家中儿子们在各地打理。他现在主要就在家中,自己摸索新的的药方,和制作一些珍贵的药丸。
三表叔,看起来年龄要大文叔很多,已经白发苍苍,虽已年事渐高,却依然精神矍铄。倒是相貌与文叔有三四分相似之处。
他整日在家中潜心研究,制作着各种各样的药方和药丸。
熬药的一排瓦罐后面,靠墙是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到屋顶的药柜子。而左侧墙壁是是到顶的书柜,柜子里是那一本本泛黄的医书,柜子前一张大板桌子上,是一张张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纸张,和堆放的一小堆,一小堆的药材。
房间右边还有一个大大的炼丹炉鼎。小小火焰正在炉鼎火膛里面闪烁。三表叔正往炉鼎里添加着草药。
在这个大大的院里,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对中医药的敬畏与传承。三表叔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坚定,他手中的药材仿佛有了生命,在他的调配下,即将成为拯救病痛的良方。
文叔和玉芳静静地站在一旁,不敢轻易打扰。玉芳被三叔公的专注所感染,心中涌起对这古老医术的无限敬意。
“来啦!”
三表叔终于抬起头,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玉芳的拘谨。
玉芳自从跟随文叔来到文家,天天忙于收拾屋,做家务,还得上铺子。并没有与文家的沟的长辈过多接触。
文玉平时也少言寡语,很少提及文家沟的众人,只不过是一些族人,到了路上遇见,或者来到铺子上,才会给玉芳略微介绍,认识一下。
一些年轻一点的同龄人,会遇见了好好聊聊天,一回生二回熟的,要熟悉一些外。其他文家沟的长辈,如同是隐居一般,都是很少见到。
想来那时候她仅仅只是还没有过门的童养媳,只是算文叔收的义女的缘故。文玉也很避讳让玉芳,知晓清楚文家沟具体族人的情况。那时她对于文玉家族,和族人,总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文叔赶忙上前,亲切地握住三表叔的手,说道:
“三表哥,你当真是一刻闲不住呀。新东西捣鼓出来没有?”
玉芳只是好奇看着他们两人。
三叔公爽朗地笑了起来:
“哈哈,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咱可不能丢喽!就快好了,一会出炉给你瞧瞧。你也拿几颗去。”
“你的新药丸,我肯定要顺几个走,倒是这丫头,我给你带了。”
三表叔仔细的打量起玉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