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荒唐王爷弘昼 > 第 10 章 弘昼的养母老贵人

第 10 章 弘昼的养母老贵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今在清东陵附近的苏麻喇姑宝顶的右边,有个比苏麻喇姑的宝顶更大的宝顶,那就是老贵人的宝顶。苏麻喇姑虽然在皇室里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毕竟不是皇帝的嫔妃,所以不能埋进妃园寝,只能选择清东陵的外围。而这个老贵人明明是皇帝的嫔妃,为什么不葬进妃园寝,而选择在一个侍女的旁边呢,另外为什么宝顶要比苏麻喇姑的宝顶大那么多呢?

    关于这个老贵人的故事,我们先要回到雍正元年和雍正六年的二份皇帝的上谕说起。

    雍正元年的上谕内容是:“内有一常在,年已七旬,亦应封为贵人。”

    很多人都说老贵人是雍正皇帝的嫔妃,在雍正元年,老贵人都七十了,难道是四十五岁的雍正皇帝喜欢一个老太太,那肯定说不通,只怪当年的档案记录没有那么认真,如果加上“皇考”两个字,就不会产生那么误会了。

    不过也没关系,给当时年仅四十五岁的雍正皇帝配个七十多的老太太当嫔妃也是件很刺激的事情。

    雍正六年的上谕内容是:“近日总管等所奏易贵人之事,似此贵人入陵尚可,陵内关系风水之地,嗣后尔等宜加意斟酌,入曾奉御皇考之贵人尚可,如随常加封者则不可,或在外围周方左右,或在苏麻喇姑之左右另建园寝,尔等谨记,若遇事出,同内务府总管密议具奏。”

    雍正六年上谕里提到的易贵人,也被称呼为伊贵人,易氏,康熙的嫔妃之一,雍正六年去世,享年70多岁,死后葬入了清东陵的景陵妃园寝内。

    这两份上谕说明了老贵人的来历是康熙皇帝的嫔妃,也给指明了她的死后的所葬之地,而关于老贵人的故事,我们要回到雍正元年时候。

    雍正元年,胤禛刚刚登基,刚刚大封后宫后,弘昼的额娘侍妾格格耿氏被雍正皇帝封了裕嫔,而弘历的母亲钮祜禄氏被封了熹妃。

    没过几天,雍正皇帝就给弘昼找了个养母,弘昼的这个养母是康熙皇帝朝一个默默无闻,从来没有侍寝过的,甚至无人知晓的的那常在,刚刚被雍正皇帝晋封为贵人的那拉氏,因为年近七十,被宫里的人称呼为老贵人。

    那晚,已经好久没找耿氏喝酒的雍正突然让太监传话前去见驾,耿氏心里满是开心,这可是大封后宫后,雍正皇帝第一次找自己,虽然这次自己只封了个嫔位,但对于出身低微的侍妾格格,能封到嫔,已经是件大喜事了。

    雍正一见耿氏,之前一直紧张的状态也放松下来,想着自己也是好久没和这个耿氏喝酒聊天了。

    耿氏刚坐下没多久,雍正皇帝就开口道,“弘昼今年十一岁了吧?”

    “回皇上,弘昼今年虚岁已经十二了。”面对雍正皇帝突然的问话,耿氏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好端起酒杯,和自己的这个皇帝丈夫喝了一杯。

    “朕给弘昼找了个养母,老贵人那拉氏,你看如何?”

    耿氏大概知道这个老贵人那拉氏,已经快七十,不知道和雍正皇帝什么关系。一个前朝的没有侍妾的常在,晋封到了贵人,而且是位列贵人之首,现在又5个官女子伺候着,齐妃房里才5个官女子。所以聪明的耿氏知道,这个老贵人和雍正皇帝关系肯定不一般,甚至有什么故事。

    “你不问问朕,为什么给弘昼找个贵人当养母吗?”

    “皇上的安排,总是有道理,臣妾相信皇上的安排。”

    “这个老贵人啊,是那拉丹珠的女儿,顺治十年出生的,康熙年初就进宫了,可是不得宠,所以一直未侍寝,这不刚刚封了贵人。”

    耿氏知道雍正所在的安排肯定又他的道理,所以什么话也不讲,就静静的在一旁倒酒,给雍正布菜,然后一杯又一杯的喝下这个好不容易喝到的美酒。

    雍正皇帝告诉耿氏,其实和老贵人的认识也是一种缘分,康熙皇帝那么多嫔妃,尤其是没名没份的太多,自己一继位就给康熙的那些庶妃封了贵人。

    在雍正十二岁那年,他的养母孝懿仁皇后去世,那个时候,雍正皇帝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

    他一满月就交给孝懿仁皇后抚养,对雍正来说,这个佟佳氏才是自己的唯一的母亲。当佟佳氏去世后,雍正就要回到自己的生母乌雅氏那里。

    当雍正踏进已是德妃乌雅氏的房间时间,看到自己的生母正在给自己的十四弟胤禵唱着催眠曲,至今雍正都记得那个场景,乌雅氏躺在胤禵旁边,温柔的看着熟睡中的小胤禵,眼神里充满了爱,那种母爱,是雍正从来没有在乌雅氏身上体会到过的。

    于是小小的雍正轻手轻脚进房给自己的生母德妃娘娘请安,话还没两句,就被德妃怒骂道,“谁让你来的,给我出去,别惊醒了老十四。”

    雍正以为自己回到生母那里,她肯定会弥补所缺失的爱 ,但没想到得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让自己出去。少年雍正实在是想不开,一个人在后宫里走来走去,走到了一个偏殿,坐在那里哭。

    “四阿哥,你为什么坐在这里哭呢?”

    雍正抬头一看,是个年近四十的女子,看打扮应该是自己父亲康熙皇帝的低等嫔妃,于是起身给这个女子行了个礼。

    “回娘娘的话,沙子迷了我的眼。”

    “四阿哥,你都不认识我,怎么知道我是你的庶母?”

    “回娘娘的话,这后宫里除了宫女就是皇帝的嫔妃,所以尊你一声娘娘总没错。”

    “我是那常在,你为什么哭呢,这里人多眼杂的,让人传话出去可不好,到我屋里去吧。”

    那天,雍正把自己的各种委屈统统告诉了那常在,也就是后来的老贵人。

    “四阿哥,普通百姓家里的父母都会有偏心的时候,何况我们这样的皇帝家呢?你要放平心态,只有自己优秀了,才会让更多的人来仰慕你。”

    雍正皇帝刚刚失去自己的养母,眼看着个那常在,感觉自己的养母又回来了,之后,雍正在德妃那里受到什么气后,就会去找那常在,两人虽不是母子,但关系也是很亲近。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大封皇子,老大胤禵和老三胤祉封郡王,而只比老三小一岁的雍正只封了个贝勒,康熙皇帝还说了句,“根据朕的暗中观察,四阿哥为人轻率,朕不喜欢他,不想封他为郡王。”

    雍正感觉自己很失败,各种委屈,结果自己的生母德妃娘娘知道这个消息后,一脸嫌弃加怒气的对雍正说道,“原本指望你这次封个郡王,我这个做额娘的也可以跟着沾点光,没想到就你一个人封了贝勒,我都没脸出这个门了。”

    雍正想着这些年,都是自己一个人,这个德妃娘娘虽然是生母,但从来没有给过自己一顿饱饭,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生活,都是那常在从自己微薄的月例里贴补自己。

    越想越气,就去找那常在诉苦。

    “四阿哥,现在应该叫你贝勒爷了,皇五子胤琪,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和你年纪相差不大,他们受封爵位了吗?你不要看眼前的,要看长远的,今天是贝勒,明天难道不会是郡王或亲王吗,甚至有一天你登上皇位呢,都是有可能的,眼下韬光养晦最重要。”

    在那常在的开导下 ,雍正也感觉舒畅了许多,虽然后来随着自己的年纪增大,政务繁忙,去那常在那里的机会少了许多。但是在雍正心里,只要自己有出头一日,肯定要报答这个那常在。

    耿氏听完雍正和那常在的故事,好奇的问雍正,“皇上,那为什么不给老贵人封个嫔什么的?”

    “这个是老祖宗的规矩 ,那些生有皇子的庶妃才晋封到贵人,那常在没有侍寝过,也没有子嗣不能封太高。老贵人一辈子都无儿无女,所以朕想把弘昼交给她抚养是最好的了,到时候把她住的地方往你那里移移,也不远。”

    耿氏知道雍正皇帝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有道理的,他心里中意的弘历,并不是弘昼,所以这样做是一举两得,报答了老贵人的恩情,又告诉弘昼,他的生母,养母都是地位不高之人。学习一下康熙皇帝的十二子胤祹,当年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做个贤王,就是弘昼最好的参照。

    耿氏想着,既然老贵人是那拉氏,为什么大家都叫她老贵人,而不是那贵人呢?

    “皇上,为什么老贵人不被称那贵人,而是老贵人呢?”

    雍正皇帝笑笑,举起杯中酒,一饮而尽,笑着告诉耿氏,“你看平日里也不学点满语,我们满语里萨克达是老的意思,尊敬的意思,所以老贵人的册文里写着萨克达贵人,不懂的人以为她是姓萨克达,其实就是尊称。老贵人可不姓老,满语里老是念loo。”

    耿氏回到自己房里后,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弘昼。

    弘昼一听自己的皇阿玛安排个前朝没侍寝过的贵人来做自己的养母,心里十分的不悦,但又不能说什么,但耿氏已经看出自己儿子满脸的不开心,于是耿氏拉着弘昼坐下。

    “弘昼,你都十多岁了,自己内心所想,全部放在脸上,你这样不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心思了吗?”

    弘昼这些年在耿氏的教育下 ,知道自己将来就是个闲王,所以对什么皇位没有任何的想法,但是毕竟还是个孩子,还没学会那么多的伪装。

    耿氏接着把老贵人和雍正皇帝的情缘一一说给弘昼听,告诉弘昼,一定要尊敬和孝敬老贵人,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皇阿玛开心。

    弘昼听完自己额娘的一番介绍,也明白了这个老贵人在自己皇阿玛心中地位,在到老贵人那里后,也表现的很是尊敬。

    而老贵人很清楚雍正皇帝让自己抚养弘昼,是看在自己无儿无女的份上,让自己的晚年有一份乐趣,一份寄托,所以把自己所有的爱都交给了弘昼。

    “那祖母,明儿个我就要去尚书房念书了。”

    老贵人看到弘昼回来,说着尚书房的事情,也为弘昼开心。

    “五阿哥,尚书房念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一定要尊敬各个师傅啊。”

    “那祖母,你放心,我一定会听师傅的话。”

    在弘昼未成年之前,老贵人和耿氏一样,默默陪着弘昼,告诉着弘昼什么是可以自己拥有的,什么是奢望,对弘昼未来人生观影响很大。

    老贵人陪着弘昼十二年,一直到弘昼成亲生子后,在得到雍正皇帝的允许后,老贵人还到弘昼府上帮忙照顾弘昼的永瑛,永璧。

    乾隆元年,八十二岁的老贵人病逝,在得到雍正皇帝的许可后,埋在了清东陵之外的苏麻喇姑旁边,因为毕竟是先皇的嫔妃,宝顶要比苏麻喇姑的大很多,陵墓名字也直接改成“老贵人园寝。”

    可惜到了嘉庆和道光年间,弘昼的后人早就忘了这个老贵人的存在,对墓地也不再修整,清明供饭一次也忘了,所以我们如今可以在嘉庆二十五年的奏折里看到这样的信息。

    “奏为有老贵人及苏妈拉妈妈坟茔一处,该二人系照看懿亲王和恭亲王之嬷嬷,请该二府修理事。”

    在《道光朝实录》里 ,我们再次看到,“马家庄老贵人及苏妈拉妈妈坟茔房,由和恭亲王和履懿亲王后嗣自行修理,其每年清明供饭一次,仍照旧管为办理。”

    时光太匆匆,胤祹和弘昼的后嗣早就忘了苏麻喇姑和老贵人对自家先人的恩情,不过也很正常,就是自己实打实的祖先,三代后还有人会记得吗?

    于是老贵人和苏麻喇姑的宝顶满是盗坑,周围荒草连天,再无人前去祭祀,终究是孤零零的来,孤单单的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