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雪
景和三年,苏婉为官已近三载了。
昔日初出茅庐的新人,如今也在翰林院稳稳立足,成为一名资深的老臣了。
就像之前江月说的一样,今年也是开恩科之年。
令寒门之人欣喜的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同样出身寒门,与苏母一样从小县城,一路艰辛考上来的,时年二十八,正值奋斗的年纪。
因与苏婉皆为状元出身,孟大学士便将她分到苏婉手下,让苏婉带着她。
虽说苏婉年纪较小,但官场可不是以年龄论高下之地。
今年的新科状元名为周映水,对于被分配给苏婉一事,她自是欣喜若狂。
她们这群出身寒门的学子,有谁还不知晓当年那位打马游街、六元及第的苏婉呢?
起初,她还有些担心自己会被分到世家官员手里,那时想要出人头地就难了。
得知自己能在小苏大人手下做事,她喜不自禁,当晚便迫不及待地写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亲朋好友。
自此,这位景和元年的新科状元便开始悉心教导起了这位景和三年的状元。
自九月起,全国各地的红薯陆续开始成熟。
女皇也并未向百姓隐瞒,在下发诏书时,也有提及这是谁的功劳。
望着收获的堆积如山的红薯,众多百姓感动得涕泪横流,什么也不顾的跪在土地上,朝着京城方向叩拜。
她们发自内心地感激小苏大人,祈求她福寿绵长。
而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杨太傅看到,她心生感慨,遥望京城,她的婉儿真的有在一点一滴地改变这个朝代。
自己也要多活几年,看看大周朝会有怎样的新面貌。
而现在,她要前往下一个地方看看了。
……
今年冬,这雪比以往提前了不少,纷纷扬扬地下着。
而且,还没有要停的趋势,看着这漫天飞雪,苏婉不禁皱起眉头,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事情不要如自己所想的那般糟糕。
如今丰收,好不容易能过一个好年,可千万别再发生什么灾难了。
然而,事与愿违,这雪一下,就是近半个月。
各地的折子如雪花般纷纷寄往京城,带来的都是一些不好的消息。
有些地方已经封路了,至于里面的百姓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为了这件事,女皇临时召见大臣们召开了此次朝会。
李池瑶看着下面说不出一点有用的,还在互相吵闹的大臣们,心中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直接将案桌上的折子扔了下去,“吵什么吵,现在是吵架的时候吗?都给朕退下!”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因为愤怒而有些起伏的胸膛,然后看向安静地站在后面的苏婉。
“苏爱卿可有什么解决之策?”
苏婉抬头与高台上的女皇对视一眼,确定女皇是在问自己后,手持笏板,从那一侧迈步走了出来。
“回陛下,依微臣之见,当务之急是解决寒冷的问题,可以送些保暖的衣服到那些地方。至于这些衣服,可以在麻布衣里面填充鸟兽羽毛,这样保暖效果会更好。”
也不知道是这里的人们是没想到还是怎么。
贫苦的百姓们过冬,都是选择用芦花这些东西填充衣物,一般自家养的家畜的毛都会扔掉,而那些达官贵族们则是穿兽皮兽衣,似乎从来没想过用兽毛填充衣物。
听到苏婉的第一句话,周围的人们便开始议论纷纷起来,都有些不相信可以用羽毛填充衣物。
听到周围质疑的声音,苏婉大声说道:“那些鸟兽都是靠那些皮毛过冬的,为何不能保暖?”
看着下面又要吵起来的一群人,李池瑶不得不赶紧阻止,然后示意苏婉继续说。
“第二,则是在有保暖的衣服后,县令需组织百姓清理街道的积雪,上山砍伐树木,这样才能有柴火烧,以防这雪下得更久。”
“第三,需要让百姓清除自家屋檐上的积雪,不然积雪堆积过多,会使得雪过重而将屋子压垮。”
“虽说陛下去年大力寻找红薯,倡导种植,百姓的食物状况已较以往大有改善,但毕竟时日尚短,或许仍会出现粮食短缺之虞。此时,却是那些无良商人大发不义之财之时,价格可以比往常高些,但绝不能离谱,因设定一个上限。”
随着苏婉的话语如潺潺流水般流出,周围的大臣们也不再喧闹,开始思考苏婉所言。
稍作沉吟,苏婉继续说道:“最后便是灾后处理,朝廷应发放银子或施粥,以助无家可归的百姓渡过难关。而那些因灾遇难的死去的人人,也应及时妥善处理,以免堆积过久,引发瘟疫。”
言罢,苏婉手持笏板,向高台的女皇行了一礼,“此乃微臣愚见,望陛下裁断。”
听完这些,李池瑶的脸色如春风拂面般和颜悦色,“苏爱卿,先退下吧。”
听闻此言,苏婉退回原处站好,等着最后的处理结果。
不一会儿,一位大臣站了出来。
“微臣认为此计可行。”
见有人带头,后面又有几位大臣站了出来。
“臣附议。”
见大臣们都表示认同,“好,既然你们都认同,那就依苏爱卿所言,照此办理。”
由于应对及时,此次雪灾并未造成太大伤亡。
雪灾之事处理完毕后,宫中的赏赐便源源不断地送到苏府。
而经此一事,女皇李池瑶养成了遇事不决苏爱卿的习惯。
毕竟,她总能从苏婉口中得到别出心裁、又切实可行的答案。
一时间,苏婉成为朝廷新贵,深得女皇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