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金刚经持验录 > 第十二篇感神灵

第十二篇感神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当知此处,即为是塔

    明朝弘治年间,嘉兴府真如宝塔倾圯,大家商议良久,都认为应该重新修建。当时,有一位头陀僧,名叫怀林,拖著三丈长的铁链到处去募化,历经二十余年才完工,迅即长眠于塔中,至今尚有肖像祭祀他。

    头陀僧起初在苏州承天寺出家,平日饮酒吃荤,蔑视戒律,不守佛门清规。

    有一天,正值夏季,头陀在室外乘凉,忽然走来两位冥卒,锁住他的颈部,头陀看到冥卒手上持有牒令,上面写了十多人的名字,他的名字赫然也在其中。

    头陀向两位冥卒贿赂,答应给他们若干楮锭,希望稍缓七天,等其余的人都追齐之后,再一道前往冥府,两位冥卒点头答应。

    次日清晨,头陀将昨夜遇到冥卒的事,告诉所有的徒众,并往市场买楮锭焚烧,将后事交代妥善。

    有一位徒众说:「真如寺某位禅师的道行颇高,他住的地方,离此仅有一天的水路,何不前往求救?」

    头陀心想:「与其在寺中等死,不如前往一试,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就立刻束装前往。

    到了真如寺,头陀一见到禅师,便伤心地痛哭流涕,向禅师禀告上情,恳求施救。

    禅师说:「这里的佛塔即将颓毁,你如果肯真诚发心,愿去募化款项来修建,我就教授你方法,保证冥卒无法捉你。」

    头陀闻言又惊又喜,就在佛前至诚顶礼立誓说:「果真能够不死的话,我愿意去募化款项,来修建即将颓毁的佛塔。」

    誓毕,禅师将手上的念珠交给头陀,说:「你在这七天中,不要睡觉,就在我的房间里,一心专诵金刚经,经中『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这两句话,细心体会,就足够自救了。」头陀遵照禅师的指示,足不出户,一心读诵。

    经过七天,两位冥卒踉踉跄跄地来到禅师住的地方,向禅师说:「有位注定要死的头陀僧逃来此地,请求您指示方便。」

    禅师说:「他在房中,任你们去捉吧!」

    冥卒刚踏进房间,即惊惶失措的退出来说:「房间里只看见一座宝塔,放出夺目的光芒,使我们的眼睛无法睁开。」

    禅师这时才告诉冥卒说:「他持诵最上乘法,又发勇猛的大愿,虽是天龙鬼神,也对他无可奈何。你们暂且回去禀覆冥君,就说怀林僧由某禅师暂留修塔,功德幽冥均沾,你们不会有罪的。」冥卒不得已,只好回去将上情回覆冥君。

    头陀僧经此大难不死,不敢再蹉跎岁月,遂制造铁链锁住自己,不论寒冬炎夏,跪在人车辐辏的道路上,向善男信女化缘,如此竟在有生余年,完成修塔的大功德。

    世界上顽狠造业的人颇多,但是也有见贤思齐、想要行善增福的人。若一味地因循苟且,今天等待明天,今年等待明年,白白浪费大好光阴,悠悠忽忽,到老无所成就,直至寿算已尽,一口气不来,奄奄一息之时才懊悔,「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已经太迟了!

    怀林僧在短短七天的期限中,能跳出人鬼关头,其原因何在?只因为一心怕死、追求再生的念头甚为急迫,所以才能专勤诵经不辍,经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怀林诵经,现出光明宝塔,别说冥使对他无可奈何,即使是阎摩王亲至,也要肃容顶礼。

    天下间,善果圆熟,不在岁月多寡,只要发愿勇猛,向前做去,毫不迟疑顾虑,随其一念一事,自能感格佛天,这是古今无数人的经验,丝毫不爽。

    二龙兴寺主

    唐朝原州龙兴寺,某次举行斋僧大会,除了上首之位空出,恭请宾头卢尊者莅临之外,寺中住持腊高德劭,则坐于首位之下。

    大家陆续的入座完毕,有位小僧来的较晚,找不到座位,看到住持之下,尚有一个空位,小僧想要坐下,被住持斥骂赶走,就这样连续几次,小僧唯恐错过斋饭的时间,就迳往那个空位坐下。

    这时,住持靠著柱子而坐,见状大怒,举手准备掴打,刚伸出手去,衣袖就被柱子压住,无法挥拳,整个堂上的人都看得惊骇莫名。

    小僧见状,没有继续留座用斋,面带愧色,很沮丧的回到寮房。堂上的人都认为这是小僧的道德所致,因此,住持就偕同寺众到小僧所住的寮房,对他倍加礼敬,小僧谦虚地说:「我并没有什么道行,那敢接受大德们如此的恭敬呢?」

    在旁的寺众就问道:「那你平生是如何修持的?」

    小僧回答道:「二十年来,只是持诵金刚经而已。」

    大家听了,赞叹不已,一致认为刚才的事,必定是金刚护持之力。住持赶忙回到柱子面前,焚香顶礼,并祝祷说:「倘若确是金刚神力,使得衣袖被柱子所压的话,但愿能够再拉得出来。」

    说罢,住持就伸手去拉衣袖,果然不出所料,随手就拉出了。

    三天覆宝盖

    隋朝益州新繁县四十里王季村,有位书生姓荀,擅长书法,但是村中的人都不知道。荀姓书生曾经在村东的空中四面,书写金刚经,打算要给诸天读诵。

    起初,村中的人并不知道。有一天下起大雷雨来,牧牛的儿童站在书写金刚经的地方,身上的衣服却没有沾湿,方圆大约有一丈多宽的土地仍很干燥,丝毫没有被雨淋湿的痕迹。

    村中的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从此每当下雨的时候,小孩子们就聚集在这里,当然也就不会受到雨淋了。

    到了唐朝武德年间,有位异僧告诉村民说:「这块地方空中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天在上面设有宝盖掩覆,不可轻犯。」从此村里的人在那里围设栏杆,以阻止人畜践踏,每逢斋期,大家都前往设供礼拜,常常听到天乐声不绝于耳。

    四诚心求佛道,要长斋断肉

    唐朝大历年间,卫州别驾周伯玉,每天念诵金刚经,从未间断。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梵僧前来,他问梵僧说:「您是那位尊者?」那位梵僧说:「我是般若会上的须菩提,你持诵金刚经数年,可惜不能断肉,若是虔心求佛道,一定要长斋断肉。」伯玉从此持长斋诵经,临终自知时至,到了九十岁坐化。

    五圆光大小看诚心

    唐朝时,李廷光任德州司马,持长斋念诵金刚经。他每次持诵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圆光在前面,如果用心勤诵,则光圈越来越大;如果心中稍存懈怠,光圈就越来越小,光芒也越来越暗。

    从此以后,他更加砥砺精进,不敢稍存懈怠。

    六宦官杨某

    唐朝有一位宦官杨某,是杨复恭的弟弟,专持金刚经。他被秦宗权的贼党抓去,替宗权做事二十多年。他虽在贼党中,仍不忘修持,持诵金刚经未曾停辍。

    后来宗权的儿子出任襄阳节度使,残暴不仁,使得人心危惧。这时杨某任监军使,就诱使部将赵德言杀死宗权的儿子,并推举赵德言为节度使,从此民心安定,恢复往昔安居乐业的生活。

    杨某有一次在衙门的柳树下,焚香课诵金刚经,忽然有一本金字书写的金刚经,由空中飞下,这是他精诚持诵的感应。

    七到过龙宫的任自信

    任自信,唐朝嘉州人,时常持诵金刚经。贞元十五年,他因事前往湖南,船经洞庭湖,突然有一个云状的异物浮到船上,顷刻消散,没想到自信却不见了。

    自信随著波浪到达龙宫进谒龙王,龙王请他升殿念诵金刚径,并赠他珠宝,然后有两位和尚送他离开龙宫。

    临行时,一位和尚拿著一封信,托他带给衡岳观音台的绍真法师,然后自信去南岳观音台,果然见到了绍真法师,法师告诉他说:「那位托你带信的和尚已经圆寂五六年了。」

    八经现妙光

    明朝万历年间,楚地有位高僧名叫寒灰。每次诵经时,都非常虔敬严肃,字句清和,闻见他诵经的人,都不禁肃然起敬。

    他曾经在天皇寺用香水金末和著墨水书写金刚经,写到第十六分时,天色渐黑,他忘了点灯,桌上仿佛有微光,一直书写到深夜,竟忘了饥饿。

    当他感到饥饿想要吃东西,站起身来想起灯烛时,忽然眼前变成一片黑暗,他赶紧叫同房的和尚取来火烛,发现自己所写的字迹,比平时写的还要庄严。

    九足下腾空

    明朝楚地有个和尚,名叫法禅,戒行颇高,发愿往庐山建庵修行。当他到达九江时,适逢西城外的王西溪,想要诵金刚经,久仰法禅的盛名,于是延请他到家中诵经,约定三年期满后,供奉三百两纹银。

    三年期满后,王西溪并未履约,仅给他一百两。由于不敷建庵所需,法禅遂把一半的银两又布施出去。

    当时,有位分封的藩王,他的船抵达九江,遇到逆风,有个富商雇请僧众替藩王拉船,始终不能使这些船只继续前进,只有法禅所拉的船,行驶得快如风驰一般,而且法禅的脚下还腾空有一尺之多。

    藩王深感惊诧,立刻召来询问,法禅却茫然不知所对。藩王以为他是妖怪,准备用刑逼供。法禅害怕得不知所措,藩王看他那种害怕的样子,似乎不像是会妖术的人,遂打消用刑的念头,仅仅再加盘问而已。

    法禅熟思良久,才禀告藩王说:「贫僧不会什么妖术,惟有在王西溪的家中,诵金刚经达三年之久。」并将经过据实禀报。

    藩王听完法禅所说,称叹道:「久闻金刚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没想到竟然如此灵应,真是意想不到!」再三称赞他诵经的功德,并赐银三百两,资助法禅完成建庵的心愿。

    天启辛酉年,法禅进入庐山,后来不知所终。

    十白居易书写的金刚经

    明朝苏州洞庭山某寺,有唐朝白乐天所写的金刚经为镇寺之宝。

    嘉靖四十三年,东南发生饥荒,该寺缺乏粮食,住持不得已用这本经向山塘的王宦质押借了五十石的米,王宦施米后却将原经送还。

    住持运米回去,经过一座大湖,一直称赞王宦的功德。船上的人提议打开经来看,刚打开,忽然吹来一阵风,把经前的数页吹到空中的云层去了,住持十分懊悔。

    三年后,有一位大官,知道该寺有这本经,于是故意陷害住持,把他关入监狱,逼他献出此经。这位官员看到这本缺了几页的经,认为并不珍贵,便把他释放,并把经还他。

    住持携经乘船过湖,又遇到大风,湖面一片昏黑,只好移船靠岸,进入村庄避风。当他走进一个老渔户的家中时,竟发现墙壁上正贴著以前所遗失的那几页,而且完好如初。

    那位渔户姓姚,住持问他何以有这些字纸?渔户说:「三年前,曾经看到一道火光掉落在田里,仔细一看原来是字纸,就将它贴在墙壁上。」

    住持悲泣顶礼,称颂韦驮护法之功,并向渔户描述这件事情的本末,他说:「要不是先前那阵神风,这部经就会落入豪门手中。若不是这次的神风,这部经就无法恢复完整了。」

    姚姓渔户也因此感悟而改行,并拿出很多钱来将这本经重新装订,送还该寺。

    十一梦游地府的文元发

    明朝万历年间,卫辉同知文元发,长州人,素性耿直,本来不信佛法。

    有一次他因病梦游冥府,亲见地狱罪报之事,始知佛经上所说的地狱,并非虚构;罪福因果,善恶报应,皆是真实不虚,从此浏览佛经,特别笃信金刚经。每天清晨,必定先虔心持诵,家人俟其诵到一半,才为他准备早餐。

    他每次跟老朋友王洪冈晤面,必定相聚在树林下,背诵金刚经,每错一字罚银一两,因此他俩念诵得十分熟练,有时一天念数十卷。

    文元发的儿子震孟,后来高中状元,曾经亲自用隶书书写金刚经,雕刻在石上,供人读诵,广为宏扬。

    有一位嘉定地方的吴生梦游冥府,看到殿宇庄严华丽,殿中陈列有一套龙藏,旁边有甲士守护。吴生打开一看,全是庄严的佛经,每一卷都标示著「文元发」的名字,带他去的人告诉他说:「这些都是文元发平日所持诵的经卷。」

    吴生醒后,乃将梦中所见告诉同馆的文先生,也就是元发的叔叔。从此,吴生及文元发的叔叔也持经不辍。

    吴庾生评说:「天下极具信心的人,必定是从不信心开始;凡是大根器者,见微知著,一拨便转,终身深信不移,永不退堕,文元发就是一位最佳的榜样。」

    十二天神示警

    高贵,明朝太仓人,家中开设鞋铺。天启五年六月,他家房子墙壁糊贴的纸,忽然发出裂开的声音,许多纸片飞到半空中,当时看到的人很多,字纸渐渐飘落,更有几张飘向城外普同塔的上空才落下来。

    当时有位和尚拿起来一看,全是金刚经。原来高贵不识字,用这些经纸来糊墙,所以天神特别给予警告,促使人们注意。

    十三持经不辍,自有冥应

    明朝万历年间,茅瑞征的封翁茅惺海,讳一皋。他的长子瑞征尚未入仕时,有一老人,向茅家租了一间房子,与茅家毗邻而居。老人家贫而且没有儿女侍奉,但是却能持斋诵金刚经。

    丁酉年元旦,老人正在诵经时,忽然看到一个金刚神,身披金甲,手持金刚杵,出现在面前。金刚神向老人说:「你的邻居茅一皋的儿子瑞征,今年赴北京乡试,可得第八名。你今天前去向他密报,嘱咐他们不可泄漏出去,到时自然就会应验。他们从此会供给你的衣食居住,直到你去世后,并会为你料理后事,使你诵经无后顾之忧。这全是因为你平日虔诚诵经,又无儿女奉养,才特别以此酬报你的善行,藉以规劝世人,但能持经不辍,冥冥中自有感应。」

    那年秋天,瑞征应试果然及第,所得名次与邻老所说相符。茅家得到应验,对邻老诵经之灵验非常钦敬,欣喜之余,遂将房子送他居住,供养终身,直到邻老去世后,并为其料理后事。

    瑞征平素沉默寡言,这是王超隆居士在苕溪读书时,亲耳听瑞征之弟所说,瑞征后来官至光禄卿。

    十四经归故处,红缎如新

    元朝大德庚子年间,杭州有个人名叫周缙,颇有学问,经常聚集数位童子,为他们讲学。

    他每天持诵金刚经,甚为恭谨。有一次,听他讲学的闵姓童子,不慎触翻佛灯,经卷被倾倒的灯油沾污。依照杭州的民俗,凡是经像受到污损,往往投入江中。周缙依俗用红色绸缎包住佛经,投入江中。

    经过三年,岁次癸卯,有一天周缙忽然看到先前投入江中的金刚经,又回到他原来居住的地方,经卷外有潮沙,而裹在外面的红缎依然如故,佛经则丝毫无损。

    周缙非常高兴,拂去粘在经卷上的潮沙,并敦请高僧将此事题识于经卷的左方。

    经过了八十一年,已经是明朝洪武庚申年,这本金刚经辗转传到宽悌和尚之手,又将经卷重加装裱,送到南屏山中,宋文宪公濂,曾经将这件灵异的事迹写了一篇赞,以资流传。

    十五般若台

    陈文达,唐朝梓州郪县人,时常持诵金刚经,发愿为已亡故的父母念八万四千卷,念诵的时候经常出现祥瑞,为人转经,常能免除患难。

    有位铜山县人陈约,曾经被冥司所追,见到地下有一座台,他好奇的询问,据称:「这是般若台,等待陈文达。」文达深受冥司敬重,由此可见。

    十六聪明经

    唐朝僧人释文照,在昙延法师画像前顶礼出家,他总是感到自己愚昧昏浊,无法了解经义。有一天晚上梦见昙延法师示现,身高一丈多,告诉他说:「我有聪明经一本,希望你敬谨虔诵,感应甚速。」文照就恭敬地接受,原来是一本金刚经,文照读诵七遍而悟,从此聪明过人。

    十七祈泉

    唐代僧人释清虚,时常持诵金刚经,有一天,邻居失火,他住的房子丝毫没有波及。贤首国师法藏,特别请他前去祈泉,他诵念三天三夜,仿佛看到三位玉女用刀在山腹上挖出水来,清虚默记挖掘的地点,派人去挖,果然获得甘泉。

    十八辟邪

    唐朝少林寺山顶,有一间宽敞的佛室,从来没有人敢去。释清虚知道之后,就到那里诵金刚经。晚上听到凶恶的声音,马上念十一遍观音咒,又听到好像两只牛相斗的声音,佛像都受震动。诵咒既然无效,还是再诵金刚经,刚诵完一遍,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从此在那里居住的人就不再受扰害了。

    十九生免兵灾,死度苦厄

    项兰斋,明朝人,万历丙辰年春天,他梦见去拜谒至尊无敌大王,看到一群人面带菜色,大约有万人之多。大王说:「这就是二东的人,你记住这件事,回去之后,劝人要持斋茹素,念佛号,持诵金刚经,生时可以免除兵荒马乱之苦,死后可度苦厄。」

    过了不久,就传来山东闹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接著,辽东也发生大饥荒,饿死的人更超过一倍。兰斋梦中的情境终于应验。

    自此以后,项兰斋虔心持诵金刚经,从不停辍。

    二十寿昌禅师

    寿昌禅师,俗名叫经,号无明,为抚州崇仁县裴氏之子。禅师出生时,母亲难产,祖父虔诵金刚经,才得安然分娩,故命名为经。

    禅师自幼聪明颖悟,异于其他孩童,形仪苍古,似逸鹤凌空,卓然独立,天性澹泊,没有不良嗜好。

    九岁进入私塾就读,他问老师何谓浩然正气?使得老师深感惊奇。十七岁的那一年,慨然有出世修道之志。

    二十一岁时,偶然在一位居士的书房中,看到桌上有本金刚经,随手取阅读了一遍,好像从前读过似的,遂与居士谈论金刚经的旨意,居士对他的宿慧,十分惊异。

    自此以后禅师便断食荤酒,决心出家,父母亦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蕴空忠禅师在廪山说法,他遂前往受戒,法名为悲经。

    二十一齿落重生

    吕文展,唐朝人,开元年间,任官阆中县丞,他持诵金刚经已有三万多遍,时常出现灵验奇迹。

    当他年老时,掉落了三颗牙齿,文展念经祈求,三颗牙齿竟然又再重生,和原来的一样。

    某年,当地发生大旱,刺史刘浚派他筑台求雨,文展仅只诵念一遍,马上降下滂沱大雨,解除了旱象。又有一次,久雨不晴,积水严重,当地的别驾(官名)派人前来请他祈晴。他诵完之后,天空马上放晴。

    二十二肉山成空

    唐朝,襄州有位小将,名叫孙咸。有一天暴毙,过了一夜才苏醒过来。孙咸被冥使引入冥府时,见到地藏菩萨。不久,有位戎王入殿,侍卫有数百人,冥王审问片刻,孙咸看到戎王被大风卷走。

    一会儿,他又看到冥王审核另一人的生平善恶,此人经常持诵金刚经,但却喜欢吃肉,左边有经卷数千轴,右边积肉成山。因为肉多,冥王欲判他重罪,忽然从经堆中迸出一颗火星,飞向那堆肉山,顷刻间肉山消除殆尽,此人腾空飞去。

    孙咸向地藏菩萨请问道:「刚才那位戎王,被风吹往何处?」

    地藏菩萨告诉他说:「彼王当入无间地狱,刚才的风就是业风。」

    地藏菩萨带领孙咸前往观看地狱,狱门内烟焰的声音有如风雷般的恐怖!孙咸吓得不敢多看。回程时,经过镬汤地狱,孙咸不慎被一滴滚沸的镬汤滴到左股上,痛彻心肺,地藏遂派一位冥吏送孙咸返阳。

    二十三免堕虎身

    蒯武安,隋朝蔡州人。天生神力,善于射箭,时常在嵩山南方射虎。有一天忽然看到一个猪形人手的怪物,拿虎皮披到他的身上,将他推入山涧中。等他爬起来时,发现自身已经变为老虎了。

    他惊惶恐怖,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忽然听到钟声。他知道附近有佛寺,遂前往求救,看到有位和尚正在念金刚经,他闭上眼睛俯伏在地。和尚用手摩他头部,忽然一声巨响,他的头从虎皮中冒了出来,便将前事向和尚禀告。和尚又摩他的背,背部的虎皮亦随手而开,身上的衣服还在,但却粘有虎毛。

    武安遂出家,一心持诵金刚经。

    二十四转生在舍卫国

    唐朝天宝年间,江苏宜兴县有个人名叫吴逵。每天五更起床,在佛前诵金刚经七卷,然后礼拜念佛。他作了一首诗:「五更钟动莫贪眠,抖搂精神向佛前,一拜一声弥陀佛,花池已种一枝莲。」藉以律己。他精勤修行,活到九十二高龄,无疾而终。死后被两位鬼使引见阎摩天子,天子问他生前作何善业?吴逵说:「我自幼持诵金刚经,从未间断。」天子合掌赞叹,同时叫他朗诵一卷,刚念到「舍卫国」时,口中吐出妙香,并有佛像显现。

    天子见状,不胜欣喜,告诉吴逵说:「你有甚深的般若功德,我将送你出生在舍卫国,继承官宦之后,享受爵禄富贵,子孙荣显。」

    天子便派遗使吏送吴逵往舍卫国,当他经过自己的家门时,在空中向儿女说:「我因持经的功德,阎王命我出生在舍卫国,特地来向你们告别。今后你们应当互相勉励,尽力持诵金刚经及法华经,因为冥府非常尊敬这两部经典;若是不能受持,用鲜花清香供养,也可以获福无量。你们记住,千万不可杀生,因为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买物放生,可得长寿之报。」吴逵的儿女听到亡父的吩咐,都悲泣不已。

    吴逵又再劝慰说:「你们不必伤感悲痛,人活在世上,若有一善可资凭借,命终之后,就好像夜眠天晓,可以再见日月的光明;假如多行恶业,死后必入黑闇,不能再见光明,你们要好自为之,切记!切记!」

    二十五幽冥报应最公平

    明朝,吴门朱恭靖公,家居时,有位出外的游僧,乞食斗粟一餐。这位游僧竟连受三斋,使得聚集在旁观看的人,觉得非常惊奇。

    此事传到恭靖耳里,便派人延请他入内商谈,这位游僧善谈因果报应之事。

    恭靖问说:「不知道我们能否免除因果?」

    游僧答道:「幽冥报应,是不分贫富贵贱智愚的,随你所作的善、恶业,公平施报。你如果想知道身后因果,不妨向你所信的鬼神祈祷,祈求赐梦。」

    恭靖遂留僧住宿,并照著他的话去做,当天晚上,恭靖果然有异梦,第二天早上就把这件事告诉游僧。

    游僧说:「必须持诵金刚经,才能得到解答。」

    恭靖从此勤诵金刚经,不稍懈怠,后来果然屡有灵验。他去世前几天,告诉家人说:「我因为受持金刚经获得极大的利益,将要转生到富贵人家。」

    二十六转生为王子

    明朝时,杭城有位野僧,名叫广彻,外号通天。他为了要诵经念佛,向金省吾中承请求施与净地。当时张元州尚书有座家庙,名叫「资福」,环境颇为清幽,省吾遂向张尚书请求,让广彻在他的家庙中诵经念佛,张尚书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此以后,广彻白天虔诵金刚经,夜里则手携灯笼,绕行街道,不停地念佛。

    有一天晚上,省吾从外地回来,遇到广彻正绕街念佛,遂为他的灯笼书写「沙门广彻,念佛通天」八个字。

    万历年间某日,广彻圆寂于庙中。当天晚上,湖广某位王爷,梦见一位和尚闯进他的王宫说:「我是杭州资福庙僧,来投胎做王子。」王爷看他的手中执有灯笼,上面所写的八个字,历历分明,正是「沙门广彻,念佛通天」八字。

    王爷惊醒后,家人来禀告说:「世子出生了。」王爷特地派遣官员到杭城调查此事,发现广彻逝世之夜,正是王爷做梦的晚上。

    二十七曾经买经,罪业减半

    唐宪宗元和八年三月,河南节度使吴少阳出巡时,遇见一个驿夫,看到他的双脚浮起在地面上,使他深感惊异,追问其故?驿夫说:「小人名叫全信,贩卖酒腐为生,素食、念佛已有三十多年,每天持诵金刚经三卷。」

    吴少阳说:「你肯不肯把你读诵的金刚经卖给我?」全信考虑了一下也就答应了。

    吴少阳见他答应,就说:「每个月以一两银子来计算,三十多年,一共给你三百六十两银子,如何?」吴就拿出三百六十两银子,买下全信所读的金刚经。全信接受银子后,吴少阳看到全信的双脚不再浮起地面了。

    元和九年闰月十五日,吴少阳生病,被冥卒拘捕,忽然从天上降下金刚神,对冥卒大声喝斥:「这个人购买般若经,有大功德,不能用绳子绑他。」鬼卒马上跪下答应。

    吴醒来告诉妻子说:「我在生时不持斋,犯的罪业极重,幸亏去年买下全信的金刚经,罪业减除了一半。你们应常虔诚受持金刚经,临终时后悔,已经太迟了!你们要延请僧众为我诵金刚经,为我植福,救我冥中之苦。」吴少阳言讫而终。

    二十八降伏湖神的经师

    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传说湖神非常严峻凶猛。

    当时有位婆罗门僧,名叫法藏,善持神咒,辟除邪毒,颇有灵验。有位小僧跟随法藏学咒,数年有成,也能降伏种种邪毒。

    小僧仗恃神咒有验,来到亭湖庙投宿,准备诵咒以降伏湖神,却不料忽然暴毙。法藏获悉爱徒死于庙中,非常忿怒,立刻赶到亭湖庙去,不料也死于庙中。

    与法藏住在同一寺内,有一位平日专持金刚经的和尚,听说他们师徒都先后暴毙,特地来到亭湖神庙,黄昏时分,开始诵金刚经,到了夜半,听到呼呼风声,出现一个高大魁伟的怪物,眼光如电,长牙利齿,状甚狰狞恐怖,并且不时现出种种神变,作势唬人。

    但是,和尚神色泰然,仍旧不停地诵经,毫无畏惧之色。

    怪物慑服于和尚的威仪,右膝著地,双手合掌,非常恭敬的跪在和尚面前,聆听和尚诵经。

    和尚诵毕,开口询问道:「檀越是什么神?刚才凶猛异常,现在为什么又如此恭敬?」

    神说:「弟子是湖神,因恶业所感,故得如此凶猛的形相,平日非常敬信经师。」

    和尚又问道:「你既然敬信经师,为什么使两位法师暴毙?」

    神回答说:「他们不持诵大乘经典,只是怀著嗔恨之心诵咒,他们见到弟子,便开口谩骂,想要降伏弟子,由于弟子的形相凶恶,使他们惊怖而死,并非弟子弄死他们的。」说完后向和尚顶礼而退。

    住在附近的人因两位法师死于神庙,都以为经师也难以活命,第二天一大早相约前往看个究竟,想不到经师竟然平安无恙,而且仪态安然自若。

    和尚将全部经过告诉他们,大家无不赞叹道:「般若威力无穷,如来一代圣教果然名不虚传!」此事传播远近,闻者皆称不可思议,因此发心持诵金刚经的人很多。

    二十九行路诵经

    杨简,梓州通泉县人,研究楞伽经非常透彻,并在蜀中讲说楞伽经义,平日恒持金刚经。

    某天,他行至一处荒山野外,时暮色昏暗,该处因经常有猛兽出没,来往的人都非常害怕,杨简一面疾走一面念诵金刚经。当时有一个能看得见鬼的人,正奇怪为何诸鬼都惊慌奔走,好像害怕什么似的。仔细一看,原来是由于杨简在诵经,诸佛菩萨跟随在他身边护持的缘故。

    三十神仙借佛堂诵金刚经

    邵园客,明朝顺天府人,素来崇信佛法,家中佛堂布置得非常精致整洁。

    万历庚申年春天,邵园客偶然扶乩,有一位自称是慧珠子降乩说:「我想向你借佛堂诵金刚经,为期一年,诵满五千零四十八卷后,我就会自动离去。」邵园客慨然答应。

    随后邵园客就将佛堂封闭,不再入内诵经。此后每到夜深人静的晚上,佛堂就传出木鱼及诵经的声音,他偶尔伸头往佛堂中看,却不见任何人影。

    一年期满,诵经的声音停止。至此,邵园客才相信连神仙也要皈依三宝,于是对金刚经就更尊崇有加。

    楞严经中,佛说有十种大仙,不修正觉,别修妄念,纵然享寿千万岁,隐迹于深山海岛,绝于人烟之境,然而等到仙报享尽,依旧还要改头换面,散于诸趣之中。金刚经破相显性,河沙功德不可比喻,足以度脱仙伦。

    昔时吕洞宾被黄龙禅师点化之后,才了解道家浅薄,不如佛门高深,因而皈依禅师座下,成为虔诚的三宝弟子,并写下一首诗:「摔破瓢囊掷碎琴,如今不炼汞中金,自从遇得黄龙后,始悔当年错用心。」以志其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