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 章 她的目标是李飞灵
顿时天空中数百道雷电,照亮了整个天空,亮如白昼。那些令人恐怖的厉鬼在雷电落下后都变成了焦炭,灰飞烟灭了。一般道士对厉鬼是不会用这种残忍的方法的,先是度化,度化不成之后镇压,如果还不行最后才是魂飞魄散。
最后一种是极其残忍的,万事万物都有轮回,如果这么做了相当于断了他来世的路,罪孽深重。因果是极大的。可这些厉鬼不一样,天雷都落下了,说明他们身上罪大恶极。
只能魂飞魄散。
李飞灵守着昏迷的宁小菲,外面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她没忍住来到了窗边看见此生最无法忘记的震撼场面,怎么说好呢!像电影中的场面。
黑暗的天空中,百道雷电如银蛇般狂舞。它们交错闪烁,瞬间将整个世界照亮,仿佛是天地间最强大的力量在展示着自己的威严。每一道雷电都带着无穷的能量,如利箭般劈开云层,直直地冲向厉鬼。一时间,雷声隆隆,震耳欲聋,仿佛是天神的怒吼,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这些雷电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电网,将天空和大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它们的光芒如此耀眼,让人无法直视,只能惊叹于天道和伟大。
李飞灵久久回不过神来,她都没发现已经有两只厉鬼悄悄靠近,来到了她的身边。等她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她快速的后退,向房间退去。
“我去,不会这么倒霉吧!就看了个热闹而已啊!”李飞灵一阵苦笑。
那两只厉鬼呲牙咧嘴的来到李飞灵的身边,向她快速的扑来,李飞灵心里慌了,脚步有些乱,差点摔倒。
她都没能闻见那令人恶心反胃的味道了,距离很近了。
“妈妈,你别怕安安会保护你的”
许久没出现的安安,在这时开口说话了。
“宝贝,你怎么现在出现了,危险快躲起来。”自从那次被那女鬼发现安安的存在,李飞灵就特别怕安安被人发现,她要保护好安安。“妈妈没事的,你快躲起来这里很危险的。”
“妈咪,安安很强的,这些天爸爸教我了一些法术,安安已经能保护好妈咪了。”奶声奶气的声音无比坚定,李飞灵欣慰极了。
也感动极了,但还是不希望他的孩子来保护自己,她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安安,相信妈妈。”
就在那两只厉鬼要补进李飞灵的身体时,她装进口袋里的虎符发出了诡异的光,突然一道白光就出现她的面前,慢慢化成实质,是一名青面獠牙,手持斧头的鬼将,他长的特别恐怖,却十分健壮。
看见那两只厉鬼,呲了呲举起斧头就和他们战斗在一起。
“咦,爸爸居然把虎符都给你了,看来爸爸还是很爱妈咪的。”安安惊呼出声。“这是鬼将军,有他在妈咪你就看戏吧!”
“他很厉害”李飞灵问道
“当然,他可地地府十将之一呢!”安安骄傲的解释道
那雷电已经把那些厉鬼劈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已经被道长解决了,慕玄逸来到红衣鬼煞的身边居高临下的盯着他,满眼的轻蔑之色“你还有什么手段。”
那模样好像逗一只宠物一样。
“你受伤了,你身后之人恐怕也受了伤吧!你觉得他们会来救你吗?”慕玄逸冷冷的说道
“呵,我从来就没事将他们当作依靠,我也恨他们,我也很想杀了他们,哈哈哈。”
那红衣鬼煞拼尽全力,对慕玄逸一击。红色的煞气被慕玄逸躲开了,可他看到已经在窗边的红衣鬼煞时,那原本没有半点波澜的蓝眸里,终于盛满了怒气。
她没想攻击慕玄逸,她的目标居然是在房间里的李飞灵。
等李飞灵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她只觉得全身一下就冰凉了,转过头看着全身散发着怒气的慕玄逸,他好像在说话,表情有些气急败坏,她有些听不见了,只看清楚他的嘴唇“你找死。”
谁找死,谁
李飞灵不解,等她再次清醒时,她居然坐在学校里的课桌上,她看着前面身着民国学生校服的女生有些不解,这是哪里,她是谁。
“玉兰,山东丢了,我们的政府居然把山东让给了日本人,这怎么能忍,那是我们的国土,那是我们华夏的领土,怎么能让给日本人,我们要抗议。”她身边的女同学义愤填膺的说道
手中的拳头举的很紧很紧,死死咬着牙。
“现在是什么时候,我是谁。”
“现在是1919,54号啊!高玉兰你傻了吧你!”那位女同学掐着她的脸颊说道。
“沈月,疼”温柔的声音从她嘴里传来
“痛就对了,京城那边的大学生已经上街抗争了,我也好想加入她们呀!我们南城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呀!我沈月愿意做第一人。”
“打倒北洋政府,还我山东。”
突然学校外面响起了高亢的喊声,沈月拉着高玉兰向外面跑去,加入了那些学生,她们有男生,有女生。有老师,有工人,还有商人。个个精神饱满,充满热血,眼里满是愤怒,手牵手抗议不公。
高玉兰被这热情感染,她感觉她的灵魂也被点燃了,她加入了进去,高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收回山东权利”
“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一字一句的高喊震耳欲聋,她们每走过一条街都会有无数人加入这场斗争,属于学生的斗争。
热血,激情,爱国。学生们意气风发。
李飞灵在那时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她只知道自己的祖国受了伤害,祖国的领土一点儿都不能少,她和同学,和工人和厂大的人民,就那样抗争,不怕死,她们什么都不怕。
不知过了多久,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她们终于胜利了。在他们的影响下北洋政府最终还是没有签字。高玉兰拿着报纸高兴的和沈月跳了起来。
“没签字就好,山东还是我们的,我们华夏的。”
“是呀,是呀!一点儿都不能少。”高玉兰附和道
她家在南城算是属于家底富裕的,她的父母很开明,送她来上大学,她知道了好多知识,也知认识到现在祖国的情形是多么的危险。
她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那些有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