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大宋:白面包青天 > 第41章 除康王(1)

第41章 除康王(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东京,开封府。

    “站住!”一声断喝突然响起,拦住了江樊前进的脚步。只见府衙门口的两名衙役手持水火棍,一脸肃穆地看着他,其中一人大声说道:“你是何人?竟敢如此大胆,擅闯开封府重地!这里可不是你能随便乱闯的地方!”

    江樊心中一惊,停下脚步,但眼神坚定地看着两名衙役,毫不退缩。他深吸一口气,高声答道:“在下乃是定远县快班捕头江樊,有要事要面见包大人!还请两位行个方便。”他声音洪亮,语气坚定,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两名衙役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们显然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壮汉人会如此镇定自若,而且口气如此之大。其中一名衙役上下打量着江樊,皱起眉头问道:“你说你是定远县捕头?可有令牌或者文书?”

    江樊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包勉的奏折,递给那名衙役。他压低声音道:“这是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包勉给官家的奏折,包提刑再三叮嘱一定要在下亲手交给包大人,还望两位代为通禀。”说完,他静静地看着两名衙役,等待他们的反应。

    两名衙役对视一眼,其中一名年长些的衙役说道:“你且在此稍候,我这就去通禀包大人。”说罢,转身快步走进府内。

    不多时,那名衙役便匆匆返回,拱手道:“江捕头,包大人有请。”

    江樊整了整衣衫,随着衙役走进府中。穿过庭院,来到花厅,只见包拯正端坐在案前,神情严肃。

    江樊上前几步,躬身抱拳行礼道:“卑职定远县快班捕头江樊,拜见包大人。”

    包拯微微点头,右手虚扶道:“江捕头不必多礼,你来开封府面见本府可有要事。”

    “卑职受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包提刑所托,将呈与官家的奏折交予包大人,”言罢江樊双手将奏折呈上。

    包拯接过奏折一看,只见他眉头时而紧皱,时而放松;胡须也随着心情的变化而被轻抚着。他那张标志性的黑脸此刻更是犹如一块铁板,看不出丝毫的表情波动。然而,众人都知道,包拯此时必定正在心中暗暗思索着这份奏折所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江捕头,此奏折你可是一路小心护送而来?要知道,这其中所呈之事关系重大,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包拯看向江樊,那目光深邃而犀利,仿佛能洞悉一切。他微微前倾身子,神色严肃而庄重地问道。

    此时包拯心中思绪翻涌,他深知这奏折的分量,也明白江樊此番使命的艰巨。他暗忖道:“这江樊一路奔波,定是历经艰辛,若他稍有疏忽,被奸人所趁,那后果不堪设想。”

    江樊回道:“回大人,小人不敢有丝毫懈怠,卑职出发之时,包提刑千叮万嘱,让小的务必以性命护这奏折周全,送至大人手中。小的所选之路,皆是提前规划,避开了那些常有匪盗出没的危险地段。只是路上遇到过一次劫持奏折之人,不过他被卑职杀退了。”

    包拯面露赞赏之色,缓声道:“此次能顺利完成任务,全赖你的辛勤付出与努力。你所做之事,本府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眼下你也劳累许久,不妨先行退下好生歇息一番。至于后续事宜如何处置,待本府深思熟虑之后,自会做出妥善安排。届时,再唤你前来商议不迟。”

    江樊再次深鞠一躬,然后转身缓缓退出花厅。待他离开之后,包拯从座位上站起身子,眉头紧紧皱着,开始在花厅内来回踱步,似乎心中正有什么事情让他感到困扰不安。

    就在此时,开封府主簿公孙策走进花厅,一眼便看到包拯焦虑的神情,连忙走上前去问道:“大人,您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忧心忡忡?是否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难题?”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关切之意,目光落在包拯身上,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包拯停下脚步,看向公孙策,长叹一口气道:“公孙先生,方才定远县快班捕头江樊送来勉儿的奏折,看我奏折以后,本府发现此事颇为棘手,本府正为此烦忧。”

    公孙策微微拱手,道:“大人,不知这奏折所呈何事,竟让您如此忧心?”

    包拯面色凝重,沉凝地说道:“这奏折中所奏之事,乃是康王谋反一事,与此前稚圭兄,益州郡王府小郡主遇刺案有所牵连,此次勉儿也被卷入其中,幸得有蒋平和南宫清雪。三个刺客已有两个被擒,剩下的一个逃之夭夭,勉儿因此写了奏折呈献给官家,以防官家不察。”

    公孙策沉吟片刻,道:“康王谋反目前只有大人、韩右司和益州郡王知道,但不知朝中其他官员是否有人参与其中?当务之急,尽早将奏折呈献给官家,怕康王乱党突然兵变,让逆贼有机可趁。”

    包拯微微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这牵涉到皇室亲眷,稍有不慎,便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甚巨。”

    公孙策轻捋胡须,道:“大人,依学生之见,不妨先暗中调查,看看是否还有其他官员参与,再行处置。同时,亦可与益州郡王和韩右司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协助。”

    包拯沉思片刻,道:“先生此计甚妙,就依先生所言。此事还需从速办理,不可延误。”

    公孙策轻捋胡须,目光坚定,道:“大人,依学生之见,不妨先暗中调查,看看是否还有其他官员参与,再行处置。毕竟此事牵连甚广,若贸然行动,只怕会打草惊蛇,让那些隐匿更深之人有了防备。同时,亦可与益州郡王和韩右司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协助。此二人皆为忠正之士,想必会助我们一臂之力。”

    包拯双手背后,在厅中来回踱步,沉思片刻,道:“先生此计甚妙,就依先生所言。此事关乎社稷民生,万不可有丝毫疏忽。必须尽快部署,从速办理,不可延误。”

    公孙策拱手应道:“大人放心,学生这就去安排人手,着手调查之事。”

    包拯微微点头,脸上的凝重之色依然未减,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还百姓一个清明的世道。

    公孙策拱手应道:“大人放心,学生这就去安排人手,着手调查之事。”

    包拯微微点头,看着公孙策匆匆离去的背影,心中的忧虑愈发沉重。他深知此次调查的艰难与危险,稍有不慎,不仅会让正义无法伸张,更可能让更多无辜百姓受苦。

    公孙策回到书房,迅速召集了几名开封府的捕快。他神色严肃,语气郑重地交代道:“此次任务艰巨,关乎众多百姓的福祉,大家务必小心行事。”

    众多捕快异口同声地回应道:“我们愿意听从公孙先生您的差遣!”他们的声音整齐响亮,带着坚定的决心和对公孙先生的信任。每个人都目光炯炯,神情严肃,表示出愿意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执行公孙策的指示。

    与此同时,包拯并未有丝毫懈怠之意。他亲自执笔,犹如一位丹青妙手,将心中所思所想化为文字,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写满数页纸。这些信件承载着重要使命,宛如一只只鸿雁,将被派遣至益州郡王及韩琦处,以期获得二者的全力支持。每一封信都犹如一把开启合作之门的金钥匙,包拯在其中详尽叙述了包勉奏疏所言之事,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他们援助的殷切期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