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千里江山图
赵红昨天就听刘峰说起夏锦绣的画如何如何厉害,还说那画卷上还有她的身影。
她当时就想去夏锦绣家里看一看,她还没有被人画到画上的经历呢!
心里十分好奇,她在夏锦绣的画卷上是什么样子的。
当时是晚上十点,赵红都要冲出家门了,才被刘峰拦住。
“都晚上十点半了,乔钰两口子说不定都睡了,你明天再去吧!”
她只能忍耐下来,第二天再去找夏锦绣。
赵红上午没去打扰夏锦绣,她知道夏锦绣喜欢睡觉,打算快中午的时候过去,结果还没到中午,就被刘峰拉到了小食堂。
到现在,她也没看到夏锦绣那幅画。
不过连厂长都觉得好,还把宣传画的事情交给夏锦绣,那就证明夏锦绣画的非常好。
夏锦绣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看了乔钰一眼,乔钰看向厂长。
“厂长,这工作量太大了。”
他媳妇只有一个人,厂子里面空墙那么多,都交给她媳妇,这不得把人累坏了。
余书杰笑着开口:“时间上没有限制,东西厂里出,只画家属院里面的墙壁,就是费用方面,可能没有那么多。”
“厂里只能出一千块。”
赵红惊了一下,一千块,这也太多了。
不过那工作量确实不少,家属院十来面宣传墙,每面墙高两米多,宽三米,夏锦绣一幅画就能卖200,这十来面墙,才给一千,确实不多。
乔钰不在乎钱不钱的,他在乎的是媳妇想不想干。
“家属院的宣传墙壁有十二面,你自己一个人去做肯定非常累,你忙不过来就照实说,让厂里请别人画。”
宣传画肯定得画,但是不一定非得让夏锦绣来画。
说实话,才给一千块,乔钰觉得厂长占大便宜了。
夏锦绣想了想,墙绘她倒是会,不过工作量确实不小,反正没时间限制。
她答应了。
“那我一会把需要的东西写下来,东西什么时候到,我什么时候动手。”
余厂长立刻笑了:“可以,回头让建国给你帮忙。”
李建国是领导司机,平时领导不用车的时候,他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食堂里。
周志明几个人明明都吃完饭了,可就是不走,他们都想看看乔钰和夏锦绣什么时候下来。
这一等,就等到快上班的时间了,食堂人都走完了。
三个人没办法,只能拿着饭盒去洗了。
乔钰几个人吃完饭,聊了一会天才下来,乔钰和刘峰直接去上班了。
赵红挽着夏锦绣的手,要去夏锦绣家里观赏那幅画。
夏锦绣也不小气,带着人回家,将人领到书房。
当赵红看到挂在墙上的家属院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她看到自己穿着裙子,和大家说说笑笑的样子,也看到了熟悉的人露出各种各样的神态。
难怪厂长会找夏锦绣帮忙,这画的也太好了。
“锦绣,你真是太厉害了,厉害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夸你才好,你太神了。”
“对,就是神,你就不是一般人。”
赵红走上前,指着上面的人,说一个名字看夏锦绣一眼,夏锦绣笑着点头。
赵红连连称赞。
一整个下午,赵红都在夏锦绣的书房里面看那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作。
同时,她还在书桌上看到了几张毛笔字,她不懂毛笔字,可这字一看就知道是好字。
“这也是你写的?”
夏锦绣点头:“没事的时候随便写的。”
赵红惊叹连连,只觉得夏锦绣多才多艺,这要是放在以前,妥妥的大才女。
欣赏了书法,她眼神被夏锦绣桌面上露出的一角颜色吸引住了,那颜色美得像是宝石。
赵红好奇的不得了,在征得夏锦绣同意,把上面的宣纸拿走,这才看到那颜色的一角,是山水画的一角。
这是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
奇妙的是,即使平视看画,却像站在高处,俯瞰千里江山。
不过这幅画只画了一半。
“锦绣,这画也太好看了,我看一眼,就觉得心胸都开阔了。”
夏锦绣解释:“我这是一幅仿制画,仿制的名人画作,我很喜欢这幅画,可惜真品在博物馆,就想着自己绘制一幅。”
夏锦绣仿制的这幅画,便是《千里江山图》。
真品用了宝石颜料石青石绿绘制,千年不褪色。
《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朝的一幅画,与《清明上河图》是同时期的作品,但面积比它大四倍,高半米余,长近12米。
夏锦绣有幸观赏过这幅画,前世甚至临摹过好几幅,一开始不得其意,后面才模仿出一幅满意的作品。
现在,她再次动手临摹,对这幅画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她是一比一仿制,如今,也不过才一米多而已。
赵红之所以认为她画了一半,是因为不了解这幅画。
蒋勋说过观赏它的方式,“长卷”打开,一手拨,一手卷,一章一章观赏,直到12米的尽头。
从《千里江山图》的最高山庐山出发,周围是一座座错落的山峰密林,中间薄雾弥漫,层层延绵到山脚,直到白冠树木清晰可见。
各中有四叠双瀑,每一叠生两瀑,从高处一叠一叠滚落山脚,如同白练飞流。中间一道廊桥穿瀑而建的,里面有两个小白人,正对坐闲话。
有隐秘在高山旁的屋舍,似某个隐居深山的人,不愿被外界打扰。
越往下走,人烟渐起,驴队从后山而来,屋舍人家自平地延绵出去,有人洒扫庭院,有人落日卸船归家。
从庐山抬头远望,则是另一番景象。
湖面开阔,水波荡漾去到另一边,空中有飞鸟掠过,似乎也要翱翔到对岸。
岛与岛之间,连接一道超级跨江大桥,两端尖小,中央是一座开阔的十字亭,供往来之人歇息度假。
这是一个少年希孟,只花了半年时间,在十八岁时就已画成这幅长卷。
这幅画,足足惊艳了所有人900多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惊艳和它的颜色一般,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