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百废待兴(一)
旭日东升,金色的光芒洒落在九原郡守府,为这座朴素的建筑镀上一层威严。
这里,正是北秦王朝初定的皇宫。
按照扶苏的意思,皇宫就以九原郡守府简单修缮一下,现在事业刚刚起步,不要铺张浪费。
而且北秦不会偏安一隅,终是要打回咸阳,恢复旧都,所以也没必要修的太好,以后最多作为北都。
至于宫人,扶苏目前还未婚配,先用着亲兵,以后就用咸阳留下的就足矣。
扶苏身着黑色龙袍,稳坐于大殿之上,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殿下群臣。
只是,这目光中渐渐透出一丝忧虑。殿内虽然站着文武百官,但稀稀落落,与他记忆中那般威严壮观的早朝景象相去甚远。
“看来,人才匮乏的问题比想象中更加严峻。”扶苏心中暗叹,现实并非游戏,想要人才,不能靠简单的抽卡,只能脚踏实地,徐徐图之。
一是自己培养。
且不说目前自己刚刚建朝,事业还处于上升期,但只要给扶苏时间,他搞个义务制教学也没问题。
但现在时间不允许呀,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了,哪还有时间去从容的发展。
再一个就是去招募。
就像策略游戏一样,去一些地区进行招贤纳士,但问题是九原还是偏远了点,秦末汉初的时期,猛人都是在东边,隔太远。
“陛下,如今我朝虽已建立,然能臣干吏却少之又少,很多官位都空缺着,无人可用啊!”吏部尚书冯去疾出列奏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忧虑。
“爱卿所言甚是。”扶苏微微颔首,人才问题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扶苏也是无语,这里编制用不完,你让后代争着考公的人看到情何以堪。
鉴于目前实际情况,扶苏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扶苏思考了一会,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个是大力建立书院,建立人才流水生产线。
主要包括
蒙学,7到9岁,进行启蒙教育,主要是听说读写,行为礼仪;
小学,10到12岁,学习基础学科内容;
大学,13到15岁,学习专业学科内容。
学科除了有目前的君子六艺外,还增加了道德与法治,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至于教材方面,启蒙的课本不用操心,其他的扶苏利用闲暇时间,暂时编写了一套后世的基础版本,内容非常浅显,但大体上符合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基础工业。
所有经费全部从政府财政里面划拨,蒙学在乡,小学在县,大学在郡,大量招聘师资力量,不看出身,只要能胜任教学工作即可。
教化育人是长久之计,没有数年看不出效果。
除了自己产出人才,再一个就是在九原郡建招贤馆。
类似于士大夫招募门客,这招贤馆就是扶苏招募官员的地方,每日让六部尚书轮流坐班,审核评估,把最好的人才配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去。
利用扶苏之前刷的品牌效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人才不足的现状,但是这些人来源冗杂,思想混乱,对扶苏的忠心有待考验,属于无奈之举。
处理完人才问题,大将蒙恬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我朝如今虽有四十万大军,但其中老弱病残不在少数,且装备参差不齐,军械库中也无太多可更换的装备,长此以往,恐难堪大用啊!”
“蒙将军所言极是。” 扶苏点头表示赞同,“朕对此早有计较。”
扶苏接着道:“数十万的军力不是目前我朝长期能支撑的,时日一久,要么财政出问题,要么将卒出问题。
“我意,裁军至二十五万,其中五万为御林军,直属朕管辖。其余二十万,分为四大军团,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五万人!”
“青龙军驻守云中郡,由章邯将军统领!”
“白虎军驻守九原郡,由蒙毅将军统领!”
“朱雀军驻守上郡,由王离将军统领!”
“玄武军驻守河南地,由冯劫将军统领!”
这一番改动,直接定下了未来几年北秦的军事格局,下面的将臣议论纷纷。
蒙恬眉头微皱,欲言又止,他知道精兵的重要性,但一下子裁军近半,心中难免担忧。
“蒙将军可是担心兵力不足?” 扶苏看出了蒙恬的顾虑,笑着问道。
“陛下英明,末将正是担心……”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扶苏打断蒙恬的话,语气自信,“我朝新建,锐意进取,当以精兵强将开疆拓土!朕会让你们看到,这支军队将无往不胜!”
他想起脑海中那些来自未来的军事科技,骑兵三件套、炼钢术、复合弓、投石车、攻城弩……
只要资源充足,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打造出一支让天下胆寒的无敌之师!
看到扶苏如此自信,蒙恬心中的担忧也消散了不少,他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定不负陛下厚望,为我北秦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
“好!” 扶苏扶起蒙恬,目光移向下方,沉声道:“开疆拓土,安置百姓,发展生产,都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撑,不知户部对此有何良策?”
户部尚书司马勃出列,面露难色:“回禀陛下,如今国库空虚,而开垦荒地,安置百姓,都需要大量的钱粮,臣……臣无能为力啊!”
“司马爱卿不必为难。” 扶苏安慰道,“朕意,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凡开垦者,五年内免除赋税,并可获得耕牛、农具奖励。此外,朝廷还可以将部分无主荒地低价租赁给百姓,租期五年,租金可分期缴纳。”
“陛下圣明!”司马勃眼前一亮,抚掌称赞道,“此举不仅可以快速增加耕地面积,还能减轻百姓负担,激励他们努力耕作,真是一举两得啊!”
“此外,朕决定设立农业司,专门负责农耕之事,并广招天下能工巧匠,研制更加先进的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扶苏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