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十章
从维利第一次接委托到现在,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
维利渐渐习惯了冒险家的生活。
在大半个月里,他一边接委托,一边把蒙德城附近都大概走了个遍。
就连奔狼领都去了几次,只是这几次没有遇见狼群和雷泽。
说实话,那两只小狼崽还挺可爱,当时没来得及多薅几下还怪可惜的。
这半个月里,维利接的委托都是一些采集任务和护送任务。
毕竟冒险等阶太低,也没啥委托能接。
不过前两天他刚把冒险等阶升到了二级,现在能接比以前更多的委托了。
神之眼和元素力的使用也顺手不少。
只是目前维利还没有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武器,所以现在他的攻击手段都是直接搓火球丢敌人身上。
或者他可以去买把单手剑带着,这样看起来更专业一点。
拿到今天委托的金额之后,维利回了家。
院子的铁门是新换的,房子大门的门锁也是新换的,二楼的窗户也是新换的。
这个灰扑扑的小楼终于有了家的样子,维利感觉到很欣慰。
虽然……维利上楼梯的时候看了一眼二楼栏杆的缺口。
虽然二楼的栏杆还没钱修。
但是该买的东西都买了,比如说厨房多了炒菜做饭需要的厨具和调味品,还有有储存食材的柜子。
一楼的另一个房间被维利改成了储物间,里面放着大部分维利买来的工具。
卧室里也不再空荡荡的,床边多了个床头柜,窗边有个放东西的长桌,还有一把椅子。
墙角还有用来挂衣服的衣架,上面挂着几套衣服。
加上新换的门窗几乎花了维利当时所有的摩拉。
不过维利很满意,因为现在除了二楼的栏杆,这个房子基本上已经没什么是需要花太多钱的了。
而且他现在接委托得到的委托金,不仅能够饭钱,还能存下来一点。
后面的东西,比如一些装饰物什么的,都可以等他慢慢添置。
维利洗完澡,穿着新买的睡衣坐在阳台吹风,手边的桌子上有他今天买的葡萄汁。
他已经来到提瓦特一个月了。
生活步入正轨,他开始习惯在蒙德城里生活。
因为对上一世模糊的记忆,他有时候会恍惚自己是不是根本就没有穿越,他就是蒙德城的原住民。
但记忆里那些关于主线的剧情又提醒他,他以前确实不属于提瓦特。
维利用火元素力把头发烘干,然后用发带扎了起来。
对于火元素力的运用他真的是越来越熟练了,用来烘干衣服头发什么的简直不要太方便。
而且他现在甚至可以用火元素力烧水。
当然如果是做饭的话他还是得老老实实烧柴,毕竟他还不能一边控制元素力一边炒菜。
不过维利接委托的时候也很少会自己做饭,除非是心血来潮,或者不想出门的时候才会自己做饭吃。
就是他厨艺不行,大概是“能吃,吃不死”这种程度。
维利吹着风,看着远处天色暗下来后一点一点亮起的灯火。
他突然想起来自己想要买把单手剑计划。
此时一个想法悄悄冒了出来。
火元素可以凝结成火球,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变成别的形状。
维利抬起手搓出一团火球,然后操控着元素力把火球压扁,变成一个“火盘”。
然后又把火盘中间分开,变成一个空心圆圈,把空心圆圈“剪断”拉长,变成一条火绳……
“砰!”火元素炸开,差点燎到维利的头发。
没控制好,翻车了。
维利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还好没被烧到。
看来通过控制元素力改变元素表现形式是可行的,不知道能不能用火元素凝结出一把单手剑之类的。
如果能直接用火元素形成武器,那他就能省下买武器的钱了。
维利在阳台上开始尝试控制元素力把火元素凝成一把单手剑,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砰!”“砰砰!”……
阳台上时不时传来爆炸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在进行某种炼金实验发生了爆炸一样。
直到远处的灯火也熄灭了,维利才勉强成功。
眼前用火元素聚成的长棍,通体火红,还带着燃烧的火焰,他抓着长棍挥舞了几下。
捏了捏手里的长棍,竟然有实感,就好像火元素变成了实体一样。
长棍上面的火焰并不烫手,也没有烧到他的衣服。
当维利以为长棍上面的火焰不会有什么实际伤害时,他不小心用长棍扫到了阳台的栏杆上。
下一秒,栏杆就被点燃。
维利一愣。
然后拿起桌子上的葡萄汁扑灭了火。
手里因为没有元素力控制的长棍也在这时发出“噗”的一声就消散了。
栏杆烧焦的地方冒着烟,阳台地上全是刚才维利泼的葡萄汁。
“……”
“这种实验还是不要随随便便尝试了,要不然把房子烧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维利把装着葡萄汁的杯子放下,惊魂未定地嘀咕了一句。
“嗯?”
怎么感觉有人在看他?
维利扭头往一个方向看去,那里并没有什么异常。
“已经那么晚了?”
月亮高挂在空中,维利才发现自己耽误了太多时间。
“没关系,明天就当做休息日吧,忙了那么多天,该好好休息了。”
维利把阳台收拾干净,伸了个懒腰,回到了卧室里。
明天有很多时间,不如就继续今天晚上的实验好了。
没想到单手剑会那么难弄。
他那么费劲也就只能变出简单的长棍,但是长棍他不太会用,还是得试试其他武器。
想着想着,维利慢慢地就睡着了。
他不知道的是在房子外面的一棵树的树枝上,一个男人探究地看着维利刚刚所在的阳台。
“火系神之眼的拥有者?”
“有意思。”
然后他的身影突然从树枝上消失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那样。
不过少年有些可疑的行为被他记了下来。
“调查一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