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儒道成神 > 第 41章 封爵?

第 41章 封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后主角陈浩彬见此情景,他的手不自觉地紧紧捏住了手中的信纸,仿佛要将它揉碎一般。他的目光凝视着前方,整个人陷入了一种呆滞的状态,就这样愣在了原地片刻。

    直到一个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缓缓走来,穿过那扇半掩着的府邸大门。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威严和自信。这个中年男子一步一步地走近主角陈浩彬,每一步都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气势。

    当那位中年男子走到主角陈浩彬面前时,他停下了脚步。他上下打量着主角,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审视的光芒。然后,他开口说道:

    “你就是那个秀才陈三甲吗?最近朝堂之上因为你的事情,可谓是风起云涌,一片混乱啊!众人议论纷纷,争议不断,整个朝堂都快被搅得天翻地覆了。”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语气中既带着一丝责备,又似乎蕴含着某种期待。

    主角陈浩彬听到这话后,脸上露出一片迷茫之色,心中充满疑虑和困惑。朝堂?这是什么意思?自己怎么会引发混乱呢?难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吗?

    那位中年男人看着主角陈浩彬一脸茫然的神情,不禁轻声一笑,语气和蔼地说:“好啦,别在府邸外面站着了,先进来吧。咱们到府里去,坐下来好好谈一谈。”说完,他便转身朝着府邸门口走去。

    主角陈浩彬见到对方如此客气,心想这位中年男子想必就是吴知府吴大人了。他连忙躬身施礼,恭敬地说道:“晚辈陈浩彬,拜见吴知府吴大人!”

    吴知府点了点头,微笑着回应道:“不必多礼,快些进来吧。”得到应允后,主角陈浩彬紧跟在吴知府身后,一同踏进了府邸的大门。

    迈入府邸内,一股宁静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庭院雅致,花草繁盛,彰显出主人的品位与地位。主角陈浩彬一边走着,一边暗自打量着四周的环境,心中愈发好奇这位吴知府找自己究竟所为何事。

    主角陈浩彬一边走一询问着吴知府,希望他能解疑自己的疑惑,毕竟主角陈浩彬实在想不到在朝堂之上能有什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

    “吴大人,我这些天因忙于备考下半年的举人考试,一直在家闭门不出,未与外界有太多的往来,不知究竟外面发生了何事?”

    吴知府边走边笑答:“皆因你秀才考试时所作之诗。在孙大儒得到你的九首连环镇国诗词后,与两位副官大学士联名致函稷下学院众圣。圣人们阅审罢拍案叫绝,当即直接对大儒说为你题名稷下学报,随后孙大儒一并联络了永平府知府在于朝堂之上一同提名。只可惜消息发出后,孙大儒心生懊悔,觉得应当待稷下学报正式提名后方可发布。”

    “如此说来,后续便引发纷争了?”

    “当然不是这样!”吴知府一脸郑重地摇摇头,“那天本来还算平静无波,可谁也没想到,就在第二天早朝上出大事儿啦!孙大儒和稷下学院那一派的官员们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力挺你小子呢!他们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恳请庆国皇帝给你小子加封个子爵啥的。你想想看啊,你可是咱们庆国头一个写出九首镇国诗的三甲秀才啊!不仅如此,你还是第一个准备在天道秀才文位上将作品发表到稷下学报的天才呢!就连那些敌对国家的大儒都被您气得文道之基和文宫摇摇欲坠,这样的人才怎么能不封赏爵位呢?再说了,你那九首镇国战争诗对咱们人族对抗妖族和魔族有着巨大无比的贡献和作用,可以说是功高盖世、德配天地呀!”吴知府一口气说了这么一大通,语气里满是钦佩和赞叹。

    主角陈浩彬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之色。他深知在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圣贤大陆上,从尧帝、舜帝时期到夏朝,设立了五种等级的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然而,到了商朝,爵位制度发生了变化,只剩下公、侯、伯三种,子、男二等爵位则被取消了。进入周朝后,又重新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并且这些爵位都是世袭制,世代相传,封地都称为“国”,各个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此外,各诸侯国内还设有卿、大夫、士等不同级别的爵位;像楚国这样的国家,则设置了执圭、执帛等特殊爵位。卿和大夫不仅拥有自己的封邑,还能在封邑内实施统治,但必须接受诸侯的命令。如此看来,这子爵的地位就相当于一个正六品的官员啊!这种官阶竟然可以不行礼,而且还能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可谓是显赫至极。

    “但后面事情并没有顺利下去?”主角陈浩彬皱眉问道。

    “对,就在关键时刻,那个户部石尚书跳出来反对了这些建议!要知道,封爵在我们庆国可是大事,必须获得内阁和皇帝陛下一起同意才行啊!可这吏部,大多数都是石尚书那一帮的人,咱们根本说不上话!”说话之人一脸愤然。

    陈浩彬眉头皱得更紧:“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那人叹了口气:“除非皇帝陛下能够力排众议,独断专行……可谁能想到,最后关头,最主要的皇帝陛下竟然直接听从了石尚书的建议!”

    陈浩彬心中一沉,事情竟然发展到如此地步……

    --------------------------------------

    ps:作者小知识

    中国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

    商制,文献所记有侯、甸、男、卫、邦伯,均属地处王畿之外的“外服诸侯”。殷墟甲骨资料表明:殷邦境外的“多方”或“多邦方”,常常是商王国征伐的敌国。它们的君长被称为“方伯”或“邦伯”,如人方伯、羌方伯、盂方伯、周方伯等。殷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如杞侯、犬侯和井伯、宋伯等。它们是商王国的屏藩,常受商王之命征伐多方,商王亦往往派兵助征。方伯和侯、伯称号的不同,反映了这些君长与商王关系的亲疏差别。 有的学者认为,商代甲骨文或金文中的“田”和“子”、“男”也是爵称,尚无定论。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依据《孟子万章篇》所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彻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有些可世袭。

    文献反映的先秦爵制是否准确,学者尚存异议。但参照甲骨、金文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夏爵制不详,商制细节难明,只有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爵制尚可大致判明其爵称与爵序。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共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专门用以赏功。彻侯、关内侯食租税或食邑,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汉朝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余丞相、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

    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汉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