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朝图书馆 > 第29章 王阳明,心学

第29章 王阳明,心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一点上,李世民的表现无可指摘。

    不过想让百姓开智,这就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事情了,文青相信李世民不会不明白开民智的弊端,但他依旧这样想了。

    如此行径,直让文青都敬佩不已,看了这么久的书,他第一次觉得人比书更有意思。

    至于说更换治国思想,这更是令人惊叹了,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治国,数百年时间了,这无疑是已经趋近于完善的治国体系。

    重新想出一个新的治国理念,这可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涉及到太多的利益团体了,至少,五姓七望和各个世家都不会愿意。

    因为有儒家在,所以那些世家才能有如今的地位,儒家思想的地位如果动摇,对那些家族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情。

    “我应该怎么帮帮你呢?”

    文青其实挺想将马列教给李世民的,但他深知,那并不合适,极有可能引起整个大唐的覆灭。

    他想让大唐更加璀璨,却不想让大唐就此消失。

    “老师!儒家思想对我大唐来说,限制太多,我想要大刀阔斧的去做一些事情,所以不能有太多的限制,您有没有办法?”

    李世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好的主意,所以在看完了手头的几本书后,趁着休息的时间询问起了文青。

    “百家争鸣,这是最好的办法,除了儒家之外,你可以重新将其他学说的传人汇聚在一起。

    他们出于感激的目的,自然会在关键时刻替你解决儒家的阻力。

    当然,百家传人,即便还能找到,影响力也不是儒家能比的,他们加起来也比不上儒家,所以这就需要你来平衡了。

    这里的典籍,你也可以带出去给他们看,让他们学习,鼓励百家思想进行碰撞,融合。

    我想,在你的干预下,是有机会获得一个全新的治国思想的。”

    “百家争鸣么?”

    李世民皱着眉头,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多学术流派若是待在一起,每天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就会不断,这是好事,同样也是坏事。

    好的一点在于,学术碰撞的时候会促进那些流派不断的改变进步,越来越完善。

    坏的一点在于,学术碰撞产生的冲突可能会不断的加剧,争斗或许会演变成为流血冲突。

    即便没有这么夸张,但在朝堂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也是很难治理偌大一个大唐的。

    李世民自矜是不假,但他这个时候却真的没有把握控制住所谓的诸子百家。

    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家伙一个个有多执拗啊!

    以前他是不理解的,但现在,看了文青给他的那么多书以后,他也有些明白了。

    研究未知的东西确实是太令人着迷了。

    李世民也有强大的求知欲,被图书馆里的书籍内容吸引也是很正常的。

    他想不到纸张还有更多种的做法,也没想过水泥那种东西可以用来修路建墙。

    敏锐的他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水泥的很多种用法,于是,他就更好奇书里提到过的汽车之类的东西了。

    也许,那些诸子百家也是如此,想要探寻更多的未知。

    “老师,想要让诸子百家的人乖乖听话,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朝堂毕竟是处理政事的地方,不是让他们吵架的地方。”

    “这简单,建立一个学院不就好了,叫百家学院,允许诸子百家传承自己的理念和思想,传承技术和手段。

    你遇到麻烦,可以将课题下发给他们,让他们给你写论文。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看到不同角度上的解题思路了,选取对自己有用的,综合一下,便是一个全新的思想。”

    其实儒家这么多年也在兼容并蓄,但是,以儒家文化为根骨框架下的兼容并蓄其实还是儒家思想。

    后面的儒家还会衍生出程朱理学,是中央集权的最大帮手。

    抛开事实不谈,只论心性,极大的延缓了华夏近代化的进程,西方在已经结束了封建专制的时候,华夏这边还在进行着中央集权。

    其实,大宋那个时间段,是最有可能提前让全世界进入近代史的。

    那个时候的文化璀璨,在绘画、书法、音乐和戏剧等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和艺术家。

    科技创新和发明层出不穷,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三个都与宋代脱离不了关系。

    所以让文青评价宋朝,就很难评,同样也有很多的意难平,因为那个时代太过复杂。

    “王阳明心学!”

    文青拍拍头,差点把这一点给忘了,当即将心学的相关书籍都给兑换了出来。

    “这是后世大明最后一位圣人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总结出来的心学,说起来,这位在后世的名头可不比孔圣弱啊。

    知行合一,后世一直沿用的思想,不管是么时候,这都是正理。”

    王阳明的命运注定了不平凡。

    他出生于明朝显赫的王家,父亲是礼部尚书王华。

    然而,他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出生时哑巴的王阳明,饱读诗书后才突然开口,成为才华横溢的少年。

    在经历了家族压力和仕途坎坷后,他奋发向前,通过多次考试成功进入仕途,其实当时也也才二十八岁,年龄不算太大。

    他不仅在学业上有所建树,而且武艺过人。

    在官场斗争中,他成功平定江西,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

    这位文武双全的官员很快受到皇帝的青睐,开创了一段仕途的辉煌篇章。

    然而,这并非他传世的巅峰。

    进入中年的王阳明,开始追求心灵的深层认知。

    他的心学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致良知、知行合一、光明心灵,成为他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核心理念。

    他将思想观念深刻地传授给学子,开设私塾,成为他一生最快乐而满足的时光。

    在他眼中,知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身的获取,更在于能够将其传承,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家思想的仁义和道家思想的自然观,成为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

    他强调“致良知”,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天赋的道德直觉,只有通过不断的反省和修炼,才能真正实现对良知的致敬。

    他倡导“知行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为真正的知识应该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行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