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凭一人之道义,便可断人之品性,观其本心!
林恒还没说什么呢,百里东君都差点急了。
这群书生一天到晚都在想些什么?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他们的圣贤书不行吗?
王道霸道,他们给的这道题本就无解。
这两者之间本就没有什么明晰的界限。
或者两者兼顾,那也是帝王天下给出的答案。
“各位就算是问出了答案又如何,问不出答案,又能如之何?”
“何必为了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处心积虑的谋划,你们居心何在?”
儒宗门人对百里东君抱拳一行礼。
“百里大城主言重了,儒宗前来也只是想一个答案而已,断不是诘问逍遥剑仙。”
“就是逍遥剑仙不想回答,那也无妨,就当我等此行未曾来过……”
他们说的这许多话,林恒在一旁思索了片刻,最后心中却是已经有了答案。
“无论是霸道和王道,其实只不过是统治天下的一个手段,你们料定我日后必然会成为江湖乃至整个天下的至强者,所以急急忙忙的想要我给你们一个答案。”
“其实你们聪明的很,以这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来试探我的态度,进而影响你们的策略。”
“也难怪经历那么多场巨变,只有儒宗虽然不显眼,但是一直稳步发展,虽然低调,但是却在江湖之中总莫名的有一种很强的存在感,甚至一直和江湖一直扶持的道宗以及武林泰斗少林相比肩。”
林恒说到这里,又抬头望了他们一眼。
“你们真的是很聪明啊!”
林恒连续两次感叹他们聪明,这让儒宗门人感觉一阵压力。
“逍遥剑仙说的也都没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不立于危墙!”
短短几句话,林恒已经试探出了他们的想法。
他站起身来,突然笑了一声。
“既然你们这样坦诚,那我也不妨告诉你们我心中的答案。”
“我林恒向来不喜欢别人给我的道路,所以你们说的这两条路我都不选。”
“我选的路,是人道……”
儒宗门人猛的抬起头来,眼神之中带着浓浓的不可思议。
“逍遥剑仙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林恒微微颔首。
“我自然知道,怎么?对我这个答案不满意吗?”
“还是说你们觉得,我的选择是错的?”
林恒这句话落下,儒宗的人都感到一阵强大的威压压了下来,压的他们心中喘不过气。
而林恒虽然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但隐隐之间有些怒意。
儒宗门人立刻摇了摇头,虽然被这股威压压迫的几乎抬不起头,但心中却对林恒心生敬意,向他直直弯腰俯身行了一个大礼。
“逍遥剑仙,您的话我们记下了,不论日后江湖会掀起怎样的风云,我也会永远记得今日逍遥剑仙的选择。”
“从古至今,没几个人选这条路……”
一边说着,儒宗的其他人也都无限感慨。
看向林恒的眼神之中,更多了几分崇敬。
司空长风一脸疑惑的和百里东君对视一眼。
“他们表现的这么奇怪干什么?逍遥剑仙在选择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还挺好的呀。”
百里东君却是忍不住叹息一声。
“我也没有想到,这会是林恒最后选的路,不过他向来是言出必行的性子。”
“王道霸道,那是将自己放在了统治者的位置上,高高在上,但是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人可以突破的屏障。”
“哪怕是王仙芝,哪怕是道宗的祖师,哪怕出了那么多代贤明的帝王,也都没有逃脱守拙和破旧立新之间的王道与霸道。”
“但是林恒却选择了人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万般皆由心,善恶也皆由心,心之所向,天下仁道。”
司空长风还是没听多明白,但是却也已经有些思路了。
儒宗之人对着林恒是千恩万谢,林恒倒是觉得有些好笑,一挥手将散发出去的威压都收了回来。
“你们倒是奇怪的很……罢了,既然你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了,雪月城就不留客了。”
儒宗门人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逍遥剑仙,此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等真心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
“我们祖师曾经说过凭一人之道义,便可断人之品性,观其本心,这也是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告辞了。”
儒宗的人来得快,去的也快,林恒心中却泛起了一丝波澜。
他明白儒宗这些人的问题意味着什么,他本来也可以随便选一条。
但是他想起了秋水剑,往常他总觉得这把剑与自己格格不入,当初入剑心冢之时,也没想到会得到比剑。
只是秋水剑却能时不时的与自己产生共鸣,林恒一直觉得,那也不过是意外罢了。
终于等到今日这时,他才终于意识到,原来秋水萧瑟,亦是报了一种决心和意志。前朝的老太师,也正是选择了人道,不过他的道,在朝堂,在于一国之患。
而自己另有一番天地,终究还是有所不同的。
包括儒宗的祖师前赴后继,开始的时候所选的也是人道与仁道之结合,可惜最后却被现实所击败,转而走向守成一路。
林恒蓦然想起儒宗那帮人临走时说的话,心中惊觉,那些选择人道一途的,好像没一个活着的!
“还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少林已经派出的人先去雪月城,打算去游说林恒,让他签下协议,保江湖之太平。
结果走到半路的时候,却遇到了从雪月城那边正在往回赶的儒宗门人。
儒宗的人和少林的人两相遥望,不禁都有一丝愕然。
空智大师站出身来,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只听儒宗门人却突然开口道。
“几位大师也不必前往了,我们几个以身犯险,去试了试逍遥剑仙的态度,逍遥剑仙此人光风霁月,颇有君子之风,我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少林其他人都忍不住小声议论。
“君子之风?儒宗的人夸人是不是都这么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