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庆国大皇子李承儒 > 第27章 咋地你对嫂子有意?

第27章 咋地你对嫂子有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娘娘,听闻大殿下已从南门进入京城。想必过不了多久,便能前来拜见娘娘了!如此一来,娘娘也可安心了。”此时,一名约摸十岁上下的侍女满脸喜色,脚步匆匆地迈入宫殿,朝着殿内的中年贵妇躬身施礼道。

    “瞧瞧你们,总是这般一惊一乍的。此次大殿下不过是奉命护送南蛮使者入京罢了,岂会有什么危险?”宁才人身边的贴身女官训责道,但眼中也满是欣喜之色。

    这位娘娘不忍责备起那新来的小侍女。但还是提醒道“在这里无碍,但是外边还是多注意些,莫让人抓了你们不懂礼数的把柄。行了我知道了!你带她下去准备一些那孩子喜欢的点心备着。”

    “是,奴婢知错了。”那小侍女调皮地吐了吐舌头,身旁的贴身女官领命随即告退离去,“奴婢这就去准备些大殿下爱吃的点心。”待得侍女们离开后,宁才人轻轻摇了摇头,无奈一笑,而后转身走向宫殿内角处的书案,款款坐下。

    。。。。。。

    庆国京都南门,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此时已临近午时,负责接待的礼部官员们早早就守候在城门内。就在昨天的朝会上,陛下着重提及了大皇子在边境蛮族中的赫赫战功。这位即将年满十八岁的大皇子,此前屡立奇功,刚刚获封二品镇边大将军,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时隔不到半个月,他竟然又深入蛮族腹地,再创佳绩,成功收服了蛮族。

    对于陛下在言语间流露出的赞赏之情,这些久居朝堂的老臣们心中如明镜一般。大家心里都清楚,此次大皇子回京述职,很可能官职还会再次晋升,如果真的升到一品,那么目前朝中军部唯一的一品大员就是老臣兵马大元帅秦君了。虽然大皇子并未卷入皇位之争,但他在军中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无疑将给京都的局势带来新的变数。

    城外官道上,一支庞大而壮观的长龙车队缓缓地浮现出来。这支车队的首领,正是李承儒以及他所率领的亲卫队。此次回京,李承儒原本只打算带领五百名亲卫,但由于蛮族使团携带的物品过多,最终又增派了一千五百人。

    “驾!” 一名身骑骏马的骑兵从城门口疾驰返回,来到队伍前方,恭恭敬敬地向李承儒报告:“殿下,一切都已就绪,您随时可以进城了!”

    李承儒微微点头,表示知晓。这时,王有才策马向前,贴近李承儒,压低声音说道:&34;殿下,是否需要先安排叶姑娘提前入府歇息呢?&34;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这些时日李承儒最关切和心系的事情。

    “等进了城后你派一百人护送她先回府休息!我还要回皇宫报到后才能回府,”李承儒眉头微皱,心中有些担忧地看向前方。这半道上叶馨儿就出现了身体不舒服的状况,时常头晕目眩,让他十分焦急。他们已经找了不少大夫和郎中,但都看不出个究竟来。期间,蛮普也让蛮族的医师前来查看,结果依旧令人困惑。最后,只能吩咐叶馨儿卧床静养些时日。

    其实,李承儒原本打算停留在途中的城镇,先养好病再追赶队伍。然而,叶馨儿却坚决不同意,这样会影响李承儒的任务,让人以为他摆架子,坚持要一同前行。无奈之下,李承儒只好带着她继续赶路。此刻,她正静静地躺在马车上休息,失去了往日的活泼与灵动,看上去令人心疼不已。

    李承儒轻声叹息着,策马回到后边的一辆马车边上。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撩起车帘,目光落在叶馨儿那张略显苍白的脸庞上,满是关切之情。他柔声道:“馨儿,等下我会先安排人带你回府好好休息。等你身体恢复健康之后,我们再一起进宫去拜见我的母亲。”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疼惜,希望能给叶馨儿带来一些安慰。

    “你安排就好了,我现在也不合适见长辈太失礼了。”这句话仿佛是从她虚弱得几乎没有力气的口中挤出来的一般。她的声音软绵绵的,透露出一种无法抗拒的疲惫感。

    “嗯,那你先躺下休养会!我交接完马上就回来了!”他匆匆忙忙地回应道,然后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迅速回到了队伍前方。

    此时,礼部鸿胪寺卿王子义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目光充满敬畏地望着前方骑马来的大皇子。他激动地说道:“礼部鸿胪寺卿王子义拜见大皇子,殿下幸苦了,听闻殿下一人一骑在万军众中一枪挑下芈明首级可谓我庆国的战神在世啊,臣对您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

    王子义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大皇子的无限敬仰和崇拜之情。他描述着大皇子孤身深入敌阵、在数万敌军之中勇猛地斩杀敌方首领的英勇事迹,以及以个人魅力降服另一个首领,使得整个蛮族都向庆国俯首称臣的壮举。这样的传奇经历简直是前所未闻,令人惊叹不已。这样的事迹让和外部打交道的礼部鸿胪寺卿直接底气防御拉满!

    大皇子的英勇行为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战斗能力,更体现了他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王子义对大皇子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要将所有美好的赞誉都赋予这位伟大的战士。他用滔滔不绝的言辞表达着内心深处对大皇子的钦佩与崇敬,同时也期待着能够从大皇子身上汲取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这里的使团就交接给你了。”李承儒对着前方的官员说道。若是在平常时期,尽管心中有些不悦,他多少还是会停下脚步,礼貌地应酬一番。然而此刻,他的心思全然不在此处,一心只想着尽快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好赶回宫中探望叶馨儿。

    “苏熊,将剩下的人先安排到城外的军营里,我先进宫交差。”李承儒迅速地交代完毕,然后毫不犹豫地策马上路,直奔皇宫而去。

    “哎,殿下~”王子义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一旁的同僚见状,连忙开口道:“王大人,还是先着手安排一下蛮族使团吧。”

    眼看着李承儒渐行渐远,王子义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开始指挥起现场的工作来。而李承儒则一路疾驰,很快便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陛下,大皇子已经到殿外了,正求见!”望着那侯公公迈着小碎步,小心翼翼地走入殿内去禀报,他那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模样,与平日里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不过,他毕竟是侍奉陛下多年的老人,自然深知宫廷礼仪,举手投足间依然保持着应有的风度和优雅。

    没过多久,只见侯公公依旧挂着那标志性的笑容走出殿门,向李承儒躬身行礼道:“殿下,陛下请您进去呢!”

    李承儒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浅笑,轻声回应道:“有劳公公了。”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递给侯公公,继续说道,“这块玉佩乃是蛮族地区的特产,质地温润,最适合贴身佩戴,常佩此玉能使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公公常年侍奉父皇左右,劳苦功高,更应保重身体才是。”

    侯公公见状,连忙摆手推辞,“哎呀,殿下使不得,如此贵重之物,老奴实在不敢当啊……”然而,李承儒继续微笑着望向他。那没有一丝其他心思的眼神说明了一切。侯公公心知肚明于是便不再推辞,忙接过玉佩,连声道谢。

    李承儒微微点头,表示接受了他的谢意。正当他准备转身进入殿内时,侯公公忽然压低声音,轻声说道:“殿下,太子和二皇子此刻也在殿内。”李承儒微微点头,表示接受了他的谢意。

    这句话虽然音量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李承儒的耳中。他的眼神瞬间变得深邃起来,脸上原本的微笑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表情。显然,对于这个消息,他似乎早有预料,但又似乎并不在意。毕竟,在这权力纷争的皇宫之中,这样的场面他早已司空见惯。

    “臣奉旨护送蛮族使团进京,特来跟陛下交旨!”李承儒走进宫殿后,果然看到太子和二皇子也在里面站着。他恭敬地对着躺在塌椅上、正在批阅奏章的庆帝跪拜行礼。

    “行了,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如此拘谨。起来吧!你们也见一下你们大哥”庆帝连头都没抬一下,继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奏章,语气随意地道。

    “谢陛下!”李承儒起身站立,然后听到两声问候声同时响起:“大哥(皇兄)。”

    他抬头看去,只见太子一脸温和地向自己拱手示意,而二皇子则只是平静地喊了一声。李承儒微笑着回应了一个礼节:“二弟(殿下)。”

    “你们三兄弟好久不见了。”庆帝这时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奏章,看向他们说道,“朕已经吩咐了御膳房,等会咱们一起吃顿饭。你们先去旁边坐着等一等吧。”

    三人听令后,只能走出边上的门,来到外面的拦廊亭里。亭子中间摆放着一张餐桌,周围放着几张坐垫。

    “大哥,这些年你在边境过得怎么样?我听说那里的风景比京都还要美丽许多呢,可惜弟弟我无缘亲眼目睹啊……”二皇子露出羡慕的神色,感慨地说道。

    还不等李承儒回应,边上的太子温和笑地说道:“怎么,二哥对着边境那么憧憬,怎么不向父亲申请去边关历练一下。”李承儒听到这话却假装没有听见,自顾自地找了左边的位置坐下。

    “哟,太子殿下可是说笑了,现在朝中诸事繁忙,本王想去边境也没时间啊!怎么太子你这么关心本王,要不要帮忙给我申请一下休假的机会呢?哈哈……”李承轩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随即大剌剌地在李承儒对面坐下。

    “二哥说笑了,我怎么敢帮二哥做主呢。”太子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然后慢悠悠地坐在了李承儒的右手边。一时间,整个大殿的气氛都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对了大哥!现在回京了今后作何打算?”太子向着李承儒试探道,自从三年前二哥十四岁时被父皇封为诚王,两年前直接被允许入御书房旁听朝政。他就慌了神儿,这些可都是他这个太子从小就拥有的权力啊,如今却要多一个人来分一杯羹,这让他如何能够接受得了呢?

    于是乎,从那以后,这两兄弟之间的争斗便愈演愈烈。明面上,现在礼部、工部已经加入了太子的阵营,虽说目前还没有哪个部门明确归属于二皇子,但实际上,无论是吏部、户部,甚至连刑部和兵部,都或多或少地有二皇子安插的人手。

    其他除了这六部,还有西厂和枢密院,不过这个两个可不是他们能插手的地方,两者都只对皇帝负责,前者广长雨化晨自小就跟随者庆帝,两人亲密无间庆帝对雨化晨信任无比。后者只有贡献卓越的老将军才能进现任枢密院正使正是现今兵马大元帅秦君。这两个部门都是庆帝登基后新设立的,正是有了这俩个新部门庆国才能在短短十几年变的如此强盛!雄才大略的庆帝登基后各种改革直接国力翻倍,期间吞并周边大小国十几个,现在也就北面的北燕,东北:天下第一剑宗所占的海京城,还有周边的少数异族!

    要不是还有宰相欧阳闲在中间制衡着,恐怕这两人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大家都心知肚明,李承儒根本没有资格争夺皇位,这次回京肯定又要升迁了。所以,两人都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这位兄长的口风,看看能否得到他的支持。

    面对太子的询问,李承儒表现得异常平静,他淡淡的回应道:“没有安排,一切听从父皇的旨意。”

    “听闻大哥这次在边境还结识了一位侠女?不知可否引见一番?”李承轩面带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和期待,看着李承儒轻声问道。

    李承儒微微一笑随即收回笑容“不知二弟怎么知道的?我好像没提起吧。”你们斗你们的,我没兴趣,但是 ……呵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