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流放岭南15
宋长庚面带微笑,自豪地向吴公公介绍着宋清宁改良出来的水稻。
他详细地描述了这种水稻的优点和特性,重点是改良过后的产量。
吴公公听得入神,脸上露出震惊的神情,实在是没想到,一个闺阁小姐还有这份本事呢?
宋长庚见状,心中十分满意,他知道这消息带回去,会对朝廷造成怎么样的冲击。
接着,宋长庚热情地邀请吴公公去庄子里实地看看,他得让吴公公亲身感受一下,这种水稻的生长环境还有改良成果。
吴公公也有些激动地答应了,他也对这种高产的水稻充满了好奇。
在去庄子的路上,宋长庚和吴公公一边走一边交谈,宋长庚继续介绍着水稻的种种好处,吴公公则不时发出惊叹声。
两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这事要是真的,那可真是不得了啊!虽然改良种子是宋家研究出来的,但是消息是他带回去的,他的好处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吴公公终于到了目的地。
他一下马车便迫不及待地冲向田边,只一眼,他就愣住了。
只见田里的稻谷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仿佛是大地向人们展示它丰收的喜悦。
吴公公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曾经也没少跟着皇帝去视察皇庄里的种植情况。
但那些稻子跟这里的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法比啊!
过了好一会儿,吴公公才回过神来,激动地抓住宋长庚的手,急切地问道:“宋大人,这稻子竟然真的如此高产?一亩地能收多少?”
宋长庚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微笑着说:“吴公公别急,您来的正好,这稻子我们正准备这两天就收了。不如先收割一亩地出来,让公公您亲自看看成果如何?”说完,他吩咐身边的人拿来几把镰刀,准备开始收割。
吴公公连忙摇头拒绝,“不不不,不行!宋大人,还是按照事先的规划来,这么好的稻子,可不能出一点点的意外呀”说完,还一脸意味深长的看着宋长庚。
想了想,宋长庚就点了点头,认同道:“公公说的是,看这样子,最晚不过三天,就是最佳收获时间。刚好这几天就请公公在这里休息休息,游览一番这里的别样风景吧?”
吴公公这时候也恢复了之前的笑模样,摆着手说道:“哎~宋大人此言差矣!这么重要的时刻,咱家当然是要在这里盯着啦!我可是要亲眼看看这些稻子的收成才能放心啊!还请宋大人体谅体谅。”
宋清宁不耐烦看着两个人在这里你来我往的说着套话,又不好擅自离开,只能悄摸摸的给宋长庚使眼色。
可惜宋长庚就跟没看见似的,一个劲的跟吴公公两人互相吹捧。
好在天色不早了,两人聊了会,宋长庚就吩咐人安排吴公公一行人的住处,然后便带着众人一起离开了稻田。
宋清宁趁机告退,去安排吃食去了。
丝毫不知道,在她离开之后,两人又开始对她大夸特夸。
两天后,看过水稻的长势情况,终于可以开始收割了。
一声令下,农人纷纷举起镰刀收割起来。
吴公公也非要亲自收割一亩地的稻子,要亲手打出一亩地的谷子,看看产量到底有多少。
宋长庚就乐呵呵的看着,并不阻拦。
最后这一亩地全部都是吴公公自己负责,从收割到装袋称重,全部都没经别人的手。
宋清宁都佩服他,一个平日里没干过重活的人,为了功劳也是真的拼了啊!
好在成果喜人,最后这一亩地收到了六百斤稻子。
别说那些以种地活命的农人了,就连吴公公都激动的掉了泪。
“好好好!宋大人这可是立了大功了!咱家这就要回去向皇上禀报此事,宋大人就等着好消息吧。”
宋长庚立马识趣的给吴公公塞了个荷包,吴公公更加满意,眼睛都要笑成一条缝了。
不过宋长庚到底是个君子,并没有侵占了女儿的功劳,递上的折子里,把宋清宁的功劳写的明明白白。
只是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家中女眷们的不满,尤其是张氏,她很不理解宋长庚的做法,一个女孩子要这个功劳有什么用?
又不能为官做宰,再说将来还不是要嫁人,功劳给了她有什么用?
还不如给了家中的男儿,让他进了朝堂能更好的升官。
别说张氏了,就连宋清宁的生母王氏也都是同样的想法。
心里有了想法,面上也就带了出来,后来被宋长庚发觉,将两人叫到书房里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又解释了原因才作罢。
“你们不要只看眼前,目光放长远些!”
“本来我以为,这么长时间过去,你们应该很明白了,但没想到,竟然还是如此短视!”
“你们可知现在的局势如何?”
“如今朝堂上夺位风波正盛,咱们家越得皇上看中,就越危险。”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低调,是名声!”
“这个功劳本就是二丫头的,我们做为父亲兄长,不为她遮风挡雨就算了,怎么还能抢夺她的功劳?”
“想要高官厚禄,那就自己去努力,抢自家人的算怎么回事?还能有何出息?”
“可是清宁有了这个功劳,咱们家既能有一道护身符,又不会被众位皇子盯上拉咱们站队。”
“更何况,清宁说不定还能借此找到个好亲事呢。”
“所以说,这件事你们就别管了,我自有分寸!”
“记住,以后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再说这种话,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说完,宋长庚便拂袖而去,留下张氏和王氏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庆幸。
还好,她们没有酿成大错。
吴公公走的时候,欢欢喜喜的带走了种植手册和那一亩地的稻子。
至于宋家给他准备的各种礼物,反而不受他的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