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天下长宁 > 第二百三十七章彩红渠与老百姓

第二百三十七章彩红渠与老百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越往西走叶无坷越觉得自己见识的浅薄,都说十里不同俗,唯有亲眼见过才知大宁的地大物博,才知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

    越是靠近边陲就越是显得人口稀少,有些村子竟是只有几户人家,这里似乎只有土这一种颜色,到处都是昏黄。

    叶无坷蹲下来,在地上抓了一把土在手心里碾开看,心中越发沉重,这里的土和他家乡的泥土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大部分都是砂砾,在手心里搓一搓就能感受到那种粗粝沧桑以及在粗粝沧桑之中藏着的不友善。

    一路走过来能看到的植物少之又少,只有那些好像把自己缩成一团的野草才能在这顽强的活下来。

    叶无坷不甘心的用长刀往下挖,在他老家,哪怕表面看起来极为干燥的土地只要挖下去一寸深便是湿润的,越往下挖水分越是充足,挖一尺左右抓一把黑褐色的泥土就能攥出水来。

    叶无坷在路边挖了能有一刀深,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儿,可挖出来的砂砾依然干硬的没有一点水汽,这让叶无坷越发理解了为什么朝廷要干那么一件富庶之地的人无法理解的大事。

    从敦彩到红日程不到三百里,大宁从立国那年就开始挖掘这条彩红渠,二十年过去,这工程也只完工了不到一小半。

    三百里长渠要挖完修好到能投入使用至少需要四十几年,这是当初第一任工部尚书和陛下在谈及此事时候给出的最快的时间了。

    “彩红渠”

    余百岁拉了叶无坷一把示意他不用再挖了。

    “从大宁立国开始算起来这二十年时间,为了这道渠已经死了一千六百多人,我最初听说的时候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唯有到了这里才能体会到朝廷的决心和陛下的善念。”

    叶无坷明白余百岁为什么会有如此感慨,因为大宁立国之初真的是太穷了。

    如果按照正常规划,可能要到大宁立国五十年甚至是百年之后,才有足够的国力解决西北这边的问题,然而陛下却坚持要把开掘彩红渠当做大宁立国后第一件大事来办。

    那是因为陛下来过西北,走过这里的土地,也许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陛下也如叶无坷这样不停的往下挖试图看到一丝水汽。

    就在这时候迎面过来一个牵着毛驴的老人,也许他并不是很老,皮肤黝黑,额头上的皱纹就和这西北到处可见的沟壑一样让人过目难忘。

    毛驴看起来也是干瘦干瘦的,如老人的身形一样。

    可偏偏还有一种坚韧到哪怕看他一眼就会有敬畏油然而生的气质,甚至会让人感到震撼。

    毛驴上驮着两样东西,两个木桶分挂在两侧,两个缝缝补补的麻袋也一样分挂在两侧,木桶几乎是空的,麻袋里是看起来粗糙但没有一粒沙子掺杂其中的粮食。

    “阿伯。”

    叶无坷问:“距离鼎熙城还有多远?”

    老人疑惑的看着他,然后摇了摇头:“我也说不好,我没去过,好像是有一百多里?没去过。”

    余百岁看他的毛驴上驮着粮食和木桶,于是问道:“阿伯这是要去卖粮?”

    “卖粮?咋舍得卖粮嘞。”

    老人说:“是去换水。”

    余百岁能理解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用粮食换水。

    他好奇问道:“用粮食换水,是因为已经没有水喝了吗?”

    “还有些存着滴雨水嘞,不够。”

    老人解释道:“我家娃儿要娶媳妇,娶媳妇是头等大事尼,换水给他洗澡用,你们是从远处来的吧?你们不知道我们这里滴事。”

    老人说:“这里应该比不得你们家里,我们这里喝水靠下雨存水,遇上下雨了就大盆小盆都接满,够喝一阵子滴。”

    他牵着毛驴要往前走,余百岁转身跑向马车:“我们这里有水,可以跟你换一些。”

    老人立刻开心起来。

    因为他已经走了足足半日,可只换来了不到三瓢水。

    见叶无坷他们从马车上搬下来一个木桶,老人连连摆手:“不能都给我,你们得留一些尼,不然你们回家去滴时候,没有的喝嘞。”

    余百岁给他倒了两个水桶的水,老人连连说使不得使不得,可余百岁不顾老人阻拦,直接就都给倒满了。

    “这水可真干净,我好些年没见过这么干净的水咧。”

    老人把毛驴背上的两袋粮食都搬下来要装到马车上,叶无坷哪里肯让。

    “这可不行尼!”

    老人急了:“这是规矩,我知道你们应该是从大城里来的人,看你们的衣裳我奏知道,你们应该吃不惯我们这里的粮,可这粮干净,我筛了四遍,一点沙子都没有。”

    叶无坷他们执拗不过,从两个袋子里分别倒出来小半袋留下,剩下的给老人挂回毛驴背上。

    “遇到贵人嘞。”

    老人不住的作揖:“贵人们都发大财,都平平安安滴。”

    叶无坷问道:“阿伯,你这样换水要走多远?”

    “说不好。”

    老人蹲下来,用那双粗糙的好像雕坏了的石雕一样的手在干枯的砂砾下边抓了几把,轻松拽出来一些干到如同标本一样的枯草根和其他什么东西,也许是早些年死了的树根。

    他划拉出来一堆点上,从毛驴身上摘下来他的焊烟递给叶无坷:“抽一口。”

    叶无坷在老人身边蹲下来,摇了摇头:“我不会。”

    老人说:“干点农活累了就会咧。”

    叶无坷看着老人那双黝黑黝黑的手,心中翻腾起来难以平静。

    老人说:“我娶媳妇的时候,我爹牵着毛驴走了二百多里,来回走了三四天才换到两桶水,我洗了个澡,都好像不是我了。”

    他说:“在我们这人这一辈子就洗两次澡,小娃儿出生的时候要洗,娶媳妇的时候要洗,然后不洗嘞,糟蹋水。”

    他还说:“不过到我儿的儿再娶媳妇的时候就不用这么走嘞,乡丞说,再有二十年彩红渠就能修到我们这,到时候我们就能天天喝干净水,还能隔三差五就洗个澡。”

    说到二十几年以后的事,老人那浑浊的眼睛里全都是期待。

    “赶上彩红渠开到我们这,我们这一辈就是好运气咯,上一辈的老人死之前也洗不上个澡,我们应该能。”

    他忽然想起来什么,看向叶无坷问道:“你们是从东边来的?那你们看到彩红渠修到哪儿了吗?”

    叶无坷不会骗老人家说快修到你们这了,他只能如实回答。

    “乡丞说的没错,再有二十年就修好了。”

    “我就说乡丞从不骗我们!”

    老人眼神里的光彩依然那么明亮璀璨。

    在他眼里的二十年以后,似乎就是明天。

    是啊,就是明天。

    “对嘞!”

    老人家又突然想起来什么事,黝黑黝黑的脸上满是不好意思。

    “我忘了说了,你们要是不着急就跟我回家去,你们都是贵人,贵人要是能来我娃儿娶媳妇吃个酒席,我娃儿和我那婆娘都得美坏嘞。”

    叶无坷还没说话,余百岁点头:“去!”

    他说完就发现叶无坷看向大奎二奎三奎,于是醒悟过来自己可能草率了。

    以大奎二奎三奎的饭量,去这位阿伯家里吃席的话可能会把人家吃的欲哭无泪。

    大奎和二奎听闻要去吃席,俩人也都咧开嘴笑起来,尤其是二奎,嘴都要咧到耳朵上去了。

    三奎拉了他俩一下:“咱们不能去,姜头和百岁去就行。”

    二奎:“为啥?”

    三奎压低声音在二奎耳边解释了好一会儿,二奎总算理解了,然后使劲儿点头:“那我不去,我太能吃了我不去。”

    大奎也点头:“不去不去不去,俩人就去够多了。”

    三奎把刚才放在马车上的那点粮食提起来一多半,只剩下一点儿。

    他拎着粮食走到老人家身边:“阿伯,我们三个还有要紧事得去办,他们两个去吃你家的喜酒,我们三个没法去了,拿你的粮食当份子,你收着。”

    老人家一听就急了,一把拉了三奎的衣袖:“都去都去,哪能不去!”

    他是真的急了,拉着三奎的袖子说什么都不松手。

    余百岁在这一刻才明白自己刚才有多疏忽,有多草率,老人家是诚心实意,可他却下意识就忘了这边的穷苦。

    余百岁说:“我给忘了,我也有要紧事,师父你代表我们去,我们办完事接你。”

    老人一把又攥住余百岁的手腕,那只粗糙的手像是铁箍一样。

    “都得去,都得去。”

    老人也不善言辞,只是一遍一遍的说着都得去。

    叶无坷点头:“那就都去。”

    他把三奎拉到一边轻声交代道:“一会儿咱们在车上吃干粮,别让阿伯看到了,轮流吃,到阿伯家里开席之后也要吃两口,不能让阿伯看出来。”

    三奎点头:“懂了。”

    和老人说好了之后,叶无坷他们赶着马车跟在老人身后走。

    余百岁看着老人身上那种他从不了解的厚厚的布料怔怔出神,那好像和麻袋是同样的东西做的?即便是这样的衣服,已经缝缝补补不知道多少次了。

    老人脚上穿的鞋也一样,补丁压着补丁,他走路的时候脚后跟的颜色就会变得层次分明,缝隙里的肉黑的稍微浅一些。

    就这样走了大概三十几里才到老人家的村子,看得出来,这个只有几十户人的小村子里,每一个人都对今天老人家里娶媳妇的事看的无比重要。

    老人说的那位乡丞也在,他的样子和穿着几乎和老人一模一样。

    干草一样的头发,黝黑黝黑的脸庞,眼睛里早已不是黑白分明,嘴唇干裂。

    这位乡丞一看到叶无坷他们就惊了一下,连忙起身。

    他从叶无坷等人的衣着就能分辨出大概身份,所以他的表情也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他不知道突然到来的大人物,会给这场农村的喜宴带来什么改变,是好的,还是坏的。

    “在下陈雨竹是这里乡丞,请问你是?”

    叶无坷压低声音说道:“我叫叶无坷,廷尉府千办,从长安来,路过这。”

    陈雨竹先是吓了一跳,然后松了口气。

    廷尉府千办,正五品!

    然后又因为听说是路过,松了口气。

    “陈乡丞,听你名字,不是本地人?”

    “以前不是,我是江南道杭城人。”

    陈雨竹说:“十几年前跟着我们县堂大人一起来的。”

    他低下头看了看,下意识的把裤管往下拉了拉想遮住满是皴的小腿和脚踝。

    “你和县堂,十几年都没有升迁了?”

    余百岁嗓音有些沙哑的问了一句。

    “能升迁,县堂大人不走。”

    陈雨竹说:“他说有生之年要是看不到彩红渠通到我们这,他死不瞑目,县堂大人都不走,我哪能走,再说习惯了,这里挺好的。”

    他回头看向那些看着他的村民,笑起来:“人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