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修行
虽然有空间的帮助,但他们本身在养殖方面是一点常识都没有,完全靠空间了。
所以容君和还是很忐忑的,他从一开始买鸡蛋,就没真的指望鸡蛋能孵出小鸡来,只是看见了就没办法直接拔腿离开了。
之所以买下这三个鸡蛋,无非就是图个高兴而已。
他们也没穷到那份上,即使孵不出小鸡,还能吃鸡蛋么。
回到锦园小区,容君和把三轮车停在车位上,上了锁,拎着包,和苏向南两人十八楼,待回到家中,出门前吃的那点东西基本上也已经消化完了了。
“咕噜噜噜噜……”苏向南的肚子也叫了长长的一声。
“我们弄点吃的。”容君和说着就进了厨房,把炉子点上了,在锅里加了半锅水烧着,又舀了米淘洗干净,倒进电饭煲里蒸着。
苏向南进空间去摘今晚要吃的菜,容君和去了十九楼,先给那些辣椒浇了水,又去看了看西红柿有没有红的。
等他下楼的时候,锅里的水也已经开了,容君和先是用水壶装了一壶水,然后又把从阳台上摘的西红柿洗干净。
切成一片一片的,撒了白糖,放在一边。
苏向南提着装满菜的竹篮,切了几片白菜叶子,和粉条炒了个白菜粉条,又拍了黄瓜。
饭菜做好后,两人端到客厅边看电视边吃。
“你说这电视怎么就不播点农业相关的啊!抽个时间我觉得我们还是买点有关种植和养殖的书看看。”
容君和夹起一片沾满糖的西红柿放进嘴里,“空间再怎么好用,我们也得懂这些知识才行,也能更好的利用空间。”
“嗯,要得,多学学,这几个鸡蛋变成小鸡的概率也更高了。”苏向南点点头。
吃完饭,容君和收拾桌子洗碗,苏向南去冲澡了。
等了好一会也没见包子回来,容君和只好给包子的食盆里放了点掰碎的饼,还有炒好的白菜。
“包子也太野了,我感觉都有几天没见过包子了。”容君和不由怨念。
苏向南也无奈的叹气,“没想到狸花猫真的这么爱流浪,还好包子经验丰富。”
容君和收拾完,这才给自己洗漱了一下,开始这一天的打坐。
容君和修行的时间并不长,身体的变化其实也不大,要是和从前相比,最明显的就是人更有精神了,体力也要更好一些,五感也灵敏了不少。
按《青木修》所说,他目前还只是炼气锻体阶段,也就是肉体凡胎。
若是想要增长寿命,起码也要等到进入筑基阶段才有可能。
从练气到筑基,天赋异禀者几个月可能就筑基了,而资质一般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
更有甚者,资质太差或者修炼的方法不对,有生之年都不能窥其门径,死亡会把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
容君和盘腿打坐,五心朝天,苏向南就窝在旁边的沙发上打着盹儿,他像小猫一样眯着眼睛,把下巴贴在抱枕上,睡眼惺忪。
等到容君和入定了以后,苏向南眯了一会反而清醒了,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他现在也已经摸出规律来了,每次只要容君和一入定,周围的气息就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注意很难发现,但苏向南却可以轻易察觉。
或许是因为他也有修炼,加上有空间的存在,感知更强。
苏向南先是给自己调整了一下位置,把放在茶几下面抽屉里的玉还有雕刻工具拿了出来。
苏向南拿着一块玉,开始细细雕琢起来。
他的手法娴熟,每一刀都恰到好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能大致看出形状了。
这时,包子从它的专属门跑了回来,它似乎对苏向南手中的玉器很感兴趣,围着苏向南转来转去。
苏向南笑了笑,将玉器递给包子,包子用爪子碰了碰玉器,然后欢快地叫了起来。
窗外,月色正好照进房间,月光打在容君和的脸颊上,能看见他脸上的绒毛,生活,如此美好。
又刻了一会,看了看时间,苏向南把玉石和工具重新放进抽屉。
然后进了空间,这次连包子一起进去了。
他把那三个鸡蛋的位置挪了一下,怕温度不够,他又把容君和的旧羽绒服拿进来盖在鸡蛋上面。
做完这一切,苏向南出了空间,他紧紧挨着容君和坐下,也有模有样的跟着一起打坐。
看着身边入定的人,他心中觉得很是满足,倦意慢慢涌了上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苏向南唰一下睁开了眼睛,他用尚未褪去睡意的眼睛看了看容君和,见他还在入定。
便放心地打了个哈欠,从地毯上离开,把自己埋进沙发继续打盹。
容君和结束打坐的时候,就看到苏向南蜷缩成一团,窝在沙发睡得正香。
也没去叫醒他,让他回卧室睡觉,自己也就这么靠着沙发睡了。
待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容君和感觉自己睡的还不错,神清气爽的。
阳台上,苏向南正给西红柿重新绑,之前的插的架子,不知怎么的歪了,西红柿被压的歪歪扭扭的。
苏向南一直给几个阳台的西红柿都重新上了架,才下来。
把沾了些泥土的外套脱掉,丢在水盆里泡着。
这会天也才刚蒙蒙亮,容君和依旧去了河边,挖了些土装起来放到三轮车里。
回到小区,就听见了熟悉的水车到来的声音。
因为他们这一片虽然通了自来水,但额度有限,所以每隔一日就会有水车过来一趟。
这是政府免费安排的水车送水,水车一来,小区里的各家各户就拿着水桶脸盆来接水。
苏向南听到声音,也赶紧提着空桶往楼下跑,下楼去排队接水,水车在他们小区停留的时间并不固定,他们并不是每次都能恰好碰上。
不过水车停留的时间不短,都是什么时候没人去接水了,他们就什么时候离开。
苏向南到那儿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七八个人,他拎着两个水桶,拿着扁担排在后面。
队伍前面传来哗哗的流水声,队伍里静却悄悄的,虽然都住在同一个小区,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并不怎么熟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