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逛夜市
出门的时候,容君和才看见走在他前面的苏向南衣裳都破了口子。
也是他们穿的衣裳还是末世前的,都穿多久了。
“今天我一个人摆摊,你到夜市上转转,给自己买两身衣裳。”
容君和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背着的包递给苏向南,“提前从空间里拿几个饼子出来,装包里。”
苏向南接过包,心里有些感动,他知道为了收购房子,他们手里的粮都是攒着的。
“也好,我给咱俩都买上一身新衣裳,换着穿。”苏向南认真地说道。
“我就不用了,这不是还有衣裳嘛。”容君和笑着拍了拍苏向南的肩膀。
以前的旧衣裳,他都没扔,在衣柜里放着,够他穿了。
苏向南是跟着父母逃到南河的,哪里有什么行李,他也是个守规矩的,即使整个城市可能就他一个活人了,也只是出去找点吃的,并没有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扒拉。
“那怎么行,容哥要是不要的话,我也不要了。”苏向南严肃的跟容君和表明立场。
“好了,好了,那你给我也买件,真是的赶紧去。”容君和推了苏向南一把,然后赶紧把自己的摊位支起来。
这还是苏向南第一次一个人逛夜市,每当有路人擦肩而过的时候,他都忍不住紧张的抱紧背包。
之前他们一来就到自己摊位上摆摊,即使逛也是直奔目的地,都没发现这个夜市有这么大。
夜市以这个南河市汽车站外面的广场的交叉路口为中心,向三面延伸。
能看见路上两旁摆满了各种小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马路两边的路灯也都亮着,时不时还可以看见巡逻的警察。
苏向南走在夜市卖杂物的这一边,连续路过几个卖衣裳鞋子的摊位。
摊位上挂着的衣裳,应该都是以前的,有被洗过的痕迹。
苏向南挑了两条牛仔裤和两件棒球衫,跟摊主讲了好一阵价,最终花了五个饼子拿到手的。
他回到摊位的时候,摊子上就剩下一棵半白菜和一把韭菜了。
“这么快就卖的剩这点了。”
“今天生意好,衣裳买了吗?”容君和见背着包,手里空空的,就问道。
“买了,我把东西放回去才过来的。”
两人又摆了一会儿摊,容君和见这会没什么生意,就决定早早收摊回去了。
剩下的白菜打算晚上回去当晚饭煮着吃了。
他向旁边卖鞋子的摊主打听到了可以修车带的地方,准备把那辆三轮车推过去修一下。
“有了三轮车,以后出摊就能带更多东西了。”
那辆三轮车是在垃圾场捡的,轮胎破的很厉害,花了一个饼子,让修车师傅把那两个漏气的轮胎补好,修车师傅还贴心的帮他们换了个踏板,又给车链上了油。
修好了车,回去就不用走路了,容君和骑着三轮车带着苏向南回去。
进了小区,注意到他们那栋楼的十三楼也有房间的灯亮着。
容君和将三轮车停在楼下锁好,和苏向南一起带着剩下的菜进了电梯。
因为限额的问题,他们下楼都是走电梯的,只有上楼才会乘电梯。
到了家门口,容君和拿出钥匙开门。
“今晚吃水煮白菜怎么样?”苏向南边问边换上拖鞋。
“好啊,有菜有汤的。”苏向南把菜菜放到厨房,洗了手就开始切白菜。
容君和找了些碎木块放火烧水。
不一会儿,香甜的白菜就出锅了。
容君和和苏向南坐在餐桌前,享受着这简单的晚餐。
“多吃点,切了一棵半白菜呢。”苏向南满足地笑了笑。
饭后,他们洗漱完又在聚灵阵里打坐,打完坐喝一杯灵泉水,等身上的疲倦都消失了,才一身轻松的上床休息了。
这一天他们骑着三轮车自己的摊位走,却在路口看见了卖食物的摊子。
面饼和野菜,甚至还看到一些卖咸鱼、海带、紫菜等沿海地带的特产。
显然都是从别的城市流通过来的,看来各地的交通运输也恢复了。
南河市和其他城市之间的主要运输渠道是汽车和飞机,南河市没有火车站,坐火车要去临市。
之前听说,在灾难降临的五年中,基地都是靠国家调派飞机运送物资的。
很多地方的道路都被丧尸破坏了,还有为了彻底解决围城的丧尸,而炸毁的。
听说在基地让幸存者离开之前,政府和军队就已经开始着手于道路疏通。
只是他们已经回来些日子了,也一直没有恢复通车。
看夜市新增加的摊位,容君和觉得国家似乎也缓过劲了。
在他们摊位旁边的摆摊卖鞋子的摊主说,省城现在连网络都恢复了。
“你们知道吗,国家要出新币了,以后买东西就要用新币了。”
苏向南眨眨眼睛,“那原来的就不能用了吗?”
“听说可以兑换成新币,具体怎么个兑法还不清楚。”摊主叹了口气,“还是粮食好,多多少少都是实实在在的,你们说那新币,就是有钱能买到粮食吗?”
“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一直拿粮食交换也不方便。”容君和正说着,就有人来了。
“这是西红柿辣椒酱?”摊前来了一个女顾客,她对玻璃坛子里的酱很感兴趣。
“是西红柿辣椒酱。”
“那这个是什么价,西红柿又是什么价?”
“酱是一勺一个饼,西红柿一颗一个饼。”容君和答道。
“真贵,一勺能打多点酱,就要一个饼?”
“不贵了,你瞧我这酱里可是放了生姜蒜还有各种调料的,这些哪个不要花钱的。”
看得出来顾客很想买,容君和就干脆说,“你要是真想买,我再搭你一把韭菜。”
“给我打两勺酱,再拿一个西红柿。”
送走客人,摊主羡慕对他们说,“你们这生意真是好,赚了很多吧,哎,我一天也可能赚不到你们一单的。”
“哪有这么简单的,都是有成本的,算下来其实也没几个了。”
“那也比我卖鞋子强,一天下来卖个一双两双的。”
摊主看着两个年轻小伙子,忍不住嫉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