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英才济世
旁白:在唐朝建立之初,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朝廷急需一批有识之士来辅佐新君,共同开创盛世。李渊,这位新朝的皇帝,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下令举行一场空前的人才选拔。
李渊(沉思状):“朕观天下,人才济济。然,如何选拔出真正的英才,为朕所用,共谋天下大事?”
房玄龄(拱手):“陛下,臣以为应设立科举制度,广开言路,让天下英才都有机会为国效力。”
魏征(点头):“房公所言极是。科举不仅可以选拔出真才实学之士,还能打破门阀之限,让寒门子弟也有出头之日。”
李渊(点头赞许):“好,便依二位卿家所言,设立科举,选拔英才。”
数月后,科举考试如期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考生云集京城,竞争激烈。
考生甲(紧张):“这次科举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定要一举成名,光耀门楣。”
考生乙(自信):“我自幼饱读诗书,此番定能拔得头筹,为国家效力。”
经过层层选拔,终于来到了殿试的环节。李渊亲自坐镇,对考生们进行最后的考察。
李渊(审视考生):“尔等皆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才,今日朕要亲自考察尔等。”
考生丙(紧张):“陛下,臣……臣愿以一首诗来抒发对国家的忠诚。”
李渊(微笑):“好,你且说来。”
考生丙(朗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渊(拍案叫绝):“好诗!好诗!此子文采飞扬,见解独到,朕甚是欣赏。”
经过一系列的考察,最终几名英才脱颖而出,被李渊委以重任。
李渊(宣布):“今日,朕要宣布几位英才的任命。房玄龄,朕任命你为中书令,协助朕处理朝政;魏征,朕任命你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考生丙,朕见你文采出众,特任命你为翰林学士,随侍朕左右。”
房玄龄、魏征、考生丙(齐声):“谢陛下隆恩,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几年后,大唐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初那场科举选拔出的英才们的贡献。
房玄龄(感慨):“想当初,若非陛下英明,设立科举,我等岂有今日之成就?”
魏征(点头):“是啊,科举制度不仅选拔了英才,更让天下百姓看到了朝廷的诚意和决心。”
考生丙(微笑):“吾等能在大唐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李渊(满意地笑):“诸卿家之言,甚合朕意。正是有了诸位的共同努力,我大唐才能如此繁荣昌盛。”
旁白: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那场科举选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为唐朝选拔了一批英才,更为后世树立了选拔人才的典范。大唐的盛世,正是这些英才们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