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我不是输给了陈训,我是输给了你!
安以南在国营饭店离开后,直接去了房东大爷的家,大娘和大爷已经在等着了。
“上次你施针之后,我这腰轻快了不少。”大娘拉着安以南的手,笑呵呵地说道。
安以南把银针都消过毒,这才给大娘又施针了一次,拔出了里面的病灶,如果时间来得及,其实再施针两次更好,不过她的火车是编译局定的,没有重大的事情,她没办法改期。
“这是三副中药,三碗水熬成一碗喝。”安以南把提前准备的中药拿出来,细细地叮嘱道。
大娘忙点头,“好,我记下了。”
安以南又把钙片取出来,递给了大娘,“你们每个人一天一片,这个不是药,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好。”大娘什么都说好,她享受被晚辈细细叮嘱的感受。
被人关心,被人担心,她都享受其中,这种感觉太久都没有了。
“中午在这儿吃?”大爷平日里说话很少,但却从来不吝啬关心。
安以南拒绝了,“我下午有事儿,明天就要回军区了,所以……”
大爷倒是看得很开,笑呵呵地说道,“没事儿,我们老两口都在这儿,啥时候回来,就过来看看。”
“出门在外,不用老想着我们,自己照顾好身体。”
大娘也安抚道,“年轻人忙是好事儿。”
安以南最终还是离开了,村里还有一帮人等着学做肥皂呢,今天下午就要带李婶她们试验比例,等她们能够熟练掌握,她也就彻底的放心了。
一下午的时间,安以南都泡在大队长家,无论是李婶还是谢二婶,每个人都用脑袋记录着,更是着重记住了安以南说的要点。
晚饭都是李大嫂做好了,送到院子里吃的。
还好谢二叔没闲着,上午做了好多的模具,更是细心的雕了一些木花,让肥皂看上去更加美观。
“好了好了,我们记住了。”李婶捶着老腰,终于自己独立完成了一次。
谢二婶比李婶要早一点,已经回家去做饭了。
“其实并不难,以后越熟练,越容易。”安以南笑呵呵地说道。
李婶叹了一口气,这个丫头啊,就是让人心疼。
谁对她一分好,她就愿意付出十分。
村里人对她的好,她都记在心里。
无论是给村里人打猎物,还是告诉大家做肥皂的方法。
都是她在报答泉水村,希望泉水村能够越来越好。
她懂,自家男人也懂,村里的人都懂。
“下次啥时候回来?”李婶问道。
刚来泉水村的时候,才十七岁,现在都二十岁了,三年的时间,从一个还娇俏的小姑娘,已经变成了一位敬佩的军嫂。
安以南笑着摇了摇头,“不一定了。”
这次离开,再次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明年,也许几年后。
人啊,分分合合,聚聚散散,都是缘。
“那边的房子,一直给你留着。”李婶看着她缓缓说道。
家一直都在,什么时候回来,都是家。
“好。”安以南听懂了李婶的话,也明白大家的感情和不舍。
安以南离开的那夜,姐妹们彻夜未眠,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天,没有人提再相逢,可她们字字句句都说得明白。
再相逢,大学,京都!
安以南走了,朋友们只送到了村口,依旧是那头老牛,晃晃荡荡不疾不徐。
这一次,牛伯没有说话,没有告诉她,受了委屈就回来。
也没有告诉她,她回来的时候,他会来接她。
因为牛伯知道,孩子啥都懂,走出去是好事儿,困在这一片山里,能有什么出息呢?
安知青是一个干大事儿的人,早晚都会走出这片大山,走向更远的天地。
火车从东北,送到了更北方的地方,那里四季冰川,却有一帮可爱的人,驻守国家的东北门户。
安以南回到东北营地后,进入了全面复习的阶段,除了编译局的特殊紧急任务外,她已经不接平常的翻译任务了。
方红也在有意识地培养新人,最初最难的翻译阶段,已经慢慢过去了。
现在国家带编号的翻译师还是那三位,而这三位也将被记入人生的机密档案,记在国家的大事记中。
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个大事儿。
张青青收买王队长媳妇儿的证据被爆了出来,而张青青的单纯女神形象一去不复返。
王队长因为这件事儿,将他媳妇直接送回了乡下。
部队对家属的政治思想和扫盲教育一直在持续。
1977年10月21日这一天,安以南特意打开了收音机。
“听众朋友们,下面播报一则重要消息,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宣布于今年立刻恢复高考……”
“凡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条件者都可报考;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原则,重视文化考试。”
“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直辖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公社、厂矿、机关、学校党组织负责政审,政审不唯成分而重本人表现。”
“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分配按照国家计划执行;一律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入学时满五年工龄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学期间工资由原单位照发。”
……
一时之间,全国震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7年的冬天,是教育历史上的一股春风,吹动了全国高考生和家长们的心。
知识青年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让这个冬天充满了温暖。
安以南听到通知后,心彻底的踏实了下来,她先去找莫昆开了证明。
“想好了?”莫昆问道。
安以南笑了笑,“迫不及待。”
是呀,迫不及待,为了这个高考,她准备了整整四年。
最后一年,更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将所有的课本都复习了数遍,她刷的题都能糊好几个屋子的墙了。
而一时之间,新华书店成了最热门的地方,各种复习资料、各种习题、凡是能影响高考成绩的资料,全部被抢购一空,排队的人可以绕整个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