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长河天下 > 连升七品官

连升七品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清朝康熙年间,短短数月间,徐乾学已然深得为官之道。他曾经的纯真与执着在官场的风云变幻中逐渐消磨,取而代之的是趋炎附势、利欲熏心的世故心态。仿佛一夜之间,他便从一个青涩的读书人蜕变成了深谙权谋的政客。然而,这一切的改变并未引起他同窗好友高士奇的过多关注。

    高士奇才华出众,其撰写的《东巡赋》赢得了康熙皇帝的青睐,使得他时常得到皇帝的召见。这种殊荣自然会引来朝廷中一些权贵的嫉妒,索额图便是其中之一。他原打算找机会打压高士奇,但康熙皇帝对高士奇的奏报极为赞赏,接连七次下旨褒奖,使得高士奇连升七级,最终成为了朝廷重臣。这一飞黄腾达的历程让满朝文武都感到震惊,而高士奇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康熙十六年,朝廷在太和殿召开了一次关于河务的会议。在这场关乎国家民生大计的会议上,众多河臣官员围绕治河方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于振甲坚持使用保守的扩宽河道之法,而陈潢则主张逐步收缩河道,以提高黄河的水流速度。两人为此唇枪舌战,互不相让,使得会议气氛异常紧张。

    就在这时,靳辅站出来指出了于振甲的黄河地图有误,并强调了想要根治黄河,必须溯本清源,重新改造入海口,建造水利工程的“万里长城”。然而,这一方案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修建“万里长城”需要耗费大量的国库资金,这对于财政紧张的清朝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陈潢还要求亲自挑选河务官员,并要求治河银两逐年拨给,这无疑会触动一些官员的利益。因此,靳辅的提议遭到了在场官员的强烈反对。

    为了能够成功劝说康熙皇帝以及在场的诸位官员,靳辅煞费苦心地筹备了整整八份奏章,每份都详尽无比地叙述了治理黄河水患的具体规划以及此举的至关重要之处。与此同时,陈潢更是当面向康熙帝逐字逐句地解释这些奏章里的内容,并毫不留情地点出了最近这几年那些负责治理黄河的大臣们办事不力的实情。

    康熙帝尽管对于陈潢如此直白坦率的言辞略感忧虑,可他心里也十分清楚陈潢确实是个有真才实干之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康熙帝终于下定决心接纳了靳辅所提出的建议,并当场下旨册封靳辅为新一任的河道总督,让他全权负责执行这套治水方略。

    不过靳辅心里很明白,接下这份差事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一项异常艰难且充满危险的任务,甚至可能会令自己今后在朝堂之上举步维艰、难以立足。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靳辅却并未选择逃避,而是义无反顾地向康熙帝表明了自己完成使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圣上的一片赤诚忠心。他郑重许诺定会倾尽所有去推动治河计划的落地实施,以此来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在宫门外,陈潢偶遇了已经平步青云的高士奇。两人相见甚欢,高士奇向陈潢讲述了自己的官场经历以及对徐乾学改变的感慨。而徐乾学也在府里等候多时,三人一起享用着美味的叫花鸡,高谈阔论,畅谈人生。徐乾学对陈潢得到皇帝的倚重感到好奇,同时也对陈潢至今仍是布衣的身份感到不解。

    康熙皇帝深知陈潢的才华与个性,对其封官之事颇为踌躇。陈潢性格直率,行为方式有时过于直截了当,容易得罪同僚,这让康熙皇帝在决定其官职时倍感纠结。然而,在靳辅的巧妙提议下,康熙皇帝终于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康熙皇帝决定让陈潢先在河道府担任幕僚,这样既能发挥其专长,又能避免他因性格原因而得罪人。待陈潢在治河方面立下大功后,再名正言顺地封官,这样既符合朝廷的规矩,又能让陈潢得到应有的荣誉。

    解决了陈潢的身份问题后,康熙皇帝开始关注治河方案的实施。靳辅向康熙皇帝详细汇报了治河所需的资金和人员安排,并提出了一份详细的预算方案。康熙皇帝认真审阅了这份方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同意靳辅的提议。

    为了保障治河工程的顺利进行,康熙皇帝决定每年拨款两百五十万两用于治河工程。这一决定充分显示了康熙皇帝对治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他还特意赏给靳辅一个密奏匣子,允许他每隔半年密奏上报治河进展情况。这既是对靳辅的信任与鼓励,也是对治河工作的严格监督。

    在康熙皇帝的英明决策下,治河工程得以顺利推进。陈潢在河道府担任幕僚期间,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为治河工作出谋划策。在他的帮助下,靳辅得以更好地实施治河方案,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最终,在康熙皇帝和靳辅、陈潢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治河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国家的安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次日早朝时,康熙皇帝正式宣布了靳辅的任命和治河方案。大臣们虽然对此议论纷纷,但在康熙皇帝的坚持下,最终还是通过了这一决定。从此,靳辅便肩负起了治理黄河的重任,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治河生涯。而陈潢也在靳辅的庇护下逐渐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为治河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场治河的伟大事业中,靳辅、陈潢和高士奇等人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才华能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康熙年间的一代英豪。而他们的故事也传颂至今,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