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春来万物生
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洒向人间,仿佛一夜之间春天就已来到跟前。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望着窗外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旷神怡,不禁感叹道:若是一直保持这太平盛世就好了。
可惜,废太子的海捕文书已下到村镇,也不知道表面的和平能维持多久。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只要能衣食无忧,足矣。
整个河湾村现在一切正常,好像除了我,没人去担忧废太子的逃跑意味着什么?
村里到处都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场面,春来万物生,众象皆美好。
盖房队分了三组,一组挖地基,两组打坯烧砖。之前烧的砖还有不少,等地基一打完,抽出一组就可以开始砌墙。还像之前一样流水作业,大家都是做惯了的,熟能生巧,施工的进度很快。
除了盖房子,麦苗需要浇水施肥,闲置的土地也需要耕地播种。不但赵家庄的人每天日出而作,而且里正指挥着新庄营的人,也天天在地里忙活。
虽然劳累的汗水湿透了衣服,但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我身体状况现在很是稳定,屋里待得闷了,就喜欢出来到处溜达。无论是蒙蒙细雨,还是艳阳高照,都阻挡不住我的脚步。这里瞅瞅,那里看看,心情也跟着豁然开朗。袅袅春风轻抚脸庞,将心沐浴在阳光下,走到哪都是诱人景色。
二栓一忙起来,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时时跟着我,不过他却将这差事交给了小六,让小六寸步不离的随身伺候着。
小六这丫头话不多,但心很细,累了赶紧找地方扶我坐下,渴了就掏出随身携带的水囊递过来,连擦手的布巾子都替我备好了。
我打趣她道:“这管家奶奶的样子,深得你云朵姐姐的真传。”将小姑娘说的很不好意思。
西边的山坡上,赵田叔正在修剪桃树,说是这样,桃子才能长得更好。
我问道:“我院里移栽的那棵山楂树去年结的果子不多,是不是因为没有修剪的缘故?”
“估计是,这果树最好冬天土壤上冻前剪枝,现在剪的主要是去掉弱芽和多余的枝条。”
要不说得多学习呢,农业中也包含着大学问啊。
秦叔带着山子扛着两个大背篓从山上下来,冲我直招手:“曼娘,快来看。”
“秦叔,你们去砍柴了吗?怎么背了这么多树枝子。”
走的近了,才发现那是花椒枝。
“夫人,你走慢点,小心石头。”小六紧跑两步跟在后面不住地提醒。
我惊喜道:“是花椒苗,你们去深山里了吗?”
秦叔说:“是山子这孩子弄回来的,我只帮着一块运下来。你不是一直想种个荆棘林,我只说过一嘴,这孩子就上心了,前几天自己一个人往返山里挖了不少出来,都堆在外围,还得至少再去背两趟才能全部运回来。”
“太好了,山子,干的不错,回头工钱足足的,不会让你白忙活的。”
“夫人同意收留我,给口饱饭吃就很感激了,不敢再奢望别的。”
“那怎么成,我又不是周扒皮,只要付出了,就得有回报。况且,你不得攒钱以后娶个媳妇吗?”
没成想,这话又把一个孩子给说得害羞了。
我赶紧转移话题对秦叔说:“下午我让田征和阿一他们过来一起帮着种吧,反正他们下午也没事。这么多,光靠你们俩个,什么时候才能种的完?”
告别了秦叔,我又来到了村东,小学堂正在砌墙,便利坊也在挖地基。道路北边都在施工,老太太便让将小吃摊的棚子搭在了路对面。
日头还早,大锅菜才开始做,肥肉一下锅煸炒,那香气飘出好几里。
“娘,这两天大锅菜卖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没之前好。一帮子穷鬼,拿工分换都舍不得吃,还比不上直接过来拿钱买的呢?”
“他们估计是想着多留些工分将盖房子的亏空给补上。娘,不如这样。大锅菜只做一小锅,剩下的加水做成疙瘩汤,半个工分一碗,估计会比大锅菜卖得更快些。”
“哦,怎么做?你快给云朵和三妮说说,一会中午咱们就供应上,省得大锅菜卖不完剩下太多,怪可惜得。”
我指挥着云朵将肥肉熬油炝锅,加水烧开,加入豆腐豆芽红薯之类,炖肉剁成肉沫。玉米面掺些白面,用热水和,揪成一个个小疙瘩,下到锅里,最后用漏勺淋入两个鸡蛋。汤汤水水,又好吃也管饱。
老太太尝了半碗,欢喜道:“这个好,多加几碗水的事,能省不少东西呢。而且,滋味也挺好,保准连老人孩子都喜欢吃。”
果然,等收完摊,老太太回来邀功:“今天的疙瘩汤很快就卖光了,都说用料足,半个工分一碗,也不贵,回家再加点水,就够一家子喝了。我觉得明天可以多做点。”
随着春耕的开始,又到了吃野菜的时节。山坡上,地头边到处都是挖野菜的人,孩子居多,没有活计的大人也都去了,毕竟也是吃食,能填饱肚子。
没事的时候,大妞就带着家里这些孩子每天穿梭于山间地头,一个时辰下来,也能收获不少,连小宝和小安的背篓里也装得满满的。
“娘,你看我们今天又挖了好多,记得给我们发工钱啊。”
“知道了,你个小财迷。”
择捡干净,整整齐齐码好,再用草绳捆牢,让赵顺早晨一起带去镇上。除了供应给如意酒楼外,也往面馆送,煮面时放上一把野菜,绿莹莹地看着就好吃。
工地小吃摊的疙瘩汤里,也放些切碎的野菜,味道更增色了几分。
小安这小家伙,自己家里人挖野菜得钱,自己知道就行,他还给周围一起挖野菜的孩子们显摆。本来是藏着掖着的事,这下好了,别的孩子还以为我这儿收野菜。一个个跑过来,将满满的背篓递给我,还眼巴巴地瞅着。
得,一人给了一文,就当发善心吧。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天天来送,竟还有大人跟着过来的,幸亏都是些老弱妇孺,也就都收了。
野菜遍地都是,收得多了,当天也消耗不了。只能洗净焯水晒成菜干,存储起来留着慢慢吃,省得回头不够了还得到处买。
东跨院挖了一个大大的地窖,冬暖夏凉,东西放进去也不会受潮,保存好了,几年都不会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