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生意
接连十天赵僖过得水深火热,整个人瘦了一大圈,若非赵大富这位堂叔拿捏着火候,赵僖连三天都撑不过去。
赵僖早出晚归,许妇的搓绳大业如火如荼,十天内婆媳俩靠着简易的木托搓了近二百里长的各类绳子,配着许妇指导祖宅的人编织的袋子,能装满满一车,只等明天送赵僖去县学读书,顺道送去苏云的铺子。
次日一早,许妇领着便宜儿子和赵大富父子走上了去县城的道路。
许妇打扮的很朴素,脸也被幕笠遮挡大半,让人看不清年纪。
赵大富父子老民装扮,显得老实巴交。
而赵僖黑瘦的脱了相,若非穿着学宫服饰,活脱脱一个河工人士。
记忆中许妇仅来过县城三次,一次是从外界进屹县,两次为儿女定娃娃亲,屹县对她来说很陌生。
检验了凭证,几人顺利进城,先送赵僖进学宫,又到苏云家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赵大富父子从苏云铺子过来接许妇往回赶,老马的速度并不快,赶回村子已是傍夜时分。
赵大富父子送许妇到院外,留下二十金匆匆离开。
麻布袋子有例可依,苏云提前结算了钱,许妇分成六金三,加上祖宅做的草袋子,赵大富凑整给了二十金。
十天的货售出了半年的收益,许妇稍稍客套一番也就收了。
大不了以后再补,何必在小钱上计较。
许妇进屋周茹还没吃饭,婆母第一次出门,她心里空落落的。
见婆母回来,周茹连忙将锅里煨着的吃食端出来。
周茹没问卖出多少钱,许妇还是将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自家的钱还未结算就有二十金,结完那得有多少,周茹激动的算不过来。
许妇说了一句没出息,要将钱递给周茹收着,周茹忙说她要带着孩子,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婆母操持,她再把着钱不像话。
许妇当着周茹的面放好钱,吩咐周茹早些休息,自己才梳洗打理自己上床睡觉。
忙了两天,山路跑了百余里,虽说没用脚走路,但疲惫还是止不住,一觉睡到大天亮。
醒来已是日上三竿,周茹正坐在桃树下搓薯麻丝,脸上消了肿嘴角也没了火泡,迎着阳光显得明艳动人。
蹲在厨屋外的墙角,许妇呲着牙洗漱完,就着咸菜喝了碗粥。
吃饱喝足,开始干活。
把一个个木盆内泡好的麻丝捞出来控水,又掐着周茹搓开的麻丝按进盆里,盖上石板,将水添满。
婆媳俩各干各的,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等大宝小宝闹腾,许妇就让周茹停下来看着。
中午吃饭前,两人将明天要搓的麻丝都泡到木盆里。
秋收完地里种上耐寒的种子,村里也清闲下来,村长家包了山上所有的薯麻杆,老郎中带着木匠篾匠教村里人编篮子,等村民手熟了篮子多了,一块拉县城去卖大钱,不用村民零零散散的自己去卖。
至于老赵家的姑爷要抽两成,那都不叫事儿,别说人家愿意分娘家一半,全给娘家了关村里人啥事,总比自己背着筐挎着篮跑县城卖强。
有个稳定的地方卖,村民再也不怕白跑百十里山路,哪敢眼红赵僖家,万一惹了人家,老赵家的姑爷不收他们的篮子咋办。
下午赵大富家的俩儿子送麻皮过来,许妇正踩着搓绳机。
等两人把麻布抱到屋檐下,许妇招呼两人过来。
“二娘。”
“回去跟你爹讲晚上给两匹马加点料。”
村里忙活了半个月,上午她去看了一眼,大大小小合格的篮子有四五百个,差不多可以装大半车子,是时候让村民们见到钱了,顺便将练手的东西处理掉。
“你三爷那边挨家挨户算算做多少了,都收上来。明天我再跑一趟县里,往后你们跟着你爹跑。”
叫两人帮着量搓好的麻绳,几人将麻绳搬上车,许妇才放两人回家。
一辆车上三个人,路上没碰到山匪路霸,屹县对辖区治安管理很严,只要有地方上报,武备处的杀才们必定追根溯源斩草除根。
擦黑进城,几人都累的不行,货物都没卸就吃了点东西睡了。
第二天早上苏云急着去卸货,许妇也跟去了。
天刚亮商铺前就挤了不少人,应该是苏云提前放了风声。
两人见前门堵住了,只好转到铺子后面。
进了门,许妇见东西卸的差不多,就叫来赵大富。
“小云来,你大叔家秸秆袋草袋各三百,秸秆袋四铜,草袋五铜,二十七金。这两种袋子年前就不送了。 ”秸秆袋草袋苏云铺子自己用,加上这次送来的足够铺子用到年后:“麻袋一千五百个,一个一银二,一百八十金,抽两成余下加二十七金合一百七十一金。”
苏云复算一下,数目没错。
“娘这边两股绳二百里,一里二金五,三股一百五十里,一里三金,五股一百里,一里四金,七股五十里,一里五金,合计一千三百五十金。”钱数看似很大,其实很便宜,一根十米的粗晾衣绳在县里吃碗清汤面的钱,也就是没有成本,不然挣不了多少钱:“薯麻算买村里的,算上咱家和你叔家的人工,余下你我一人六百。”
岳母做的绳紧实不易散,即便泡进水中晒干后和新的没两样,上次送的险些不够卖,苏云感觉钱拿得有些烫手。
许妇暗暗腹诽,说好钱两家分,推来让去的,有毛病吧。
不容苏云推拒,许妇直言钱是给赵姰的,堵住苏云。
“竹筐竹篮有大有小,竹筐二百一,大的二银四铜小的二银合四十八金,竹篮三百七,大的一银六铜小的一银四铜合五十八金,共计一百零六金。”
竹制品的前道工艺繁琐,为了使村民进行制作的物品更具竞争力,许妇在村民制作物品时增加了烘培印染工艺,很多小的物件这次一个也没有拿来,只送来几种大的竹筐竹篮试水。
接近市场价一半的售价和优良的品质,许妇等人认为今天苏家商铺的销售量一定好到爆,一旦这边的返响不错,从明日返回村子后,往后村民制作的竹制品将供应全县,抢占所有乡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