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粉色回忆 > 第39章 动静之间

第39章 动静之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动静:动若脱兔,静若处子;动是做事,静是用智和修行。

    《黄帝内经》描述各个时代和各种人:

    上古有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这句话,就是从动态的可以把握天地阴阳消长的要领。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说吐故纳新,保养浩然正气,超然独处,使筋骨肌肉以及整个形体与精神达到高度协调。就是此其道生。一阴一阳之为道,动静相宜契合养生之道。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就是与四时合其序。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就是远去凡人,脱离俗世。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其次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这是符合上古真人的养生之道。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不殆,知止不辱。必要时,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刀山火海。定位以后,才能安静下来,考虑事情,才能成功,有所得。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动的循环。

    静,就是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静止的要求。

    就是在《大学》中,给出了动和静的标准。

    至圣者: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静下来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世界的变化,感觉到的是周围一切的凝固。动起来就像鹰扑猎物,瞬间的稳准狠,让猎物无处藏身。要动静相随。

    人生的各个阶段,就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荣格说,认得或“认知”的意识在第一阶段中是一种无政府或混乱的状态。第二阶段,即经发展的自我情意结,是一种君主的或一元的局面。第三阶段是另外一种向意识推进的步骤,是种对于自己之分离状态了若指掌的状态;这是二元的局面。

    小孩子那复杂的心灵生活,对于父母亲、教育家和医生来讲,却是个最头疼的问题;然而在常态下,儿童并不会为自己带来真正的问题。

    对于青春期中问题之来源,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由于现实生活的需求才导致孩童时代梦想的破灭。如果一个人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其过度到事业的难关也许会很顺利就过去的。可是,如果他的固执与现实有了冲突和错觉,那么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二元阶段的主要特色便是其生活水平线的扩大,而反对便是针对它而发的。青春时代的葡萄美酒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显得更清醇,而是愈来愈浓浊的……

    在管理决策时,必须占有情报。需要两种情报一种是必须掌握各个具体系统人员和机器,以及成本等数据资料第二种就是需要理论说明一旦某一变量改变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同时必须懂得各种变量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了解人的五个发展次序。

    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敬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具体的说:

    生理的需求:包括人体的主要需求,如对食品,水,性的需求。在一切需求都未得到满足时,生理需求就起支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需求都不会构成激励的基础。马斯洛认为:“缺乏食品安全爱情和尊重的人很可能对食品的渴望比其他任何东西的需求都更为强烈。”

    安全的需求:随着生理需求的满足,高一层的需求就变为更重要的需求了。安全需求包括防备生理损伤,疾病,经济上的灾难和意外事情的发生。从管理观点上看,力图保证有工作的安全感或企图获得财政上的支持。

    社会的需求:这种需求与人的社会性和人对交往的需求有关。在需求层次的结构中,这种需求脱离前面生理需求和类似生理需求的层次的起始点。这层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影响个人的精神健康。

    尊敬的需求:包括自尊需求和得到别人尊敬的需求。这种需求满足会得到自信心和威望感。

    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这种需求是“人希望变得越来越完美的欲望。”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一切的欲望。这将意味着个人将充分实现其天才和才能的潜力。

    所以,动是永恒的,静止是暂时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