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岁岁平安
陈平安一整天都是恍恍惚惚的。
郑大风忙前忙后,清冷的院子里来了不少大人,陈平安只是呆呆的看着一切。
直到在山上,眼前的土堆越来越高,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陈平安才知道,以后自己就没娘亲了。
纸钱烧的很慢,郑大风临走前嘱咐过,纸钱买的不多,一定要等到天黑,才能烧掉最后一张纸钱。
坟前的陈平安把手伸到纸钱火苗旁,也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最后一点火光熄灭,陈平安才朝山下走去,一路跌跌撞撞,平日里走惯了的山路,今天却是那么难走。
回到家缩进被窝,陈平安这才蒙着被子大哭起来。
平平安安。
入睡前一直呢喃着这四个字。
也是娘亲昨夜念叨最多的一句话。
第一次,陈平安一觉睡到了午后,而且是被人喊醒的。
齐先生敲了很久的门,才看到眼睛通红身形单薄的陈平安开门。
“对不起,我还没有洗漱干净。”
陈平安有些慌张。
“不让我进去吗?”
陈平安这才侧身,请齐先生进门。
家里没有茶叶,也没生火,陈平安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齐先生只是打了一眼院子,然后从怀中拿出一本书递给陈平安。
《道德经》
“书里写的不见得都对,有些道理你现在不一定会懂,但是书里总归是前人的传承,值得你去学,值得你去做。”
陈平安双手接过书本,深深鞠躬。
“往后,多去学塾,要读这本书,你还有很多字要认!”
齐先生说完,便转身出门离开。
陈平安没有翻书,而是将其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一个木盒里。
然后洗脸漱口,清扫院子里的积雪。
简单吃了口饭,这才拿出仅剩的一些铜钱出门。
先去找到了郑大风,这才由郑大风带着挨家挨户敲门,递上一枚铜钱,然后深深鞠躬。
都是昨天帮陈平安处理后事的人家。
一趟下来,最后只剩下三枚铜钱。
郑大风没要。
“往后帮我送信,十封信一个铜板。”
郑大风说完便匆匆离去。
陈平安回家后,没有将那三枚铜钱放进陶罐,而是跟床底下的瓷片放到了一起。
身无分文的陈平安,只剩下半袋白米,一筐鱼干,一坛腌菜。
这一天,刚好六岁半。
郑大风没有骗人,只要送出去十封信,就会有三个铜板。
不过这个活不是每天都有。
以前从来没踏足过的桃叶巷,杏花巷,包括全是富贵人家的福禄街,都有了陈平安的身影。
陈平安也才知道,原来李宝瓶的家门口是有两尊石头狮子的,福禄街的地上都是铺了青石板的,自己的邻居宋集薪也会收到很多书信
甚至,忘了从何时起,宋集薪家开门取信的人变成了一个小丫头。
马家的老婆婆嘴巴最毒辣,李家的老奶奶偶尔会给自己小食,郑大风的小木屋原来有许多书。
虽然依然清瘦,但是陈平安的脸上,在这个冬天里确实越来越白净。
“陈平安,郑大风真给你钱?”
李槐蹲在翻过来的板凳上,小手通红,转头问道正打算推板凳的陈平安。
“真给。”
陈平安弓着身子,用力一推,板凳载着李槐就在冰面上滑出去很远。
停下来后,李槐又把板凳推回来,换人。
“那你的钱呢?要不去咱俩买点爆竹,到了晚上点了扔到郑大风屋子里,让他给你加工钱,不然天天给他扔爆竹!”
“你就不怕你爹打死你!”
“没事,我爹这段时间不在家,现在我是老大!”
陈平安无奈摇头,只是还没蹲稳,连人带板凳就让李槐给推翻在地上。
“不好意思,用力过猛!”
李槐笑呵呵,装模作样要去扶陈平安起来。
早就习惯了李槐使坏,陈平安也不生气,只是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雪花。
“你再这样,我就喊顾粲揍你了啊!”
“我错了行不,那个小王八蛋每次都下死手!”
“不许骂人!”
李槐将板凳重新放好,一脸真诚的看着陈平安:“你不让我推你,那我就上板凳了啊,你使点劲,看看能不能一把推到老槐树下面去!”
陈平安直接提起板凳朝着泥瓶巷走去,李槐瞬间急了:“你不推我就跟我姐讲你坏话!”
陈平安头也没回。
李槐跳脚大骂。
“李槐,你在骂谁呢?”
“当然是陈”
李槐猛然发现声音很熟悉,转身一看,李宝瓶正搓一个雪球,一脸笑容。
“我骂我自己呢,这不刚才摔了一跤,我可真是不长眼啊!”
李宝瓶点头,这才朝着陈平安飞奔而去,甚至还在冰面上滑了一段。
“厉害厉害!”李槐生怕小宝瓶听不见,大声喊着,一边喊一边开溜。
陈平安转过身,正好瞅着一个红球朝自己而来,速度极快,赶紧扔了板凳张开双手去接。
不料小宝瓶稳稳停在身前。
“厉不厉害?”
“走路慢些,走路慢些。”
小宝瓶在厚厚的棉袄里掏了半天,这才拿出一个纸包递给陈平安。
“奶奶让我给你的,我捂在袄子里,热乎着呢。”
陈平安接过纸包,还没打开,就闻到了肉包的香味。
“谢谢,帮我转告一下你奶奶,就说谢谢。”
小宝瓶点了点头就转身开始助跑,然后脚下一顿,呲溜一下就滑了出去。
看的陈平安直摇头。
不过,下次去福禄街送信,一定要当面给李家老奶奶说声谢谢的。
一手拖着板凳,一手拿着包子,陈平安快步朝家里走去,迎面却看到隔壁家的小丫鬟拎着食盒走了出来。
“你是宋集薪的丫鬟?”
后者没有回答,嫌弃的看了一眼陈平安便走出巷子。
那种眼神陈平安已经习惯了,只是跟马家老婆婆的眼神有有些区别,陈平安总觉得小丫鬟的眼神里,多了那么一点点可怜。
两个肉包子,可以吃两顿呢,陈平安的心情没有被小丫鬟影响,转身推门。
自从学塾放了年假,陈平安与小镇那些年龄相仿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多了一些,顾粲和李槐经常敲陈平安家大门,嚷着推雪车打雪仗,也经常碰到风风火火的小宝瓶,还有一些不怎么熟的孩子,但那些孩子都不怎么搭理陈平安,看陈平安的眼神跟宋集薪家的小丫鬟差不多。
至于刘羡阳,直到除夕那天大门都是紧锁的。
陈平安已经买了红纸,认认真真给自家写了一副春联。
梅花香自苦寒来,柳絮风随暖日浮,岁岁平安。
是请齐先生写在白纸上,陈平安拿回家一笔一划照着写下来的。
十八个字,花了陈平安小半天时间,搭上梯子用浆糊贴好之后,这才心满意足的站在门前欣赏了好久。
宋集薪家也是贴了春联的,只不过红纸要比陈平安的大了许多,红纸上的字也是金色的。
破天荒的,小丫鬟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送到了陈平安面前。
“煮太多了,吃不完,坨了又不好吃,主人让我给你端一碗。”
陈平安没有立马接,而是转身快速进门,不多会端了一碗金黄金黄的炸鱼干。
“我自己抓来晾干的,很香。”
这一次,小丫鬟的眼神不是嫌弃,而是不可思议。
用鱼干换了水饺,陈平安觉得合情合理。
只是小丫鬟回家后却被宋集薪骂了一顿:“这样,我就还是欠他一个粽子!”
小丫鬟也不害怕,就是默默嚼着鱼干,嘎嘣脆。
陈平安一个人吃过了团年饭,便坐在桌子前守岁,虽然很想念爹娘,但是陈平安没流一滴眼泪,紧紧盯着微弱的烛光,心里想着,过完年就离春季越来越近了呢。
初一早上,街上的行人并不多,陈平安脸蛋通红的穿梭在大街小巷。
到了中午,才给那些照顾过自己的长辈拜完年。
当然,怀里也多了不少压岁钱。
回家后从红包里拿出来,数了好几遍后放进了陶罐。
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初一下午,陈平安就又上了山,带着竹篾和细绳。
这种雪天,是最容易套住野兔的,而且正月里的野兔,也最值钱。
山间林子里的雪特别厚实,陈平安虽然头上冒着汗,但还是冻得直打哆嗦。
后背出的汗,被风一刮,比雨水更凉。
下好了套,陈平安才下山回家,期盼着明天能多逮到几只野兔。
现在每晚入睡前的陈平安又开始了呢喃。
挣钱,进学塾,考功名,再挣钱
初二一早,陈平安打算上山收野兔,只是路过老槐树的时候,看到了老槐树下面围了一大堆人,李槐正在拼命的往人堆里挤。
陈平安好奇的走了过去,一把抓住了骂骂咧咧的李槐。
“里面在分吃的?”
“谁稀罕吃的啊,里面是个算命的,可厉害了,一算一个准!”
“算命的?多半是糊弄人的吧。”陈平安嘴上这么说,但实际上也是想去算一算的 ,不算别的 ,就算自己什么时候能发家致富。
“陈平安我跟你讲,那个算命的不随便算的,他有个麻雀,麻雀飞到谁脑袋上,他就给谁算命。”
“啊?”
陈平安试着跳了跳,不过依旧看不清人群中间的情况。
再低头,却发现李槐不见了。
“这儿呢!”
李槐竟是爬上了槐树。
“小心点,你别摔下来!”
“你快上来,我看到那个算命了,真还有个小麻雀呢!”
陈平安是不知道李槐怎么爬上去比他还粗的槐树的,绕过人群站在树底下抬头看着李槐,满脸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