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首席科学官 > 第32章 文渊阁观书

第32章 文渊阁观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

    李晋踏着欢快的步子,哼着欢快的小曲,欢快地踏进了文渊阁。

    这文渊阁乃是明代皇家图书馆,也是翰林院的所在地,这里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书籍和文献,其中就包括《永乐大典》。

    杨士奇正好当值,一眼看见了欢快的李晋,出门迎了上去。

    “哟,小李大人,稀客啊,怎么有空到文渊阁来了?”

    李晋见杨士奇迎上前来,脸上的笑容更甚,他收起小曲,拱手作礼道:“杨大人,下官今日特来文渊阁,乃是为了一睹《永乐大典》的风采。”

    杨士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笑道:“《永乐大典》乃我朝文化瑰宝,小李大人有此雅兴,真是难得。只是不知是否禀报陛下?”

    李晋点头道:“那是自然,刚从宫里出来呢。”

    “那好,小李大人这边请。”

    两人并肩穿过文渊阁的长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古朴的地砖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书架上,一卷卷书籍整齐排列,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李晋闻着这满屋的墨香,不禁感慨这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瑰宝层出不穷。

    可惜啊!后朝的百年耻辱,让多少瑰宝被劫掠海外!

    有我李晋在,必不会有后朝这百年的耻辱。

    哦不,连后朝也可以免了。

    杨士奇边走边介绍:“文渊阁所藏之书,皆是我朝历代积累的精华,其中《永乐大典》更是集大成之作,涵盖了天文、地理、医农、技艺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李晋点头,眼中闪烁着对珍宝的渴望:“杨大人也知道,我的科学院主管研究,我在工作之中常感知识之海浩瀚无垠,今日能有机会研读《永乐大典》,定能为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启示。”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存放《永乐大典》的专门区域。杨士奇指着一排排书架,说道:“这些便是《永乐大典》了。”

    李晋顺着杨士奇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函函厚重的典籍,每一函都用精致的木盒封装,封面上用金粉写着“永乐大典”四个大字,显得庄重而神秘。

    “这些便是《永乐大典》的正本,共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三千六百八十册,堪称我朝乃至世界之最。”杨士奇自豪地介绍着。

    “杨大人,可否让我一睹《永乐大典》的真容?”李晋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礼貌地问道。

    杨士奇微微点头,道:“自然可以。不过,《永乐大典》乃国之重宝,阅读时需格外小心,不可污损。”

    “那是自然。”李晋连忙应道。

    杨士奇随即上前,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取下一册《永乐大典》,然后将典籍放在阅览桌上,用一根细长的竹签,轻轻翻开封面,露出了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

    李晋走上前,凝神细看,只见字迹工整,墨色浓郁,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书写者的严谨与认真。他不禁赞叹道:“《永乐大典》不愧是我朝文化的瑰宝,这字迹之工整,内容之丰富,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杨士奇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小李大人过誉了。《永乐大典》的编纂,汇聚了无数学者的心血,旨在传承和发扬我朝的文化。今日能得小李大人赏识,也算是不负众望。小李大人若需研读,还请移步阅读室。”

    “正有此意,那就有劳杨大人了。”

    杨士奇点了点头,然后吩咐身边的小吏:“去,给小李大人准备阅读室。”

    小吏领命而去。

    李晋仔细打量了一下这藏书室,只见四周墙壁由深色实木装饰,书架整齐排列,每一层都摆放着珍贵的典籍。

    书架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以保证空气流通,书架的材质经过特殊处理,既坚固耐用,又能抵御虫害的侵蚀。

    “杨大人,这盛夏的京师,潮热难耐,最易长潮生虫,这大典的纸张,可是特制?”

    杨士奇笑了笑,道:“小李大人果然心思敏捷。这藏书室乃是建立在庭院最阴凉之所在,可避免高温,而这纸张嘛,小李大人请看。”

    杨士奇打开了一册大典,翻到封面之后,一张颜色鲜艳的桔红色纸张显得格外瞩目。

    李晋仔细看了一下,又拿到鼻子前轻轻闻了闻,问道:“铅丹?”

    杨士奇不禁举起了大拇指。

    “小李大人果然博学广闻,这也能闻的出来。”

    李晋摆摆手道:“哪里,以前化学实验做多了,什么矿物质都见过一二。”

    铅丹,是一种含有铅氧化物的桔红色涂料,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

    杨士奇解释道:“这是用于防蠹的万年红纸,每一册的扉页和封底,都会装订一张。”

    李晋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这铅丹有毒性,可以毒死蛀虫,同时不易变质,使得防蠹效果具有持久性。”

    “确是如此。不过,这防潮的问题确实不太好解决。科学院既然专司科学技术发展,李大人可否研究个对策?”

    李晋拱手道:“杨大人既有托付,我科学院自当尽力。”

    回头先造个温度计和湿度计送过来,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除湿剂吧。

    这藏书室的室内的温度,最好在18至22摄氏度之间,而相对湿度保持在50至60最佳。

    这大典,可得好好保护呢。

    说话间,小吏回来禀报:“大人,阅读室已经准备妥当。”

    杨士奇拱手回了一礼道:“那就有劳小李大人了,您请。”

    杨士奇带着李晋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阅读室,室内摆放着几张宽大的书桌,桌上已经摆放好了笔墨纸砚,显然是为了方便学者们阅读和记录。

    “小李大人,请自便。若有需要,随时吩咐小吏即可。”杨士奇说道。

    “多谢杨大人。”李晋感激地行了一礼。

    杨士奇微笑着摆了摆手,然后退出了阅读室,留下李晋一人沉浸在《永乐大典》的海洋中。

    李晋拿着桌上细长的竹签,轻轻翻阅着书页,每一页都记载着丰富的知识,从天文地理到医农技艺,无所不包。他心中暗想,这些知识若能与科学院的研究相结合,定能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李晋开始在文渊阁内专心研读《永乐大典》。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伴随着沙沙的翻页声,李晋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的智者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晋完全沉浸在了《永乐大典》的世界中。他凝神细读,时而发出阵阵感慨。这部巨著中蕴含的知识和智慧,让他感到无比震撼和启发。

    果然是奇书啊!等老子哪天把复印机造出来,一定全部给复印一遍。

    就在李晋专心研究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小桂子的声音:“李大人,陛下有旨,召您即刻进宫见驾。”

    李晋从书海中抬起头,这才意识到已经过去了大半天。他整理好桌上的笔墨纸砚,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永乐大典》放回原位。

    “桂公公,烦请回复陛下,下官这就进宫。”李晋应道。

    小桂子在门外答道:“是,李大人,您和杨大人一起尽快赶去吧。”

    杨士奇也去?

    李晋纳闷,这才离开皇宫刚半天,朱棣这是又弄哪出?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