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章 各国军队
张译凡微微俯身,压低声音对大公主说:“语萱,那么其他五国拥有怎样强大的军队呢?”
大公主白了他一眼,略带讥讽地回应道:“连这个你都不知晓,难道你一直沉浸在女人堆里不曾出来过吗?”张译凡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但很快便笑着解释道:“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啦,如今的我已经改过自新了,好不好嘛!”
大公主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她认真地介绍道:“大汉因其漫长的边境线与蒙古接壤最多,所以大汉的强军数量也最为众多。其中有以惊人的穿插速度著称的霍家轻骑兵;有勇猛无畏、每逢战阵必定势如破竹的卫家重骑兵;此外,还有规模庞大的北军以及一些人数较少的特殊兵团。这些小型特殊兵团,人数最多的也不过千人而已。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一支仅有八百人的重甲步兵团,他们曾在一场激战中面对两千名蛮牛重骑兵时毫不退缩,并最终取得胜利,从此声名远扬于天下。”
听到这里,张译凡情绪激昂地追问:“语萱,你可知道那位重甲步兵团的主将叫什么名字?”大公主瞥了他一眼,回答道:“正是张辽!”
张译凡内心无比激动,他暗自思忖着,难道说眼前这个世界竟然将所有的大汉士兵都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吗?那么接下来的大秦、大唐和大明是否也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呢?
这时,大公主注意到张译凡陷入了沉思之中,便开口问道:“为何一提到这些兵团,你就如此兴奋呢?”
张译凡连忙摆手解释道:“没事,没事,只是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而已。”其实他心中暗想,自己毕竟也是个狂热的三国粉丝,当听到与张辽有关的话题时,实在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情绪。
大公主并未继续追问下去,而是接着说道:“大秦的军队又被称为‘杀戮之军’。译凡,你可知道其中缘由?”
张译凡正听得入神,突然被大公主点名叫起回答问题,不禁有种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的紧张感。
他定了定神,回答道:“大秦莫非有位名叫白起的猛将吧?”言语间透露出一丝期待。
大公主好奇地看着张译凡,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说道:“看来你对于其他国家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嘛,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温柔乡中哦!”
张译凡无奈地看向大公主那略带戏谑的神情,求饶般地说道:“语萱,能否别再提那件事了,我已经真心改过啦!”他深知之前的行为让大公主有些不满,但此刻只想尽快结束这个尴尬的话题。
“哼!”
大公主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缓缓说道:“没错,这个名为白起的将军的确在与蒙古的一次交锋中大获全胜,并且俘获了大批蒙古士兵。然而,这位白起将军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渴望乘胜追击,将敌人彻底击溃。但问题在于,他们已经捕获了如此众多的蒙古战俘,如何处理这些人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最终,白起将军下达了一道残酷的命令——杀俘。自那以后,蒙古便与大秦结下了深仇大恨,两国之间的战争变得愈发激烈,每次碰面都必定拼个你死我活。至于这段传闻是否属实,大宋其实也并不十分清楚,毕竟这只是从大秦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罢了!”
听到这里,张译凡心中暗自感叹,还是那个熟悉的大秦啊……紧接着,他连忙插话道:“若是此事当真,实在太过可惜了。”话音未落,一直在暗中偷听得齐国公突然发话:
“为何要说可惜呢?有时候在战场上杀敌或者杀俘也是迫不得已之举啊。”说完之后,他和大公主一同用充满好奇的眼神注视着张译凡,仿佛期待着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感受到两人的目光,张译凡稍显慌张地回应道:“不知大公主和齐国公可曾思考过,人们为何要发动战争……”
大公主与齐国公对视一眼后说道:“我们中原攻打蒙古乃是出于自卫之需,而蒙古进攻中原想必是贪图财富和领土罢了。”
张译凡插话道:“归根结底,开战的缘由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利益”大公主喃喃自语。
“利益”齐国公随声附和。
张译凡紧接着说:“正是如此,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不知诸位可曾察觉,蒙古竟是愈战愈勇,而中原五国却是每况愈下。”
大公主此时反驳道:“并无此事,我中原五国之中,唯有大宋重文轻武略显疲态。其余诸国皆日益强盛。”
齐国公亦在一旁附和大公主所言。
张译凡则阐释道:“蒙古以骑兵为主,且举国皆兵。但凡攻克城池,便将城中财物洗劫一空,无论物资抑或人口,统统带回草原。反观中原五国,大多据城坚守,徒然耗费无数资源。
即便深入草原作战,亦难有成效。”消耗远远超出收获。长时间的战争不仅会让资源迅速枯竭,更可能导致中原五国内部产生强烈的厌战情绪。这种差异正是农业国家与以劫掠为生的国家之间的本质区别所在。
齐国公急切地插话道:“那么说白起将军杀敌俘是正确之举咯?否则将来这些人仍有可能被蒙古人赎走啊。”
张译凡回应道:“即使要赎,也总好过直接杀掉。”接着他话锋一转,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若换作是我,我会将这些战俘全部带回。待到蒙古前来赎人时,便可向他们索要钱财。普通士兵每人一百两银子,百户则需五百两,千户五千两,而部落首领更是高达十万两!”
大公主急忙质疑道:“译凡,蒙古怎会轻易答应如此高价?若真按此赔偿,恐怕蒙古会遭受重创……”
张译凡耐心解释道:“他们若不肯赎人更好,如此一来,我们手中便多了一支俘虏组成的军队。从中挑出部分忠诚可靠之人放归故里,他日攻打蒙古时,还能有熟悉地形、充当向导之人相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