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现实与梦想
九十年代东北的农村大多数还是土房土瓦土路,家家还都不富裕,那时候如果是万元户就已经是很有钱了,种地还在用骡子、马或者是牛,开着拖拉机种地都已经是很神气了。自行车不是家家都有,有摩托车的家庭更是少之甚少,更别提四个轮子的小轿车了。孩子们的玩具大多都是自制的不需要花钱买,用破车胎剪个皮筋,旧布缝个口袋,木头做的冰猴儿,几分钱买的玻璃球都是孩子们的至宝。春天去山上挖野菜喂小鸭小鹅,割榆树条回来给大人编篮子,夏天在草丛里捉蚂蚱,随手在园子里摘个黄瓜扔水缸里,拔凉拔凉的吃着别提多爽了,秋天躺在苞米堆上数星星,捡收完地里落下的粮食,冬天穿着大棉袄二棉裤围着铁炉子烤土豆烤地瓜,那个年代虽然穷,但大家都很快乐!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像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朝气,阳光,明媚,活泼,可爱!刚刚步入初中的校园,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也是如此的陌生。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一起骑着自行车驰骋在乡间的小路上,奔赴到离家十多里路的乡镇中学上学。上岗下坡的土路,背着书包钻火车过轨道,是那三年每天必有的历程。
那个年代学校还没有食堂,也没有什么免费的营养餐,学校门口有一个小小的卖店是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老板一家人都很胖,憨憨的,也很实在,他家一元一份的盒饭既实惠又好吃。铁路东的一元钱一碗的狗肉汤冷面,小卖店一毛钱一张的大辣片,学校门口两毛钱一串的铁板豆腐串,是那个时候的回忆。
1998年8月27日,孔一红早早的起来洗脸,查看自行车轮胎是否饱满,那是一辆军绿色的小型自行车,虽然是二手的,但对于孔一红来说已经是非常珍贵了,这台自行是爸爸春天去县城买种子给带回来的,虽然孔一红心里也十分想拥有一台和其他同学一样崭新的自行车,可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样一台自行车已经是一种奢侈了,她不能再有更多的想法和期望了。今天是她初中开学的第一天,妈妈也早早的起床为她准备了早饭,并且还给了孔一红一块钱用来买午餐,正在她吃早饭的时候,同学姜珊珊已经到她家大门口开始喊她上学了,她赶紧扒拉几口米饭放下筷子,背起书包跟着姜珊珊骑着自行车向学校奔去。路上她们还碰到了几个以前的小学同学,一起结伴而行,那天天气很好,阳光透过树叶洒向大地,落下星星点点,她们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唱着歌,一边憧憬着初中的学习生活。那时的她们还不知道没多久就会有人辍学掉队,几年后有人考上了重点高中,考上了大学,多年后有人依然在家种地放牛,有人却参加了工作,当上了老板,她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