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 第九百零四章 两份榜文

第九百零四章 两份榜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陛下……”

    荀彧快步走来,面色有些凝重,来到刘赫面前之后,呈上了一份奏报。

    “陛下,数日之前,曹操在治下各城,发下招贤榜文,意欲广招各方贤士,共讨……共讨……”

    刘赫抬了抬眼皮:“共讨朕这个国贼吧?”

    他嗤笑了一声:“招贤榜?这曹阿瞒倒是想得出来。”

    荀彧说道:“陛下,曹贼此次,非同一般。他对前往投靠之贤士,给出诸多条件,高官厚禄自不必说,却有一条,当值得陛下慎重对待。”

    刘赫知道荀彧的脾气,他处事极为稳重,考虑一切事情,无论军政要务,都可谓是面面俱到,而世上能难倒他的事情,着实不多,能让他说出要慎重对待,那想必确实是有些棘手了。

    “什么条件,让文若都如此重视?”

    荀彧说道:“所有投靠曹营之人,但凡家族之中,有一人通过考核,得到任用,不论职位大小,便可免除家族一年所有赋税,再之后两年,赋税减半,再往后,也仅以四十五税一进行征收。”

    刘赫手中正在书写的笔,忽然停了下来。

    “这曹阿瞒分明是针对朕之新政而来,借此挑拨离间,拉拢士人之心。”

    “陛下慧眼如炬。”荀彧说道:“陛下新政颁布之后,不少士族大户,都多有不满。曹操如此榜文一出,自然引得众人归心,据各地送来奏报,单单近几日之内,便已有不下百余户大族,举家迁往曹操治下城池,至于变卖部分家产,分出族内几支前去投靠者,则更多出数倍。”

    刘赫闻言,眉毛挑动:“倒是不少。这其中可有什么当世名门么?”

    荀彧思索片刻,说道:“有。如颍川辛家,河东薛家,还有河东司马家,泰山……”

    “等等。”刘赫打断了荀彧:“你方才说谁?河东司马家?莫不是前任京兆尹司马防所在家族?”

    荀彧点头道:“不错,司马防正是河东司马氏现任家主。当年他因丁忧,辞去京兆尹一职,回乡守孝,这才有了杜畿接任。”

    刘赫对这些前因后果并不关心,他追问道:“司马氏有何动作?”

    荀彧有些不解,这河东司马氏,虽然也算大族,可也并无任何突出之处,不过他也没有多问。

    “启禀陛下,自陛下颁行新政之后,司马氏便一直忙于出售各地田产,宅邸,尤其将不少良田,从朝廷治下,置换到了曹操治下,如此行径,其居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刘赫脸色一沉,喃喃自语道:“司马懿……”

    “陛下说什么?”

    “啊,没什么。”刘赫挥了挥手:“走便走了,既然本身就怀有二心,因这些许利益所动,便能叛国投敌,即便留下,也迟早是朝廷大患。”

    他倒是宽心了,可一旁的钱理有些急了。

    “陛下虽然宽仁,然此事却绝非善事。各地大族,出售田产也好,族内分家也罢,一方面可以减少所承担之赋税,另一方面,伺机投靠曹贼,反叛朝廷。如此一来,新政施行之后,对赋税增收,必定收效甚微,且有间接资敌之效,不可不防。”

    刘赫也知道曹操此计诡诈,看起来十分简单,却是正中自己要害,如若放任自流,必定会令自己治下人口、田亩、赋税等遭到不小损失。

    他看了看钱理,又看向荀彧,见到荀彧虽然最初奏报时,还有七分凝重,可如今,他的脸上更多的却是自信与从容。

    “看文若神色,莫非已有对策?”

    荀彧上前道:“对策不敢说,不过些许浅见而已。臣斗胆观陛下气象,却也见到陛下胸有成竹,想来陛下亦有良策。”

    刘赫和荀彧,默契一笑,却让钱理满头雾水:“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啊?我怎么……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刘赫看着他这懵懂的表情,不觉发笑:“哈哈哈……道准啊道准,处理内政,核算钱粮,你是一把好手,至于这军机谋略,你就远不如文若矣。”

    钱理摸了摸脑袋,只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刘赫对荀彧说道:“文若向为朕知己,此计不必说出,朕便知文若所思所想,定与朕相同。”

    “臣也如此认为。”荀彧笑着说道。

    “既然如此,那文若自去办就是。”

    刘赫挥了挥手,荀彧领命之后,躬身退了出去。

    仅在半日之后,又一则招贤榜文,从洛阳城四门,由一队队骑兵护送,朝着四方疾驰而去,送至各州郡之中。

    这份招贤榜文,却是十分奇特,不但内容简单,行文也是堪称通俗至极。

    “朕由先帝禅位至今,已有多年,一直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每日所思,便是一统天下,令四海重归安定。如今益州刘焉篡逆在前,豫州曹操不轨在后,国事十分艰难。整顿兵备,迫在眉睫。”

    “然而国库空虚,难以支撑,因此朕颁行新政,致使诸多豪门大族,心生怨愤,背弃朝廷,转投贼人门下,其行虽然罪大恶极,却也情有可悯,朕不加怪罪,并通令各城,对这众多家族,不准刁难,一律放行。”

    “他们一旦离去,朝廷必有官职空缺,日后每年举荐人才,也定然难以凑足,此乃大好良机,但凡有识之士,该当趁此良机,前来归顺朝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刘焉老儿,病体垂危,曹操此贼,坐拥地利,也屡次难以战胜我军。待朝廷整兵完毕,此二贼转眼可灭,想来不过数年光景,那时天下归一,再无战事,一旦错过此时,大丈夫再想建功,却是悔之晚矣。”

    “不过朝廷法度,不可轻废,上至王宫贵胄,下至平民百姓,新政施行,人人必须遵守,无论谁来投靠朝廷,为国出力,要封赏,要爵位,都不在话下,若想要凭借功劳,对新政阳奉阴违者,这等自私小人,还是速速去刘、曹二贼麾下为好,大汉朝廷,煌煌天国,不屑用此等魑魅魍魉。”

    这份招贤榜文一出,引起了震动,却远胜于当日曹操的那一份。

    “陛下这份招贤榜文,行文未免也太……太不正式了吧?”

    “就是,我看这文采方面,陛下就输给了那曹操了。”

    “休得胡言。陛下这份榜文,虽然文采稍逊,却言辞恳切,既无吹捧之语,更无假话大话,我看比起曹操那份,要诚意厚重得多。”

    “说的也是。曹操那份榜文,一看便是文士代为书写,辞藻华美,语句靓丽。而这份榜文,却定是天子本意无疑了,单就此一节来看,在下也觉得洛阳天子,更为可信。”

    一时间,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人人都在议论这两份招贤榜文,整个大汉各处,都有人在犹豫不前,踌躇不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