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大清:闭关锁国?那还不造反 > 第158章 条约背后的真相

第158章 条约背后的真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晨曦透过紫禁城那精美的琉璃瓦,柔和而细碎地洒在宫殿那光可鉴人的金砖上。又是一个看似寻常却又极不寻常的新早朝,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一块千钧巨石压顶,令人几近窒息而压抑至极点。

    众臣身着华丽且庄重无比的朝服,整齐地分列于两侧,然而他们此刻的神色却全然不见往日那恭顺与平和之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肃穆与深深的忧虑。他们的目光时而投向那端坐在高高龙椅之上、尚显年幼且稚嫩的光绪帝,时而彼此间相互交换着满是疑惑与愤懑的眼神。这场中法战争,清军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起初的表现本是令人鼓舞、可圈可点,分明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可朝廷却令人匪夷所思地主动签订了那令众人倍感屈辱、心如刀割的条约,这让群臣们满心困惑,愤懑不平的情绪如即将汹涌喷发的巨大火山,在心中激烈地汹涌翻滚,难以遏制。

    “皇上,此次中法之战,我大清明明胜券在握,将士们在那烽火连天的前线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捷报如雪片般频频传来,为何如今却要签订这等丧权辱国、令人心寒至极、怒不可遏之约?”一位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臣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颤抖着身躯,迈着沉重而坚定的步伐向前踏出一步,声音沙哑却充满了力量与坚决,饱含着痛心疾首与无尽的悲愤质问。他那饱经岁月沧桑的脸上,每一道深刻的皱纹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国家命运的无尽担忧与沉重叹息。

    光绪帝局促地坐在那高高在上、威严无比的龙椅上,小小的身躯在这巨大且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中显得如此单薄、渺小而无助。他的眼神迷茫而无助,面对群臣那如汹涌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根本不知该如何回应。毕竟,这件关乎国家荣辱兴衰的重大决策之事,是慈禧太后直接一手插手决定的,未曾与他有过哪怕一丝一毫的商量,更未曾给予他丝毫的决策权。

    “皇上,这其中究竟是何难以言说的缘由?难道我大清传承数百年的尊严就如此轻易地被无情丢弃?”又一位面容刚毅、目光坚定的大臣挺身而出,他的声音激昂高亢,目光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仿佛要将这朝堂上的阴霾一举驱散。

    “皇上,您必须给臣等一个清晰合理的解释,给天下翘首以盼的百姓一个公正服众的交代!”更多的大臣纷纷义愤填膺地附和着,朝堂上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要将这宫殿的穹顶冲破。

    光绪帝的脸色愈发苍白,如同一张毫无血色的宣纸,额头上冒出了细密如珠的汗珠,颗颗晶莹剔透,仿佛是他内心惶恐与不安的具象化呈现。他试图开口解释,颤抖的嘴唇微微张合,嗫嚅着,可那稚嫩且微弱的声音在这喧嚣而激烈、如万马奔腾般的质问声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如此微弱渺小,瞬间便被无情地淹没,消失得无影无踪。

    “安静!安静!”太监那尖锐刺耳、竭尽全力的呼喊声响起,试图平息这混乱的局面,可在这如怒海狂涛般愤怒的海洋中,也只是泛起了一丝微不足道、转瞬即逝的细小涟漪,朝堂上的混乱与嘈杂只是极其短暂地停歇了片刻,便又如燎原之火般继续燃烧、蔓延。

    光绪帝紧抿着嘴唇,那嘴唇因过度用力而失去了原本的血色,苍白如纸。他的双手紧紧抓住龙椅那雕刻精美的扶手,关节因为用力而泛出令人心惊的白色,心中满是屈辱与无奈交织的痛苦。那一双原本清澈纯净的眼睛里,此刻充满了迷茫与恐惧,仿佛一只迷失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中的柔弱羔羊,不知所措。

    早朝在这一片混乱不堪、喧嚣不止的闹剧般场景中,如同一出荒诞不经的悲剧匆匆结束。光绪帝在太监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搀扶下,脚步虚浮无力地离开朝堂,那小小的、孤独的背影在群臣愤怒且失望的目光中显得如此孤独、落寞,令人心生怜悯与叹息。

    光绪帝匆匆离开,心情沉重如铅,脚步急切地直奔慈禧太后那奢华的寝宫。

    走进寝宫,光绪帝看到慈禧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华丽的榻上,双目紧闭,似乎正在养神,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

    “亲爸爸,我们为何要向法国投降啊,我们不是占据优势吗?”光绪帝的声音带着几分稚嫩的急切与深深的不解。

    慈禧缓缓睁开眼睛,目光中透着一丝冰冷的冷漠与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时国内动荡不安,局势错综复杂,万一再出一个和当年太平天国规模级别一般的叛乱又该如何?不还是得依靠西方列强帮我们平叛。所以此时不宜与法国彻底撕破脸。此时选择投降是当下最为稳妥的选择。”慈禧的语气平淡如水,却带着一种不可违抗、不容置疑的坚决。

    光绪帝皱起眉头,努力想要理解慈禧这番话背后的深意。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和不甘,但面对慈禧太后的威严,又不知如何反驳。

    “儿臣明白了。”光绪帝低下头,声音轻得如同飘落的羽毛,然后缓缓转身,脚步沉重地离开。

    慈禧看着光绪离开的背影,冷哼一声:“哼,小小年纪心思就如此不老实,还想和我争权,看我把你名声搞臭还怎么和我争。”

    光绪帝离开慈禧寝宫后,心情沉重得如同压着一座无形的大山。他漫无目的地漫步在宫中悠长的长廊上,思绪如同乱麻般万千。

    “难道真的只能这样无奈妥协?我大清的尊严究竟何在?”光绪帝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不甘。

    身边的小太监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回到自己的书房,光绪帝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那片看似广阔却又充满束缚的天空,久久不语,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像。

    这时,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悄悄求见。

    “皇上,老臣以为,此次之事,实乃国之大辱,切不可就此罢休。”大臣跪地,言辞恳切地说道。

    光绪帝目光一闪,流露出一丝希望的光芒,示意大臣起身说话。

    “但如今太后掌权,势力庞大,皇上您还需忍耐,等待合适的时机。”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脸上写满了忧虑。

    光绪帝握紧了拳头,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令人窒息的局面。

    日子一天天过去,如同流水般无声无息。光绪帝在宫中的处境越发艰难,如同行走在荆棘密布的险途。慈禧太后对他的监视越来越严密,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让他几乎无法喘息。甚至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慈禧也故意刁难,让光绪帝倍感压抑。

    而朝廷中,一些原本趋炎附势的大臣开始有意疏远光绪帝,转而向慈禧太后献媚,以求荣华富贵。

    但光绪帝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心中的信念和理想。他暗中结交一些有识之士,偷偷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治国之道,如同在黑暗中默默积蓄力量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光绪帝独自一人在书房,烛光在微风中摇曳不定。

    “朕一定要强大起来,重振大清的雄风,让国家走向富强。”光绪帝轻声对自己说道,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坚定的决心。

    然而,他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慈禧太后那敏锐而多疑的眼睛。

    “这小子,还不死心,妄图挑战我的权威。”慈禧太后得知光绪帝的暗中动作后,心中更加警惕,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光绪帝的控制。

    不久,宫中传出一些关于光绪帝的流言蜚语,说他年少无知,缺乏治国之才,不堪大任。

    光绪帝听到这些恶意中伤的传言,心中明白这是慈禧太后的阴险手段,但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他只能选择默默忍受,等待反击的时机。

    时光流转,如同白驹过隙。中法战争的影响逐渐在国内显现,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百姓们对朝廷的不满日益增加,怨声载道。民间的反清情绪也逐渐高涨,如暗潮涌动。

    光绪帝深知,若再不改变现状,大清将陷入更深不可测的危机之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