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英法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俄、美签订条约之后,满心以为俄、美“受恩深重”,定会知恩图报,为其在与英、法的交涉中说和。然而,这不过是清政府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
在那风云变幻的局势中,俄、美表面上敷衍着清政府,嘴里说着动听的言辞,可实际上,他们心中却怀着不可告人的阴谋。他们暗自希望英、法能从清政府那里勒索到越多越好的利益,因为凭借着最惠国条款,他们便能轻而易举地“均沾”这些好处。
十二日,英方发出通知,那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京城。消息中声称,如果清廷仍不作出决定,英军就要进军北京。消息传到宫中,咸丰皇帝怒不可遏,他那年轻而倔强的脸庞因愤怒而涨得通红。
“这群蛮夷,简直欺人太甚!朕要再次开战,让他们知道我大清的威严不可侵犯!”咸丰皇帝在朝堂上大声怒吼,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愤怒与不甘。
然而,桂良等人却深知开战的后果。他们在朝堂之下,面色凝重,彼此交换着忧虑的眼神。
“皇上,万万不可开战啊!如今我军实力悬殊,开战必败无疑。”桂良站出来,声音颤抖着说道。
花沙纳也紧接着附和:“皇上,此时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但咸丰皇帝心意已决,他无法忍受这般屈辱,执意要与英方一决高下。
不久后,英方提交了和约草案五十六条。那草案中的条款苛刻至极,“非特无可商量,即一字亦不容更易”。桂良等人看着这份草案,心仿佛沉入了无底的深渊。
在那艰难的抉择面前,桂良等人知道,若拒绝签订,战火必将重燃,而大清将面临更加惨重的损失。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他们最终还是与英方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
第二天,仿佛是命运的捉弄,又与法方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
条约签订之后,桂良才战战兢兢地上奏咸丰帝,极力陈述不可再次开战的原因。
“皇上,臣等深知此举有负圣恩,但实在是形势所迫。如今英、法联军兵强马壮,武器精良,我军若开战,必败无疑。只好姑为应允,催其速退兵船,以安人心,以全大局。”桂良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愧疚。
咸丰皇帝听着奏报,脸色愈发阴沉。他的双眼喷射着怒火,双手紧紧握拳,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你们这群无能之辈,竟如此轻易地向蛮夷低头!”咸丰皇帝愤怒地将手中的奏折扔在地上。
炮口下的谈判,结果似乎早已注定。咸丰皇帝满心的怒火无处发泄,只能把气撒在替罪羊身上。
不日,一道圣旨下达,命令耆英自尽。罪名是“擅自回京”。
耆英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他望着那道冰冷的圣旨,泪水模糊了双眼。
“皇上啊,老臣一心为了大清,怎落得如此下场……”他的声音充满了绝望与哀怨。
最终,耆英在凄凉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京城的天空,依旧阴霾密布,仿佛在诉说着这无尽的悲哀与无奈。那一份份屈辱的条约,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一个国人的心头。
在这历史的洪流中,清政府的软弱与无奈尽显无疑。但这也成为了日后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寻求变革的动力。他们深知,唯有强大,才能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唯有自强,才能让国家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