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死遁
“是!”贵妃低低应了一声,自去了。
她刚离开,王德笙便带着鬼七匆匆而入。
“皇上,经过排查,宫中身刻妖花者,共有七十九人!”鬼七低声汇报。
“七十九……”元允帝呵呵笑出声,“居然……有七十九人之多!”
“是!”鬼七点头,继续道:“这七十九中,其中五十人为女子,二十九人为太监,这七十九人,几乎是遍布各嫔妃宫中,有一些,甚至是嫔妃们的心腹大丫头!另,光是太后宫中,就有七名宫女,属下特意去观察过,都像是练家子!她们都是贴身服侍的宫女,一直紧随在太后身边!看样子,是在保护她,又或者,是监视也说不定,到底是何种关系,属下一时半会儿也瞧不出来!”
“那就慢慢儿瞧!”元允帝咬牙,“记得,千万不要惊动了他们!给朕使劲往深了挖,一直,挖到他们的骨头缝里!”
“是!”鬼七低声回应,顿了顿,又道:“鬼大那边刚传了消息过来,说是这一日明王殿下并无异动,除了……”
“除了什么?”元允帝问。
“他好像……有点……不正常……”鬼七挠挠头,一时不知该怎么描述,磕巴了半天,吐出两个字:“发春……”
此时的萧长安,正处难耐的煎熬之中。
到此时,他方知缠情二字的真正含义。
这个情yu,真是缠得他要死要活,坐卧不宁。
不管是睁眼闭眼,眼前便都是各种不可描述的画面。
以前,他偶尔会发春梦。
现在的情形,就是一直不停的发春梦,无止无休,缠缠绵绵,怎么也停不下来。
可怕的是,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了。
毕竟,梦里的苏青鸾,可不像现实中这么冷冰冰,她不会烦他,亦不会想方设法的跟他斗,在梦里,她柔得像一泓春水,眉间眼梢,俱是甜蜜情意。
“长安哥哥……”她缠着他的脖子,把小脸拱到他的怀里撒娇,小手到处煽风点火……
“殿下,小心了!”萧影的声音突然响起来,紧接着,大腿间一阵刺痛。
那疼痛令时将脑中那些绮思赶了去,萧长安得了片刻的清醒。
“殿下,你这法子,真管用吗?”萧影看着他,忧心忡忡。
萧长安皱眉咕哝:“这个,本王也不太清楚了!反正印象中,就记得有这样的方法了!”
“可再这么刺下去,你这腿,就成马蜂窝了!”萧影叹口气,把手里的粗针扔到酒里浸泡。
“那总比当太监强啊!”萧长安轻哧,顿了顿,又道:“在本王功力未恢复之前,你可千万要看好本王啊!不能让人看出本王中了缠情,这要是被瞧出来,本王的心事,就全暴露了!”
“放心吧!属下晓得的!”萧影点头,“属下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了!”
他说着,伸手往酒坛子里掏了掏,掏出一根又细又长的银针来。
“这是什么鬼东西?”萧长安惊呆了。
“良公子说,这叫长针!”萧影回,“他说,你要是走火入魔了,控制不住了,就让我拿这长针狠狠的戳你的的屁股,这样,你就会欲念全消了!”
“这么长……”萧长安扶额,“你可是听清楚了?该不会是欲念永消吧?”
“应该不会吧?”萧影眨眨眼,挠挠头,又咕哝起来,“哎呀,殿下,你这么一说,把搞混了,要不,属下再去问问吧!”
“你……”萧长安还想说什么,胸口突然又是一阵莫名的悸动,眼前再度浮现不可描述的画面。
“啊……”他难以自抑的发出靡靡之音。
“又来?”萧影叹口气,从坛里掏出针,又是一阵猛扎。
“苏青鸾……”萧长安龇牙咧嘴,“你等着,本王很快……就会……要你好看……你就等着……你搬着的这石头……砸肿你的小脚丫吧!”
“阿嚏!”苏青鸾突然接连的打了好几个喷嚏,耳根也一阵阵发热。
“苏大夫,您这是着了风寒了?”刘玉的兄长刘仁担心的看着她。
“无妨!”苏青鸾摆摆手,低下头,继续为刘玉施针。
刘玉的尸身自宫中接回之后,苏青鸾早已在刘家等候。
一个半时辰后,本已气息全无浑身僵硬的刘玉,此时突然低哼一声,睁开眼来。
“娘亲!”冬儿看到母亲睁了眼,欣喜的扑了过去,对着她的小脸,又亲又啃,眼泪哗哗的往下掉,嘴里却止不住的笑。
“我这是……又活了?”刘玉看着面前的人,一个个模糊的人影,渐变得真实清晰。
她看到了自己的宝贝儿子,看到了兄嫂侄儿,更看到了苏青鸾。
“你本来就没有死!”苏青鸾笑回,“你一直都活着呢!”
“苏大夫,谢谢你!”刘玉热泪盈眶,“若不是你提前想到这结局,事先塞给我那死遁之药,我这个时候,只怕已到阴曹地府了!”
“其实,该我谢谢你才对呢!”苏青鸾握住她的手,轻笑摇头,“你帮我们大家除掉了一个大祸害,现在外头,都放鞭炮庆祝呢!你呀,可是造福萧京人了!”
刘玉不好意思的笑:“我可没想着造福谁,我只是想要好好的活一回,活得像个人样!”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苏青鸾问。
“自然是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了!”刘玉回,“我不能再留在京城,否则,事情败露,会连累兄嫂的!”
“我这边有一条退路,可保你今生无忧!”苏青鸾道,“你可愿,去西关?那里如今有了很大变化,再不是寸草不生的苦寒之地,那里的人,性情豪爽,倒比这萧京城的人,更好相处!”
“如此,甚好!”刘仁惊喜道,“可是,这样的话,就太麻烦苏大夫了!我原本是想先将她送到一个远房亲戚那避着,可是,虽说是远房亲戚,一向来往也不少,又恐人追着寻了去,若是苏大夫您能牵线,将她母子俩送去西关,那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