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有些火药味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广播里传来了清晰的女声:“考试结束,请立即停笔。”顾司贤轻轻放下手中的笔,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最后一科的结束意味着自己完成了高中生活的一项重大任务。他迫不及待地收拾好东西,准备迎接接下来的假期。
顾司贤兴致冲冲地跑出学校大门,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他拿出手机,第一时间给蓝婉悦发了一条消息:“姐姐,我解放啦!”不久,蓝婉悦的回复便弹了出来:“恭喜啊,可以好好享受一下假期了。”
顾司贤曾设想过高考结束后要做很多事情,但真正放假的第一天,他却发现自己对这些事情提不起兴致。或许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已经让他有些疲惫,或许是因为心中的期待还没有被完全点燃。
就在这时,顾昔时提出了一个建议,让顾司贤去公司提前实践。但顾司贤是极其不愿意的,于是,一大早,他便跑到了清北大学。
来到大学门口时,蓝婉悦正在开小组会。顾司贤只能在门口等待。他环顾四周,看着这座充满学术氛围的校园,想到蓝婉悦还会继续在这读研,心中便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沈季寒路过时看到了顾司贤,他主动上前打招呼:“你是,悦悦的弟弟?”
顾司贤看到沈季寒,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敌意也有好奇。
“我带你进去?”沈季寒扬了扬手中的学生卡,试图展现自己的好意。但顾司贤却冷冷地回应了一句:“不用。”他并不想接受沈季寒的帮助,尽管他知道这样可能会让自己多等一段时间。
“悦悦在开会,等她出来带你,那可得好久呢。”沈季寒往前走了走,又回头看顾司贤。
“看你不像倔脾气啊。”
顾司贤没回话,只是默默的往前走了两步,跟上了沈季寒的步伐,沈季寒刷了卡,带着顾司贤进了校园。
在路上,沈季寒试图和顾司贤找话题聊天。
他问道:“悦悦说,你想考清北大学的工商管理?”
顾司贤点了点头,礼貌性地嗯了一声。
沈季寒见状,便热心地表示:“你可以问我啊,我对这个挺了解的。”
但顾司贤却回绝得很利索:“我不需要谢谢。”
沈季寒继续问道:“不是亲弟弟,怎么这么依赖邻居姐姐?”沈季寒这句话问出来,火药味已经悄悄燃起来了。
这句话让顾司贤感到有些不悦,他反问道:“这不是你应该操心和知道的内容吧?”
沈季寒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过分,他解释道:“我关心一下同学不行吗?”
但顾司贤却并没有接受他的解释,他冷冷地说:“你这个关心有点过分吧?”
“能看出来,我们一样。”
沈季寒的这句话让顾司贤有些纳闷,但很快他就明白了沈季寒话中的意思。
他淡淡地回应道:“是吗?我们应该不太一样。”
沈季寒追问道:“怎么不一样?”
顾司贤笃定地说:“结果不会是一样的。”
沈季寒听了顾司贤的话,并没有立刻回应。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才说道:“那我们拭目以待吧。”
两人说着,已经走到了教学楼前。刚好这时,开完组会的蓝婉悦走了出来。她看到顾司贤和沈季寒一前一后地走过来,有些惊讶地停住了脚步。
“诶?”蓝婉悦看着两人,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顾司贤见状,立刻跨过沈季寒,奔向蓝婉悦的身边。
顾司贤乖巧地喊道:“姐姐!”蓝婉悦对顾司贤笑了笑,然后问道:“他带你进来的?”
顾司贤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悦悦,差不多了,我们走吧?”沈季寒说完,朝顾司贤投去了一个挑衅的眼神。
“走?去哪?”顾司贤问。
“我忘了跟你说了,司贤。”蓝婉悦解释说,“有个交流会,所以已经确定了我的导师白老师,让我去。”
顾司贤的第一反应是。“他去吗?”
“你怕我去?”沈季寒问完,挑衅的意味更加明显。
顾司贤没有回答,只是一脸真诚的看着蓝婉悦。
“他不去。”
听完这个答案,顾司贤松了一口气,吓死了!
“但是他,送我去机场。”蓝婉悦又补充了一句。
顾司贤帮蓝婉悦拿着行李,一直走到了校门口,沈季寒打开后备箱,把蓝婉悦的行李放了进去。
“弟弟,不然我顺便送你回家?”走之前,沈季寒似好意般问了问顾司贤。
“不用,谢谢。”顾司贤嘴角耷拉着,有些不开心的和蓝婉悦道了别,看着沈季寒载着蓝婉悦离开。
气,很气!今天计划泡汤,顾司贤给司机打电话,接他去了顾昔时那。
敲了敲门,直接进了办公室,顾昔时抬头看了一眼。
“今天没有风啊,怎么把你吹这来了?不是不想来吗?不是有安排吗?”顾昔时好整以暇的盯着自己儿子看。
顾司贤坐在了顾昔时对面,依旧是一眼能看到自己爸妈的结婚证。
“安排没了。”
“发生什么了?”顾昔时很好奇。
“婉悦姐出去交流了。”顾司贤叹息。
“怪不得,所以,上我这干嘛来了?”
“爸,我要考驾照。”
“七月二十三,你才能考。”
顾司贤挠了挠头,距离自己十八岁生日还一个多月呢,真烦!
“怎么想起考驾照了?”
“别问了。”顾司贤不想说,别问,问就是让沈季寒刺激了。
“不过车可以提前看。”
“那我先谢谢爸了。”
“不过我有前提条件。”顾昔时是会抓住时机的。
“什么?”
“一个月,到生日之前,跟着张秘书工作学习。”
“不是!”顾司贤想反驳,怎么总想着让自己干活!
“想见的人不在,工作起来时间过得快点。”顾昔时当然看透了自己儿子,这也是适当的建议。
“行吧,就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