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巷子里的真相
9巷子里的真相
政和殿
夜色如墨,魏帝端坐在御案前,奏折堆积如山,每一份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的眼前,灯火摇曳,光影闪烁,仿佛与他的内心一样,充满了迷茫与不安。
“皇上,看您劳累了,请用这养神丸。”
魏帝用茶水把养神丸送下。
这养神丸是三年前来的国师配的,言称能养神聚气、延年益寿。近年来,魏帝常感疲惫,服用此药后确有奇效。他并非贪图长生,只盼能稳固帝位,待大皇子成材后再退位。
“几更了?”
“快子时了,陛下卯时又要起来,还是快快休息吧。”
魏帝点了点头,折子一合,躺在了龙床之上。闭上眼睛,可思绪任然乱飞:当今国事稳了不少,准格尔部落和苏木齐部落送去了两位公主,如今至少也表面依顺了。现在也就是要解决苗伊人一事 ”
苗伊人前来投诚之事依旧,可朝内半数臣子都在反对 自己如今也摸不准他们是什么意思。
说起苗伊人,他听小时听父皇说过,乃是前朝末期与唐家一同揭竿而起之类,本事天下云集相应唐军,将拥唐家上位。可最后入关之时,苗伊人头领却突然背刺,联合前朝在那大殿之中围杀唐家。可幸好唐家城外留了一批人,才从这围困之中杀了出来
自此,唐家人称帝,而苗伊人却和前朝遗老一起上了魏国的黑名单。
可十几年前,沉寂已久的苗伊人又在京城活跃起来,而当今政局初稳却也不易大肆对其进行绞杀,更何况苗伊人并没有大动作,只是开始经商,并且不停的向魏国求和。
魏帝也知道百姓的生活才刚安稳下来,军队急需休养,于是只好暂时派遣志在商旅的安王暗下打压其商业,另外派遣人时刻盯着其动向。
夜仍然继续,魏帝此刻想着尚在安稳的政局朝廷,可总觉得如此平静的深夜之海总有一天会掀起狂风巨浪
他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可是那一缕思路却又想青烟一淼,刚伸手就飘走了,确实只剩下自己在原地干着急,只有那心情愈加差了。
“睡吧。”
夜已深,曙光将至。
唐阳安下了学,一边往外思索昨天那个匣子和那个黑衣人。这件事情太奇怪,而且涉及到苗伊人和母亲,于是她便没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一个人。
拐进小书院旁边的巷子--那是条小道,平常没人走,可是离自己寝宫最近,阳安就经常走这条路了。
于是继续和小茹走,小茹在身后拿着书本不言语,阳安也在思索,两人静悄悄的,巷子里也是一片死寂,只有她们的脚步声在回荡。唐阳安不禁加快了步伐,想要尽快离开这个有些压抑的地方。
快出巷子了,巷口是一枝繁叶茂的老树,当立在那老树下面时,她听见了上方传来沙沙的响动声。
“贵人。”
那日的黑衣人果然从树上跳了下来。这次穿的是件极其普通的麻布衣服,可脸仍然被紧紧蒙住,头发也被裹起,看不到一点他的特色。
又是那故意压低的声音。
“看了那信,感觉如何?”
“写信的人,可是您?”
“是我。”
“小茹?”唐阳安想起自己那个胆小的小丫鬟,连忙回头去看。公主私会外男,光这事情就得吓死小茹。
可却看到早已依着墙睡过去的小茹。于是便也知道这又是眼前这人的手笔了。
“那您也算我舅舅了我想知道,那几封信背后到底有什么,您到底想要告诉我什么 ”
于是,唐阳安从那位舅舅口中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起义故事。
当年唐、苗两军一同前行,面对强大且根深地固势力庞大的前朝,他们决定联合,最后攻入皇宫一日再论功行赏,根据各自的贡献为部下册封,皇帝之位也有贡献而定。
可就在进宫的前一夜,苗伊人收到消息,称唐军已派人潜入苗伊部队上下,也早已和前朝势力联合,在皇宫之内布下重重陷阱,只等的明日苗伊进宫之时将其一网打尽。
苗伊首领又怎能做事不管,即使万般相信唐军,也不敢用手下几千万人的性命陪自己去赌这帝王诱惑于是只好按下消息,第二日称有法师算出此行不宜,需改日再行。
可那唐军却直接在苗伊军前敲锣打鼓,大声言语。语中具有苗伊人此次拖延有背叛之意。那苗伊军中的元大将军性子爆,怎得忍受这般羞辱,当下在军营中辞了首领,领着一路军马随唐军进攻:“堂堂七尺男儿,岂能因他人之污蔑而屈服?此等无端之言论,岂能玷污我苗伊军之清誉?我即刻便领兵前行,杀入皇宫,让那唐军与旧朝见识我之厉害!”然而,他人苦劝不止,将军仍然口中念念有词:“纵有埋伏,我手中银枪棒亦非虚设,胯下千里马亦非易于对付之辈!”
只闻营外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呐喊震天,却难辨哪方占得上风。想要出营查看,可才发觉苗伊军竟被唐军重重包围,进退无路,营后粮草亦在混乱中被付之一炬。身处绝境,将军们深知不能坐以待毙,遂拔刀上马,奋勇突围。待冲入皇宫,却惊见龙椅之前一片宁静,哪有任何战乱的迹象。唐军首领泰然自若地坐于龙椅之上,前朝皇帝垂首侍立一旁,殿下唯一的血迹,竟是元大将军跌落的头颅,令人触目惊心。
几个将军呆住了。
唐军背刺了。
“拿下反贼!”
自此,在百姓耳中的故事变成了前朝皇帝无能,苗伊人叛乱,唐军为前朝分忧拿下苗伊人,而后前朝皇帝自请退位让江山的妙谈了。
这番言论让阳安呆了,可是听此言论,眼前这位舅舅则定是向着苗伊人的,而唐家江山得来也并不光明。可行军打仗之间手段龌龊也是难免。而为何苗伊人又屡次投诚?难道真的如此大度?可这又和自己一个小小的公主有什么关系,烦的这位看起来位高权重之人多次来见?
“苗伊旧臣早已死尽,活下来的人也已有屈服之心。我们早就受够了东躲西藏,身负骂名之日。”
“帝王登座,龙椅下必然血肉纷争。我们也明白。”
“可如今也只想为苗伊人新人谋一个好前程。”
“当今陛下宽宏大量,没有围杀苗伊,可苗伊但凡粘上苗伊二字之人,官军农全全不可通行,也只能在商路上奋发。可是如今商业也被打压。我们也实在看不下去族人在这繁盛时代饿死,只好”
于是十三年前,鸳鸯主动请缨,孤身夜入元宵夜会。本以为可以或多或少改变苗伊人在陛下心中一番印象,可谁能想到那一夜过后陛下再没见过她,自己也刚生下孩子便去了
苗伊人也只得继续走商路,顶着重重皇权默默发展,如今虽仍被打压,却也发展出了点意思。又得闻唐阳安如今正的圣意,便打算前来一试。
“这是让我做李师师?” 她看过《水浒传》,知道宋江如愿诏安少不了李师师的一份力。
&34;我自希望父皇能够广纳贤才,使魏国日益繁荣昌盛。&34;此时,两人独处,无论阳安内心真实的想法如何,都只敢表达出愿意的态度。
尽管这一世她未曾亲身经历战争的残酷,但上一世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那场战争无情地改变了她,以及千万和她一样的普通人的人生轨迹。
战争的恐惧早就刻在了她的灵魂里,根深蒂固。那个盛夏潮湿的树林即使十三年后仍然会出现在她的梦里。
她不愿再看到战火的硝烟,也不愿他人承受战争的苦难。
如果苗伊真如眼前这个人所说,有屈服顺从之意,那么他们的投诚,岂不是无形之中抹去了一番战火?
“在下之辈,苗伊遗臣,历经风霜,目睹家国变迁。四十年光阴荏苒,昔日恩怨已如过眼云烟,然心中望百姓安顺之意,始终未改。
今朝,陛下仁德布施,宽容大度,不再追究前尘旧梦。在下感激涕零,愿弃当年之执念,归顺新朝,以毕生所学,辅佐陛下,保万民平安,共筑盛世辉煌。
愿公主明鉴,在下之忠诚非虚言,实乃肺腑之言。望您代为禀报陛下,给在苗伊戴罪立功的机会。吾等必当竭尽全力,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望公主成全。”
那人看她仍然不语,居是直接跪了下去。
她震撼此人为民为族人之余,却也不禁感到害怕。
能屈能伸,为了族人可对她这般身份的人毫不犹豫的跪下。不知该说他是正直忍辱负重,还是心机深重?若有暗含其它心思
这人口中所言均为赞扬陛下之言,可明眼人都看出来,魏帝如今政策风格愈加偏执,朝中也见渐渐浮现出秦桧、侯景之辈。
苗伊此刻来犯,说是投诚,却
那人似乎也明白自己的话无法立刻消除她的怀疑,于是恭恭敬敬地站起身来,依然垂首。
“小人知道公主不会轻易相信。只希望您能再好好思索。”
“莫要,因为自己的犹豫,坏了天下百姓的安定。”
听着倒是全无前日那番嚣张,可是这话中却有自己若不劝说魏帝,便是害了天下百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