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 第175章 哪里有粮

第175章 哪里有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侯平到峄县这后,看到这里灾情控制的很好,民生也十分安定,便知道这里的知县必然不会是庸官。

    所以才会想到来找他询问真相,果然,李长春犹豫之后将他所知道的真相和盘托出。

    然后侯平便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通大话,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李长春的好感。

    李长春看到侯平的态度后微微一笑:“大人慎言……”

    侯平理解的点了点头:“本官省得,对了,刚才听李大人说,您已经被调离,不知要调去哪里?”

    李长春苦笑了一下:“下官被调去了临淄县。”

    临淄县可是历史名城,也是上等大县。

    李长春从中等调任上等大县,看似是平调,实则升了两级。

    侯平拱手道:“恭喜李大人高升了。”

    李长春苦涩的一笑道:“实不相瞒,其实这次的调动,下官心中也不安的紧,正是要有救于侯大人。”

    侯平好奇道:“哦,不知道李大人何事为难?”

    李长春叹了口气:“其实今年灾情最严重的所在地是青州府,下官被调任临淄县的主因就是去主持赈灾一事,明天将峄县灾民送走后,下官便要去上任了,可是下官一点把握都没有,去年青州颗粒无收,饥民四起,实际上咱们县里的灾民便基本上都是青州过来的。只是因为兖州府有严令,任何敢说自己是青州灾民的,不给赈济粮,因此无人敢说。”

    侯平闻言大喜道:“哦,就不知道青州有多少人受灾?”

    李长春摇头叹息道:“本官估计,此次受害,青州府至少有三成的百姓会吃不上饭。”

    山东共有六府十五州九十八县,总人口近七百万。

    济南、东昌、兖州三府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其次就是青州。

    虽然比不上这三个人口大州,但是也有近百万的人口。

    三成的灾民,少说也得有个三十几万,如果能把这些人都弄到通州去,未来几年就都不用为人口犯愁了。

    想到这里,侯平一时兴奋,下意识喊出一句:“太好了。”

    李长春当即疑惑的瞪了侯平一眼:“此等数十万百姓受苦之事,侯大人竟说太好了?这是何意?”

    侯平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道歉:“抱歉李大人,是这样,本官这次奉太孙殿下之令接山东灾民移往通州。可是本官这一路走来,总共只遇到两三万灾民,且愿意北上者,少之又少。这点人口,根本没法达成太孙殿下接济灾民的初衷。刚才看李大人说青州有三十万灾民,若是能把这些灾民都接去通州,就算是完成了太子殿下的交代。本官故而高兴,一时失了口,还请李大人见谅。”

    李长春这才神色缓和了一些:“原来如此,太孙殿下宅心仁厚,将来登极,我大明百姓可就有福了。”

    侯平想了想,然后从怀中拿出千两银票道:“李大人,本官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大人应允。”

    李长春道:“不知侯大人要说何事?”

    侯平将万两银票塞进李长春手中道:“李大人后日便要前往临淄县上任,这里有万两银票,麻烦大人将其换成粮食后一起带去,然后请大人上任后广招流民赈灾,将他们组织起来,本官晚几日,也会调集粮草前往临淄去寻大人。到时候再与您一起安排灾民北上通州事宜,您看如何?”

    李春起身,对侯平长长的一揖:“大人高风亮节,下官替临淄数十万黎民谢大人活命之恩。”

    侯平双手扶起李长春:“李大人不需如此,救灾如救火,只是不知道山东境内还能不能筹到更多的粮食赈灾?”

    李长春摇了摇头:“各大世家都有手中都有余粮,最多的当数衍圣公府,别家的粮食恐怕也不会有太多。不过就算去任何一家买,如果没有关系就算能买到一些,恐怕也是不可承受的高价。下官跟衍圣公府的管家有些交情,万两银票的粮食应该还是能够买到的,但想要再多的话,估计不太可能。就不知道大人有没有这此世家大族的关系。”

    全世界传承时间最长的家族必然非衍圣公府孔家莫属。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明太祖诏令衍圣公设置官司署,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

    之后的皇帝对孔府的修建可以说是越来越上心,历代都对衍圣公后代多有赏赐。

    嘉靖在位时,为保护孔府,经十年时间建成曲阜新城,盛极一时。

    在许多人眼中,孔家衍圣公府是文圣家族,是儒家圣地,说到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术、文化。

    很难有人会把孔家跟金钱联系在一起。

    然而事实上,孔家的财富甚至超越了大明皇族,注意是整个皇族的私有财富。

    当初福王就藩,万历皇帝给其赏赐了四万亩良田。

    这样巨额的田产将朝廷在整个河南的田地都划给了他还不够。

    最后不得不从周边行省又划拨了一些,也勉强只凑出了两万多亩田地给他。

    而孔家在全国各地却是拥有超过百万亩良田。

    孔家的田地有两个来源:第一种是祭田:就是用于补偿祭祀孔圣费用的田地。

    这种土地都是历代皇帝的赏赐,也较为集中,基本都在孔府周边。

    第二种就是私田,是孔府的人自己购买,这种田产较为隐晦,全国各地都有。

    经过两千多年的赏赐积累和购买积累,至今孔府的土地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当然,除了田产之外,孔府的财富也是骇人听闻,只是因为衍圣公的名头,无人敢置喙罢了。

    而类似孔府这样的家族大明还有很多,比如:陇西李氏、沛县刘氏、陈郡谢氏、琅琊王氏等。

    这些都是自古传承的世家大族,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远超皇权。

    实际上天灾到来,没有这些世家大族在背后囤积居奇,单纯的天灾很难对百姓造成这样巨大的伤害。

    每次天灾来临,都是这些世家大族乘机收割百姓财富的最佳时机。

    就比如这一次,山东多地的孔家粮商都已经限额售粮了,无论灾情再严重,也不见他们拿出一粒粮食来赈济灾民。

    对这些世家大族来说,灾民的命根本就不是命,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家族的命才是命。

    侯平跟衍圣公府没有任何交情,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也没可能从这样的豪族手中拿到粮食。

    “难道除了衍圣公府,就没有其他人有粮了?本官是拿钱购买,也不白要他们手中的粮食,这都不行?”

    李长春犹豫了一下:“没有关系的话,世家大族手中的粮食就不用想了,想从他们手中拿粮,难如登天。不过除了这些世家之外,听闻闻香教在数年之前就一直在屯积粮食,只是不知道能不能从他们手中买到粮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