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双抢后的插田
稻谷收割完后,马上就要插田了,我一直认为插田比抢种辛苦,是个技术活。
宁海辉,刘香莲一组于清早6:00就去秧田拔秧苗了,大家挑着簸箕,里面放着稻草,板凳,条件好的还放着塑胶深筒子。
清早,水还是有点凉,不过没多久就适应了。大家连续弯腰几个小时要把一天的秧苗全部扯好,秧苗一小把一小把扯出来,顺手摔洗几下,用稻草扎上,小孩子经常没把秧苗根扯出来,常常挨来不少骂声。扯好秧苗,慢慢站起来,感觉腰好酸、好痛;走路的时候,腰一下都直不起来,慢慢地,就好起来了,都是拔秧苗蹲的太久了,刘香莲,还在腰上捶了几下。
下午2点插田时,最是难熬时候,背上太阳晒,高温水中泡,腿上蚂蟥粘,扭着背扯头往后看望不到头。
插田前,先划好了格子,按着定好的格子插,就可以,就不会出错。
宁海辉、刘香莲两人就在相邻的位置上插田;两人不快、不慢的插着,偶尔说一两句话,也都是和插田有关的话题。不会聊其他的事,也不敢去聊敏感的悄悄话。不知为啥,插的秧苗有时插到脚印里,这时会把其他地方泥巴补过去,这样才能插稳,插整齐。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美观。
大家紧赶、慢赶的,一苗田一个小时左右就插完,每人插了两垄田,稍微休息了一下,喝点凉白开,还有自作的茶叶水,聊几句闲话。
这时卖冰棍的小孩的叫喊声响切田野:“卖冰棍了,冰棍1分一个,雪糕2分一个,好吃又凉快”。宁海辉听见了,就向着卖冰棍的小孩喊道,同时摇摇手:“小朋友,这里要冰棍”。小孩看见了,见生意来了,兴奋地朝这边田埂上跑来,生怕慢一点,生意跑了。
来到宁海辉插田的田埂上,宁海辉给每人买了一根冰棍或雪糕。同时亲手把一根雪糕送给刘香莲,当刘香莲接手雪糕的时候,宁海辉第一次近距离接近刘香莲,也许是出于紧张,也许是被刘香莲的美艳惊呆了,尤其是那鼓鼓的酥胸,让人看得心嘣嘣地跳。两只手碰到了一起。两人好像触电一样,立即分开了。刘香莲拿着雪糕,红着脸,跑开了。而宁海辉还傻傻的呆在原地,好像被什么怔住了,走魂了。
小孩卖完冰棍,雪糕,继续叫卖着,向着其他插田人群的田埂走去。
如今,农村里面,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了,靠种田已经不能满足一家人的开支。所以家里留的不是老的,就是小的。好多年了,都只有做一季水稻,也就是说没有双抢了。虽然辛苦,但和当年炎炎烈日下的“双抢”相比,就都不算什么了!
现在微信上一朋友发了一段感慨:有个人养的一条鱼死了,悲伤不已,他不想土葬,想给它火葬,把鱼的骨灰撒回海洋,让它回到母亲的怀抱,谁知道越烤越香,后来他就买了瓶啤酒就着下肚了。
很多事情,走着走着就忘了初衷……同样的道理,当你是一只猫时,记住你的梦想是一只老虎;而当你成为一只老虎时,千万记得你曾经是一只猫。
“双抢”经历是融入我血液与骨头里的农民记忆,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那个年代是苦的事情,现在想起来却是快乐的事情。因为单纯,所以快乐。
我们这一代人,经过了扮禾插田的洗礼,心底里就永远留着那份蓝天烈日、水田稻谷、父母汗水、绿豆冰棒的记忆。
我们经历的农忙“双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个人经历过的长征。
所以,“双抢”的记忆在,精神也就在,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归来还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