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大明不一样,皇帝皇后都是我的 > 第19章 收复失地

第19章 收复失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多尔衮完成了改国号这一重要举措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岁末年终。

    此时的他,并没有继续挥师南下的计划。

    或许是因为冬日的严寒让行军变得艰难,又或许是他想要稍作休整,以备来年再战。

    无论是何种原因,多尔衮都决定暂时停下南征的脚步,让士兵们得以休养生息。

    毕竟,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还与战略部署、后勤保障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养精蓄锐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就在这个时候,狼狈不堪且满脸落寞的李自成,率领着所剩无几的亲信卫兵,如疾风骤雨般马不停蹄地赶回了长安城。

    一路上,他们皆沉默寡言,心情异常沉重,就好似整个苍穹都沉甸甸地压在身上似的。

    想当年,这位闯王可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啊!

    可如今呢?真是造化弄人呐!

    此时此刻的他,早已没了往昔的威风凛凛,徒留一身的疲惫不堪,以及满心的垂头丧气。

    至于那些曾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多年的亲卫们,则亦步亦趋、默默无语地簇拥在其身旁。

    但从他们那一张张布满沧桑的面庞之上,同样能够清晰地看到丝丝缕缕的失望乃至迷惘之色。

    与此同时,在李自成返回长安的途中,他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不已的消息。

    多尔衮已经率领清军进驻北京城,并将金辽改称为大清。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自成怒火中烧,心中充满了愤恨和不甘。

    他想起自己辛辛苦苦修缮起来的皇宫,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享受一番,就这样轻易地被北方的鞑子夺走了。

    这座宫殿见证了他曾经的辉煌和荣耀,但如今却成为了别人的领地,这让他如何能不气愤?

    李自成暗暗立下誓言,一旦他成功召集起南方的主力部队,必定要与多尔衮决一死战,分出胜负!

    这次失败只是暂时的挫折,完全是因为自己手中的兵力不足所致。

    如果当初能够果断地调动所有南方的主力军参战,那么必然可以轻松击败多尔衮,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然而,事已至此,后悔已晚。

    不过,在宋献策与牛金星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向李自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将北方地区的所有军队全部撤回南方。

    这个决策并非轻易做出,而是经过了一番缜密思考和权衡利弊后的结果。

    李自成深知当前局势的严峻性,面对敌人强大的压力以,及自身资源的有限性,继续坚守北方可能会导致更多损失。

    而南方则拥有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和相对稳定的后方,可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这一决定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与风险。

    大规模的撤军行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同时要确保途中不被敌军追击或袭击。

    此外,如何安置好这些士兵,及其家属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李自成相信牛金星和宋献策的智慧和判断力,并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案。

    于是,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撤军计划,制定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保障这次行动顺利实施。

    宋献策和牛金星之所以劝李自成撤军,原因其实很简单。

    这些地方犹如三明治般被夹在大明和大清两国之间,若要坚守此地,则必将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之中。

    面对如此险恶局势,实际上根本无法守住这片疆土。

    既然明知难以固守,倒不如索性果断舍弃,撤回军队以保存实力。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伤亡。

    此外,大明和大清极有可能在这些地区产生摩擦甚至爆发激烈冲突。

    就让他们互相厮杀、纠缠不休吧!

    而大顺则可巧妙地利用这个时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假以时日,等大顺自身足够强大时,再看准时机出击,那么统一天下便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指日可待。

    李自成也深知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他决定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待时机再次崛起。

    李自成撤离北方边境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湖中,迅速激起层层涟漪,传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和震动。

    这一事件不仅让大明朝廷震惊不已,也令远在关外的大清朝廷警觉起来。

    然而,面对这一局势变化,多尔衮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和谨慎。

    他深知,此时并非与大明全面开战的最佳时机。

    因此并未派遣主力大军继续南进,而是只派出了一小部分兵力,去占领以京城为首的附近区域。

    在多尔衮眼中,李自成不过是一介草莽流寇,虽然一时得逞,但其实力终究难以与大清相抗衡。

    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固已有的地盘,积蓄力量,等待更好的战机。

    同时,他也密切注视着大明内部的动向,试图寻找出对方的破绽和弱点。

    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李自成撤军无疑是一个喘息之机。

    他们开始加紧整顿军备,加强边防防御,并积极寻求盟友支持,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威胁。

    而在民间,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走向充满了担忧和猜测,各种传闻不胫而走。

    此时此刻,大明南都的官员们,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当他们发现多尔衮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南侵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希望和决心。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派遣大量明军北上,收复失去的领土,阻止多尔衮进一步南下。

    然而,这个决定却引发了南都官员之间激烈的争论。

    一些人持谨慎态度,认为不应该轻易北上,以免与强大的大清发生冲突。

    他们主张在长江以北加强防守,守住现有的防线即可。

    另一部分人则坚信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战略。

    他们认为仅仅在长江以北防御是不够保险的,至少要将防线推进到黄河以北,才能更好地抵御大清的威胁。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之际,坐在龙椅上的朱兆武展现出了非凡的胆略和决断力。

    他认真倾听了各方意见,但最终还是果断地下达命令:派兵北上,收复失地,并在黄河以北部署兵力进行防守。

    朱兆武深知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抉择,但他也明白,如果不主动出击,大明将永远无法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

    他相信只有通过坚决的行动,才能够重振国威,保卫国土,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