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借兵抗顺
数日之后,位于宇夏城的洪辰,接收了来自北方帝都飞云阁的一封传信,从而获知了李自成遭遇失败一事。
实际上,关于李自成的落败,洪辰心中早已知晓。
尽管这个世界的历史存在一些偏差,但整体走向理应相差无几。
“登徒子,此事可是当真?”朱昊东满脸狐疑地问道。
洪辰并未开口回应,而是直接将信件递给了朱昊东等人,示意他们自行阅览。
“愚蠢至极!吴三桂这个蠢货,朕历经千辛万苦才将金辽逐出山海关,他竟然放他们入关!”朱昊东顿时怒不可遏。
听到这番话,一旁的吴应麒惊恐万分,赶忙跪地求饶,辩解道:“陛下息怒,家父绝对不会背叛大明,其中必定有所误解……”
“误会?你自己好好看看信里的内容……”朱昊东盛怒之下,将信件狠狠地扔向吴应麒的脸庞。
吴应麒颤抖着手捡起信件,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变得苍白如纸。
他抬起头,眼神充满绝望,“陛下,这一定是有人故意捏造事实,诬陷家父啊!”
朱昊东冷哼一声,“诬陷?如今闯王李自成已兵败如山倒,难道这也是诬陷?”
洪辰暗自叹了口气,插话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应对关外的金辽。”
“此时不宜内耗,以免敌人趁虚而入。”
朱昊东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愤怒,“也罢,先派人调查清楚再说。”
“吴应麒,朕限你十日之内查清真相,否则严惩不贷!”
吴应麒磕头谢恩,匆匆离去。房间里陷入了沉默,众人皆忧心忡忡。
洪辰望着吴应麒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暗自思忖:这人究竟怀着何种心思?他的离去是否会引发新的变数呢?
沉默片刻后,洪辰回过神来,转头对朱昊东说:&34;陛下,眼下形势紧迫,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加强防御措施。时间不等人啊!&34;
朱昊东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深知当前局势的严峻性,但内心却也充满了无奈和忧虑。
洪辰之所以再次提醒朱昊东,是因为他深知李自成难以守住京城。
以目前的实力对比来看,李自成的军队显然处于劣势。
而金辽则虎视眈眈,企图坐收渔翁之利。
洪辰担心,如果京城落入金辽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洪辰不禁眉头紧锁。
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协助朱昊东守住这片土地。
哪怕前路艰难险阻,也要为国家和人民争取一线生机。
次日,南都的朝堂之上就变得热闹非凡了起来,众多大臣们都开始议论纷纷。
“陛下,这次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和金辽联手,把伪顺那帮叛军给彻底消灭掉才行啊!”
“与此同时呢,咱们也得加强一下周围地区的防守力度……”
“对呀对呀!不仅如此,还需要再调集更多的兵力过来,用来防守北方的伪明叛军……”
朱兆武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上面,沉思了好一会儿之后,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说的这些话很有道理。”
“只不过呢,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得先防住内乱才行。”
“吴三桂手里面可是握着大量的兵权呐,如果他真的叛国了,那后果简直就是不堪设想啊!”
听到这里,史可法的眼神变得异常坚定,只见他向前一步走出来,对着皇帝抱拳说道。
“陛下,请您放心吧!微臣愿意亲自派遣人手前去调查这件事情,一定会做到万无一失的!”
朱兆武点了点头,“很好,史爱卿,此次调查就全权交由你负责。”
“若发现吴三桂果真有谋反之心,务必将其首级带回,以正国法!”
史可法领命而下,心中暗自发誓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数日之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史可法派遣自己的亲信,身着黑衣,如鬼魅一般潜入了吴三桂的驻地。
这些亲信都是身经百战、智勇双全之人,他们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吴三桂的营地之间,不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
经过一番艰苦的侦查,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迹象。
兵营中的士兵们似乎在暗中操练着某种特殊的战术;而仓库里则堆满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显然是在为一场大战做准备。
然而,这些与吴三桂放金辽入关,还远远不足以证明叛国罪名,金辽主力撤出了山海关,毕竟可以说是借兵抗顺。
史可法深知,要想坐实吴三桂的罪行,还需要更多的确凿证据。
正当他苦思冥想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时,一名神秘人却悄悄找上了他。
这名神秘人身着一袭黑色夜行衣,面容被阴影遮住,让人看不清其真实面目。
史可法从他身上散发出的气息判断出,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神秘人靠近史可法后压低声音说道:“史大人,在下乃帝都锦衣卫叶天行,特来告知大人一些重要情况。”
史可法心中一惊,他自然知道锦衣卫的大名,也听说过叶天行这个名字。
叶天行可是朱昊东皇帝的亲信之一,此时突然出现,想必是带来了重要情报。
史可法连忙问道:“不知阁下有何赐教?”
叶天行凑到史可法耳边,低声道:“史大人,据我们锦衣卫得到的消息,吴三桂真投靠了金辽,这件事你们不必再管了……”
史可法眉头紧皱,他没想到局势竟然如此严峻。
他深知吴三桂拥兵自重,如果不能及时揭穿他的阴谋,必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他目眦欲裂,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从牙缝里狠狠地挤出一句话。
“好个吴三桂,竟然胆敢背叛朝廷,此等大逆不道之罪简直不可饶恕!”
“更可恶的是,他居然敢放鞑子入关,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天理难容啊!”
尽管吴三桂引金辽入关,成功击退了大顺军,但由于山海关内粮草供应严重不足,鳌拜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
经过深思熟虑后,鳌拜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军队驻守此地,同时确保掌控住那些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