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奔月图
朱厚熜抬眼一看,画上的嫦娥栩栩如生,那灵动的双眼仿佛透过画纸直抵人心。
嫦娥衣带自然向后摆动,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注视在那轮浩大的圆月上。
朱厚熜笑了笑,看向一旁抚须的梁储,“这嫦娥奔月图,朕也见过一幅。”
“嗯。”梁储眉头微皱,看向朱厚熜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之色。
朱厚熜却示意麦福,“将朕早些年用两坛美酒换来的那幅画,带过来与梁柱国一同欣赏。”
麦福拱手答应,随即转身朝乾清宫右殿而去。
朱厚熜自然认得这幅画是唐伯虎的真迹,而且不同于唐伯虎以往的画作。
这幅画中隐隐约约,透露出一股壮志。
不多时,麦福双手捧着一个画轴走了过来。
随着画卷徐徐展开,梁储也只得苦笑一声。
这幅画同样是唐伯虎的作品,但比梁储送来的那一幅要稍大一些。
画上的嫦娥怀兔伫立,眉宇间有些忧愁。
左上方的圆月,右上方的桂树,都在暗示月圆中秋之时,人间团圆,而嫦娥却兀自哀伤。
梁储心中感慨不已,怎么唐伯虎的这幅画到了皇帝手上。
他透过画中的嫦娥,看出了作画者的心境。
这分明就是唐伯虎摘得桂冠,却突遭横祸,科场失意,以此画来舒解心中的不平之气。
可现在,在他要向朱厚熜举荐唐伯虎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这样一幅画。
梁储又转念一想,唐伯虎放荡不羁,年少时酷爱在青楼流连,这与宋时的一位才子何其相似。
白衣卿相的柳永,被宋仁宗亲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唐伯虎画功了得,诗词更是一绝。
难道他,也要成为奉旨作画之人!
“梁柱国是来为朕举荐人才的吧。”朱厚熜指着左前方的奔月图笑道。
“陛下慧眼如炬,臣却是为推荐一人而来。”
梁储深深一揖,“正是这两幅画的作者唐寅。”
“哦,风流才子唐伯虎,又怎么劳烦你来推荐?”
朱厚熜看着奔月图言道:“朕听闻此人心气甚高,心中怕是不愿为朝廷效力!”
梁储赶忙道:“这都是以讹传讹之言罢了,况且少年肆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唐伯虎有大才,臣不忍明珠流落于泥沙之间,特向陛下举荐。”
他向前走了一步,手指落在新画的奔月图上。
“陛下精通书画一道,自然能够看出唐伯虎此时的志向。”
朱厚熜点点头,笑道:“朕所思在天下,自然不会拒绝能为百姓谋福的人,但是这唐伯虎之才,是否真如梁柱国所言,还是有待考察。”
梁储闻言立刻单膝跪地,跪地的一瞬间,右侧的膝盖隐隐作痛,但他还是若无其事一般,恭声道:
“臣是唐伯虎的座师,敢用一生名誉为他担保。”
“好”朱厚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言道:“那朕就给他这个机会。”
“麦大伴,将大殿内挂着的那幅大理寺画拿下来。”
“梁柱国,将此话可转交于唐伯虎,若他真是为国效力之人,自然能明白朕的意思!”
两处抬头,向上一望,满画朱紫二色,众臣汇聚一处。
他情不自禁的念诵道:“为生民立命!”
他起身接过画卷,郑重道:“唐伯虎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
在工部和张璁讨论相应事宜之后,田锋依旧精力充沛。
仿佛已经逐渐枯朽的身体,再次容光焕发一般。
一回到家他就直奔书房,看得大堂等候的妻子有些错愕。
随着油灯徐徐升起的青烟,他开始了伏案写作。
他的妻子端来一碗热汤,注视着桌案上田锋的草稿。
妇人轻笑一声:“老爷,陛下要你传播《永乐大典》,你怎么还设置这么多的关卡,平添许多麻烦。”
田锋头也没回,轻轻抬手蘸了蘸墨水,一边写一边解释道:“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总是不珍惜,如果这《永乐大典》变成了满大街的条子,那就有违陛下的初衷啊!”
“可是,在寻常百姓眼中,这书本可是如黄金一般宝贵的东西,又怎么会不珍惜呢?”
田锋摇了摇头,“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数量足够多就容易变得廉价,即使黄金也是如此!”
他将笔搁下,面色复杂地叹了口气。
“况且百姓并非如你所愿一般!”
他的脸色一变,仿佛想到了什么不堪回首的过往。
他喝着妻子送来的热汤,感慨道:“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就像饭里的沙粒,喉咙里的鱼刺,给人一种不期而至的痛苦。”
今夜王阳明也在油灯下伏案,他在思索该用怎样一种快捷的方式,初步筛选参加算学考试的人。
尽管在此之前,他已经估计到会有很多人来参加考试,可直到今日数据统计,偌大的国子监竟然坐不下这些考生。
不光京城,还有邻近省份得到消息的考生,也在赶来的路上。
他翻看起了手中的《邸报》,感慨信息传播的力量。
只是在这上面刊登了一则消息,就能引来如此大的回应。
前几日,他曾经与朱厚熜有过讨论,察觉出这位少年的天子,不光想将算学作为技,而是要上升到一种大道的水平。
他看着光芒向四周散射的油灯,心中暗自思索,要完成这样的构想,最快的方法无疑是将算学和某些,万人趋之若鹜的东西挂钩。
那么,科举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很快他又摇了摇头,现在想这些还有点早,当务之急是过几日就要开始的算学考试。
一转身,却发现了作案东侧的那本《管子》,随即爽朗一笑。
“九九安戏之数应天道,就用这乘法作为初筛的工具!”
喜悦没有持续多久,他转身看到了身后书架上那几封未拆封的信件,轻轻叹了一口气。
几步走到书架前,一封一封拆开来看。
这些都是,各地名士写给他的信件,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几月前引起轩然大波的“修礼”。
王阳明知道,如今的朝局看似平稳,但礼法之争这道惊雷,迟早会炸响整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