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院士之路 > 第236章 从安徽庐江江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材料科学家俞书宏

第236章 从安徽庐江江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材料科学家俞书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院士出生地

    俞书宏院士,1967年8月出生于安徽庐江县。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市南部,地处皖中。周边与巢湖市、无为市、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连。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的一条江名,现为哪条水流尚无定论。

    后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叫潜(潜川),始于南朝梁(《梁书》、《魏书·地形志》)。

    庐江历史悠久,春秋属舒国,战国属楚,秦属舒邑,汉为舒县。“庐江郡”设于西汉初。

    “庐江县”名始于隋(《隋书·地理志》),另说始于南朝梁(《太平寰宇记》),两说时间仅相差几十年。此后,庐江县的隶属和地域多有变化。

    近现代以来,庐江全境解放,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2011年8月,因撤销巢湖市,庐江县被划属合肥市。

    庐江名人辈出,古有文翁、周瑜、王蕃、伍乔等,近现代有吴长庆、刘秉璋、丁汝昌、吴赞诚、孙立人等。

    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庐江的周瑜墓是其重要的历史遗迹。

    出生地解码

    俞书宏院士出生于安徽庐江,出生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庐江是一个有着自己发展历程和地域特色的地方,在当时的发展水平下,或许不像一些发达地区那样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

    俞书宏院士小时候艰苦的生活环境,比如上学要步行几公里,幸运时才能搭上拖拉机,这种经历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种品质对于俞书宏日后在科研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努力克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俞书宏出生于“教师之家”,父母是小学老师,哥哥、姐姐是中学老师,这样的家庭环境赋予了他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

    家庭的影响使得他从小就重视学习,为日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庐江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俞书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历史上的各种发明、创造以及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都可能成为他日后进行科学研究的灵感来源,激发他在材料科学领域不断探索创新。

    庐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自然资源,这里的山水、动植物等自然元素为俞书宏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

    院士求学之路

    1988年7月,俞书宏获得合肥工业大学无机专业学士学位。

    1991年5月,俞书宏获得上海化学工业研究院硕士学位。

    1998年10月,俞书宏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俞书宏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合肥工业大学的学习,为俞书宏打下了坚实的无机化学专业基础。

    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这一阶段的学习让他系统地掌握了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后续的仿生材料研究中,俞书宏对无机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反应的了解,是他开展创新研究的基础。

    在上海化学工业研究院的深造,使俞书宏接触到了工业应用层面的化学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不仅让他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这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对俞书宏日后在材料科学领域开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使他的研究成果更具应用前景。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他科研生涯的关键阶段。

    中科大拥有优秀的科研资源和学术氛围,为俞书宏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深入研究的机会。

    在这里,俞书宏深入研究无机化学专业,不断探索学科前沿问题,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读博期间,他师从着名无机化学家钱逸泰院士。

    钱老师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呵护,以及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这种言传身教对俞书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老师的指导下,俞书宏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还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他日后成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奠定了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2002年,俞书宏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担任博士生导师。

    2003年,俞书宏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9年11月,俞书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俞书宏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俞书宏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后,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博士研究生。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俞书宏不仅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也从学生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想法中获得启发,实现了教学相长。

    例如,在研究珍珠母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坚持和探索精神,也对俞书宏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了他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俞书宏培养的学生在各大高校任正教授的有 30 余人,这些学生成为了科研领域的新生力量,也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支持。

    俞书宏的研究团队不断壮大,为开展深入的科研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样的顶尖高校任教,为俞书宏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良好的学术环境。

    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优秀的学术同行,这些都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在进行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时,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俞书宏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和分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

    俞书宏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这为他提供了更多的科研启动资金和政策支持,使他能够迅速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展独立的研究工作。

    俞书宏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笔资金为他的科研项目提供了稳定的支持,让他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索仿生材料的合成与功能化等问题。

    从业以来,俞书宏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功能化的研究,在该领域持续深耕细作。

    这种长期的专注使他对该领域的研究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不断地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而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例如,俞书宏在人工合成珍珠母、新型纳米纤维仿生结构材料、碳弹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取得的突破。

    院士科研之路

    俞书宏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材料科学家,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功能化的研究工作。

    2020年,俞书宏院士团队发展了一种新型纳米纤维仿生结构材料的制造方法,研制出天然纳米纤维素高性能结构材料。

    该材料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但强度、比韧性均超过传统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还具有高尺寸稳定性、抗热震、抗冲击、高损伤容限等优异性能。

    该 材料在轻量化抗冲击防护及缓冲材料、空间材料、精密仪器结构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类超强超韧、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续仿贝壳复合薄膜。

    这种材料集成了优异的光学、力学和热学性能,并且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废弃塑料难以降解的问题。

    俞书宏院士团队对酚醛树脂的基本属性及其合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酚、醛的化学特性,实现了在微观尺度上设计和控制纳米\/微米结构和化学组成,研制了一系列结构精美的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酚醛树脂的性能和附加值。

    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调控聚合过程及模板制备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轻质、多孔特性的酚醛气凝胶及其衍生气凝胶,其优异的热绝缘和耐火能力使其在众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俞书宏院士受天然木材启发,利用冷冻铸造和热固化技术,复制天然木材的微观结构,制成既有力学性能、又具备高耐腐蚀性和隔热防火功能性的复合材料,为建筑、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

    俞书宏院士受天然珍珠母“砖-泥”结构的启发,他率领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

    该材料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内部精细的“砖-泥”结构和连续三维网络使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可折叠性和抗弯曲疲劳性等优异的力学性能,为极端环境下的探索提供了极好的防护材料选择。

    2021年,基于“藕断丝连”现象,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可用于手术缝线的仿莲丝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纤维。

    该纤维缝线在保护受损组织、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都具有显着的优势。

    后来,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兼具高度可压缩性和可拉伸性的超弹性全碳多孔材料——“碳弹簧”。

    该碳弹簧可以在-100c到 350c的极端温度环境中稳定地发挥作用,为外太空探测等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科研之路解码

    俞书宏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当选院士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科研突破方面,俞书宏一系列高性能仿生结构材料成果,如天然纳米纤维素高性能结构材料和仿贝壳复合薄膜等,展现了其在材料科学前沿领域的开拓能力。

    这些成果突破了传统材料性能的局限,显示出俞书宏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思维,奠定了他在国际材料科学界的地位。

    从应用价值来看,俞书宏院士在酚醛基材料、高性能防护材料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论是在建筑、航空航天还是医疗领域,这些成果解决了实际问题,体现了科研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凸显了俞书宏院士研究的实用价值和影响力。

    在国际声誉上,俞书宏的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引发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提升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也让国内科学界对他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他当选院士。

    后记

    俞书宏院士的成长历程,对其成为院士影响深远。

    出生地庐江艰苦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俞书宏坚韧不拔的品质,家庭的文化氛围培养了俞书宏对知识的热爱。

    求学路上,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化学工业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习经历,为俞书宏奠定了坚实专业基础,师从名师让俞书宏掌握了严谨治学态度和科研方法。

    从业后,俞书宏在中国科大任教,培养学生实现教学相长。

    在科研中,俞书宏长期专注仿生材料等研究方向,不断积累成果。

    从高性能仿生结构材料到极端环境防护材料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俞书宏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提升了他的学术地位和声誉,最终推动他成为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