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从福建上杭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无机化学家谢素原
院士出生地
谢素原院士,1968年4月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接长汀县、连城县,南接永定区和广东省蕉岭县,东临新罗区,西与武平县接壤。
上杭县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大历四年(769年),析龙岩县胡雷、下保置上杭场。
宋淳化五年(994年),上杭场升为县,沿用场名,称上杭县,隶汀州。上杭县治曾先后历经多次迁移,最终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设来苏里郭坊(今临江镇)。
上杭县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客家迁徙路径的重要中转站。
上杭县有着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保留了众多客家传统习俗、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客家土楼等。
上杭县名人辈出,这里有明朝抗倭将领陈璘、晚清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上杭下都)等。
出生地解码
谢素原院士出生地上杭县,对他后来成为院士可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上杭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资源也较为丰富。
例如上杭一中作为百年名校,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积累、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先进的教育设施。
这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为谢素原在学生时代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了他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
另外,当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钻研精神,这种学风的传承对谢素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谢素原在学习和研究中不断追求卓越,为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基础。
上杭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客家文化中勤劳、坚韧、勇于探索的精神特质,对谢素原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文化底蕴赋予了谢素原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坚持不懈、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精神力量,面对科研难题时能够坚韧不拔地去探索和解决。
院士求学之路
1984年,谢素原从清流县第一中学毕业,考上福建师范大学。
1988年,谢素原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6年,谢素原考取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郑兰荪教授。
2003年—2005年,谢素原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从事纳米材料课题的访问研究。
2017年,谢素原在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做访问教授。
求学之路解码
谢素原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谢素原在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学习经历,为他构建起了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体系。
这是谢素原后续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使他对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实验技能等有了系统的掌握和理解,为深入研究化学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谢素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培养了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学习能力。
因为在大学期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去探索和钻研专业知识。
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使谢素原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能够不断自我提升、不断深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科研中的各种挑战。
谢素原考取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郑兰荪教授。
郑兰荪教授是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其指导下,谢素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理念和方法,站在较高的学术起点上开展科研工作。
导师的指导和引领,对于谢素原确定研究方向、掌握研究方法以及深入理解学科前沿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使谢素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在这一时期,他深入研究富勒烯等碳簇化学相关问题,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和论证,逐渐培养了他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为他日后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谢素原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访问研究,以及在英国卡迪夫大学的访问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国际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方法。
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使谢素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为他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谢素原在访问研究期间,他与国际上的科研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为他后续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了机会。因为国际合作能够整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研资源和优势,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从本科到博士,再到后来的访问研究,谢素原在不同阶段的求学经历中,逐渐形成了坚持和专注的科研精神。
院士从业之路
1991年,谢素原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分配到三明市环保局工作。
1999年,谢素原从厦门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2004年,谢素原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5年,谢素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1年11月,谢素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从业之路解码
谢素原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谢素原在三明市环保局的工作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实际的环境问题和相关的科学应用场景。
这使谢素原不仅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谢素原在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让他掌握了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技术,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谢素原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而是持续深入探索富勒烯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对研究方向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深入探索的精神,使谢素原在富勒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为他成为院士奠定了学术基础。
谢素原毕业后留校任教,教学工作不仅让他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促使他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更新。
在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中,谢素原能够从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中获得新的启发,进一步推动自己的科研工作。
教学相长的过程提升了谢素原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使他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学术界。
在教学过程中,谢素原还培养了领导科研团队的能力。
他带领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让他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提高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
这种团队领导能力,对于谢素原在科研项目中的组织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谢素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对他科研能力和潜力的高度认可。
这笔资助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使他能够更加自由地开展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探索富勒烯领域的科学问题。
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也提升了他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谢素原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后,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了谢素原的学术视野,为他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提升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通过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和交流,谢素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赞誉,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学术声誉。
谢素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出色表现,为他成为院士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院士科研之路
谢素原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无机化学家,主要从事于碳簇化学的研究工作。
谢素原院士发展和应用了微波等离子体等特色方法合成富勒烯及相关纳米材料,建立了复杂体系的高效分离方法。
谢素原院士合成、分离、表征了一系列活泼碳簇及其相关化合物或衍生物。
例如,谢素原院士合成了第一个小于c60的小富勒烯c50。
谢素原院士打破了完美对称性的c60异构体。
谢素原院士还通过捕获碳簇反应中间体的有效途径,对富勒烯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富勒烯的生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例如,谢素原院士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结构富勒烯的形成过程和反应机制,有助于揭示富勒烯的生长规律。
谢素原院士与团队合作,在内嵌金属富勒烯生长机理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他通过电弧放电法合成了违背“独立五元环规则”的内嵌金属富勒烯,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结构。
谢素原院士通过理论计算表明,这些结构是亚稳态的,且可能是通过c2碎片插入稳定的前驱体后形成的产物,为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谢素原院士团队与袁友珠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厦门福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将富勒烯c60作为“电子缓冲剂”用于改性铜-二氧化硅催化剂,研发了以c60电子缓冲来稳定亚铜的富勒烯-铜-二氧化硅催化剂,实现了富勒烯缓冲的铜催化草酸二甲酯在温和压力条件下的乙二醇合成。
这一成果使从煤或合成气出发合成乙二醇的技术路线变得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有利于降低对石油路线生产乙二醇技术的依赖,并且该成果入选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研之路解码
谢素原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成为院士有着重大影响。
在富勒烯研究方面,谢素原院士合成与分离新物质、深入探索形成机理以及系统研究结构与性质。
这些都展现了谢素原在该领域的深厚学术造诣和创新能力。
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
谢素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提升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地位。
谢素原在内嵌金属富勒烯研究的进展,为该领域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见解,凸显了他在前沿科学问题上的敏锐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敢于挑战难题、开拓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在催化剂应用研究中,谢素原以富勒烯改性铜-二氧化硅催化剂,实现乙二醇合成的成果意义重大。
该成果具有经济、绿色等优势,降低了对石油路线的依赖,体现了他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谢素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从学术创新、国际影响力到实际应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共同助力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后记
谢素原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共同铸就了他的院士之路。
上杭县的教育氛围、文化底蕴,为谢素原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客家文化赋予他坚韧、勇于探索和坚定信念的品质。
求学路上,福建师范大学为谢素原奠定了专业基础,厦门大学师从名师确定谢素原的研究方向,海外访学拓展他的学术视野,培养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从业中,谢素原早期在环保局的经历积累实践经验,以及后来留校任教,实,直至后来获得杰出青年基金等荣誉,都激励谢素原不断前行。
科研之路上,谢素原在富勒烯等领域持续探索,他合成新物质、研究机理、推动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这些经历共同作用,使他谢素原最终成为在化学领域有卓越贡献的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