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院士之路 > 第182章 从辽宁朝阳县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的化学家卜显和

第182章 从辽宁朝阳县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的化学家卜显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院士出生地

    卜显和院士,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木头城子镇西营子村。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东连辽宁中部工业城市群,南临渤海之滨,西接京津唐经济圈,北依内蒙古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阳县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为东胡地。

    战国时属辽西郡,秦时不变。

    西汉时属柳城、孤苏县地。

    东汉时属辽西郡柳城县地,东汉末为鲜卑族慕容氏占据。

    西晋时属平州昌黎郡柳城县地。

    东晋咸康八年(342年)鲜卑慕容隍以柳城之北,龙山(今凤凰山)之西为福地。

    北燕时设昌黎尹。

    北魏时属营州昌黎郡。

    北齐时为龙城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设龙城县,后又改为柳城郡柳城县。

    唐武德初年(618年)为营州总管府柳城县。

    五代十国时期为契丹人占据,设霸州彰武军,治霸城县。

    辽重熙十年(1041年)升霸州为兴中府、改霸城县为兴中县均属中京道。

    金代沿用辽制,元代属大宁路兴中州地。

    明朝时辟辽西地区为兀良哈三卫蒙古牧场,属营州前、后屯卫地。

    清乾隆五年(1704年)属塔子沟厅。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改属三座塔厅,隶属热河省辖。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启置为朝阳县。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朝阳府地。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朝阳县。

    朝阳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20世纪90年代,朝阳县因发现鸟化石而闻名世界,被誉为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

    此外,朝阳县还发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这是距今55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发掘出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以及大量玉质礼器和陶器,证明了五千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这些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朝阳县的文化底蕴,也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出生地解码

    卜显和院士的出生地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对他的成长和学术追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是一个资源丰富且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

    这里的地理位置为卜显和院士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成长环境。

    朝阳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可能激发了卜显和院士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科学的热爱。

    朝阳县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卜显和院士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也有所体现。

    尽管朝阳县的学习环境可能不如大城市,但卜显和院士,从小学习勤奋刻苦,在村小上学,然后在木头城子中学考入大平房高中,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并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显示出其在学习上的天分和努力。

    卜显和院士的成长经历说明,即使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也能获得成功。他的故事激励着许多有着相似背景的人追逐梦想。

    由此可见,卜显和院士的出生地朝阳县,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院士求学之路

    1986年,卜显和从南开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卜显和从南开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卜显和从南开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卜显和从日本广岛大学毕业,并获得药学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卜显和院士的求学之路,对其后来成为院士的影响是显着而深远的。

    卜显和1986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同一院校完成硕士学位。

    这段学习经历让他积累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培养了初步的研究能力。

    1992年,卜显和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在这期间,他师从着名化学家陈荣悌院士,进一步深入专业领域,开展更为系统的科研训练。

    1995年,卜显和在日本广岛大学获得药学博士学位。

    这段留学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使他接触到了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其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国际化的视角。

    在南开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卜显和逐渐确立了对配位化学的兴趣,并在导师陈荣悌的指导下开始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

    这种兴趣最终贯穿其整个科研生涯。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与科研项目,卜显和对配位聚合物领域的前沿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激发了他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创新的动力。

    在实验操作和项目管理中,卜显和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这为他后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荣悌院士不仅是他的学术导师,还对他的科研态度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导师的指导帮助他形成了严谨的学术风格和执着的科研精神。

    在日本广岛大学的求学经历中,卜显和结识了一些国际知名的学者,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他的研究工作,也为他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声誉。

    通过与国内外学者的合作,卜显和学会了如何建设和带领科研团队,这对于他后来成立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组至关重要。

    在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中,卜显和提出了多种新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技术,这些创新极大地推动了配位聚合物研究的进展。

    由此可见,卜显和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院士从业之路

    1995年,卜显和破格晋升南开大学教授。

    1996年,卜显和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2年,卜显和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卜显和担任天津市金属与分子基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以后,卜显和担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主任。

    2015年,卜显和担任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首任院长。

    2021年11月,卜显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卜显和院士的从业之路展现了其卓越的学术成就、教育贡献和科研管理能力,这些经历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5年,卜显和破格晋升为南开大学教授,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体现了他在学术界的突出成就和同行的认可。

    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进一步证明了他在科研指导方面的能力和学术地位。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为他的研究项目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促进了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

    自2004年起,担任天津市金属与分子基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一职位让他在科研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4年以后,他担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主任,这不仅证明了他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也使他在学术管理上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2015年,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首任院长,这显示了他在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对他多年来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所做出卓越贡献的最高认可。

    由此可见,卜显和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院士科研之路

    卜显和院士是我国着名的化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功能配合物化学领域,特别是在配位聚合物的功能导向构筑、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配位聚合物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为相关应用领域开辟了新途径。

    卜显和院士建立了配体引导的配位聚合物结构调控方法。

    通过设计不同的有机配体,他成功实现了对配位聚合物结构的精确控制,从而获得了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

    他在研究中发现了动态行为的新机制,利用这些机制构建了新型智能材料。

    这些智能材料在外界刺激下能表现出可逆的结构变化,为发展传感器和响应型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卜显和院士带领团队构筑了多个系列具有独特多孔和磁性性质的新型配位聚合物。

    这些材料在气体存储、催化和分离等领域展示了优异的性能。

    他率先系统开展了柔性配体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提出了非配位基团效应。

    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配位聚合物的多样性,也为理解其复杂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卜显和院士开拓了配位聚合物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新途径。

    他的研究集中在利用配位聚合物进行能量物质存储(如甲烷、氢气)以及在催化和物质分离中的应用。

    卜显和院士还探索了配位聚合物在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中的潜在应用。

    这些研究不仅扩展了配位聚合物的应用范围,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

    在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过程中,卜显和院士提出了多种新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技术,这些创新极大地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进展。

    他阐明了若干配位聚合物体系中的结构-性能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调控方法,为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研之路解码

    卜显和院士在配位聚合物领域取得的系统原创性成果,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卜显和院士以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500余篇学术论文。

    这些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不仅提升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也是其科研能力和成就的重要体现。

    他主编了《配位聚合物化学》专着一部,并参编了多部学术专着与教材。

    这些着作不仅为同行和后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学术圈的地位。

    卜显和院士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带头人,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显着提升了他的科研管理能力和学术地位。

    卜显和院士获得了3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这些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增强了他的学术影响力。

    由此可见,卜显和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记

    卜显和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共同铸就了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卓越成就。

    卜显和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

    虽然朝阳县可能没有大城市那样的丰富资源,但正是这样的环境培养了他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品质。

    在朝阳县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对他的品格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伴随他整个科研生涯。

    1986年,卜显和从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南开大学扎实的本科教育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

    1992年,他在南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博士阶段的深入研究让他掌握了高级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培养了他的科研兴趣。

    1995年,他在日本广岛大学获得药学博士学位。

    这段海外学习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增强了他的独立研究能力。

    1995年,卜显和破格晋升为南开大学教授。

    这表明他的学术成就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这进一步证明了他在科研指导方面的资质和影响力。

    他先后担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主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这些管理职位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管理经验,也展现了他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卜显和长期从事功能配合物化学研究,尤其在配位聚合物的功能导向构筑、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成果。

    他主编《配位聚合物化学》专着一部,并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500余篇学术论文。

    这些成果极大提升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这些资助确保了他的研究工作能够持续深入地进行。

    总的来说,卜显和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共同塑造了他卓越的科学家形象。

    这些经历不仅培养了他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还锻炼了他的管理和领导才能,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