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疫情
一路飞奔,终于到了冀州,城外荒废的村田,破败的房屋,瘦弱的灾民躺在路边,气息奄奄。所有的一切无一不是在显露着眼前的人口大城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病痛,处在风雨飘摇中。
城门已关闭多日,很多人聚集在门口,里面未患病的人想逃出来,外面患病的想进去。为防止流民暴乱,冀州长史并不敢开正门,只在城东南开了供驿站进出的角门,迎仪焕一行人进入后迅速关上了城门。
胖胖的长史王齐不敢在街上同皇上的宠妃禀报疫情,万一这位娘娘有个好歹,他有十个脑袋,也担不起这个罪责。
马车行驶在空旷的街道上,马蹄声异常响亮,两边的店铺关门歇业,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偶尔看到几个瘦弱不堪的妇人蹲在门口熬药。仪焕心里充满了疑问,眼前的这座城仿佛是一座空城,如果不是所有人都病入膏肓,病情严重,那就是发生了其他的异常事件。
进入府门,长史同府内未患病的所有同僚恭迎焕妃娘娘,仪焕免了礼,下榻长史府。隔着四君子屏风,长史详细介绍了一下目前的状况。
“禀娘娘,疫病最开始是一个半月前被诊断出来的,当时患病者较少,以咳嗽乏力,目赤耳痛为主要症状,并迅速消瘦。如无药医治,四五天后就会无法起身,喉咙肿痛,吞咽困难,药石罔效,七天后死亡。
在一个月前开始大面积蔓延,臣在冀州府招募了半城的大夫研究药方,半个月前粗粗有了一个大概的药方,可以延缓病情,但终究不能根治,并且这个药方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每个人身上体现不同。
有的好了后手脚不协调,有的反应木讷,也有的身体上某个部位无知觉,相比较而言,总算能保住性命。还有一些抵抗力低弱的老人和孩子,及时服用能活下来的几率也只有十之四五,目前情势可谓很严峻。”
“本宫了解了,长史作为一城父母官,辛苦了。方才一路过来,看着路上并没有几个人,难道这些人都在家里不成?”
“谢娘娘,臣接下来要回禀的就是此事。城里疫情严重,很多老人孩子死去,一部分目前还没有症状的青壮年就想逃出城去,目前都聚集在城门口,想要破门而出。”
“王长史,你命手下去城门口喊话,就说本宫已携带治病良方进入冀州,不日即可下发解药,解冀州之困。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本宫将亲上城门劝解,以安民众之心,让这些人尽早散去,如此聚集只会导致感染的人越来越多。”
“臣遵旨,臣斗胆问一下,娘娘已经研究出了解毒良方吗?”长史激动的问道
“不瞒长史,现在还没有。眼下民众心里惶恐,如果不能及时安抚人心,将会引发暴乱。而一旦暴民闯开了城门,势必扩散疫情,天下难安。只有将疫情在冀州城内控制住,才能得一线生机。
且本宫来时,已在冀州五十里外安置了五万大军,吩咐了在疫情没控制住前,不会放任何人过去,擅闯者格杀勿论。不过长史不必担心,本宫带领五十位名医前来,想来不日即能有消息。疫情不灭,本宫不走”
“臣明白,臣即刻吩咐人去办,娘娘旅途劳累,请先歇息,如有需要随时传唤下官”王奇听到已有军队在外围枕戈待旦,心下骇然,面上未漏,立即准备去办差事。
“去吧,冀州渡过这次疫情后,本宫会将长史的功劳如实禀报圣上,名垂青史”
“臣不敢居功,祈愿国泰民安,冀州长存,臣告退”
看着王齐走远,吉祥才张口询问“娘娘真的已经在冀州部下大军吗?之前怎么没有听说”
“是,离京的前夜,本宫去御书房送安神汤,同陛下讲的。大军和咱们一同出发,这一路行来,后面五十里即跟着五万军士”
“娘娘怎么如此不顾后果,万一冀州疫情治不好,娘娘和小阿哥怎么办?”
“傻丫头,这叫破釜沉舟,只有拿出这样的态度和魄力才能同地方官一起治理疫情,他们才同咱们讲实话,才会下决心共患难,不然咱们初来乍到,什么都不了解,被哄骗了去也是没办法”
“可是,这也太危险了,奴婢们到没什么,娘娘和小阿哥怎么可以如此冒险呢,万一长史劝不住暴民。他们又知道娘娘在这里,冲到这里来怎么办啊”
“不会的,这些想闯出去的民众不是强盗,不是土匪,他们只是普通人,也是别人的儿子女儿,某个孩童的父亲母亲,都是携家带口的。他们只是想活命而已。如果有了解药,他们也不舍得离开故土,远走他乡的,自然就不会聚集闹事了”
“可是皇上竟也同意?也不顾全您的安危?”
“陛下也是没办法,疫情发生的突然,又来势汹汹。总需要有一个皇家的人前来。各位亲贵大臣都不肯来,陛下即使有铁腕手段,根基不稳,也没办法施展。好了,别发牢骚了,看看今日的安胎药熬好没,拿来给本宫。”仪焕心里苦涩,表面上却还是替武崇礼说着借口。
可即便嘴上如何说,心里还是明白,她在皇上心里的地位很轻。这么远的路,皇上都没有写封信或者派个人问问自己的情况,到底还是失落的很。心情不好,服了安胎药,勉强用了几口晚饭就匆匆躺下歇息了,又引来吉祥的一脸担忧。